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上海报业的现实与未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上海报业的现实与未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上海报业集团的成立,宣告了上海报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虽然上海报业还有新华社旗下的《上海证券报》,由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北京青年报社联合主办的《第一财经日报》,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旗下的《上海商报》等,但上海报业集团占据了上海报业的大半江山。如果说上海报业集团成立前上海报业是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和其他以财经类报纸为主的松散阵营的“三国演义”,那么上海报业集团成立后,则必然会出现上海报业集团一统天下、一家独大,集团外各家报纸孤军作战、相与争锋的局面。

上海报业的现状

上海是紧随北京后的我国报业第二重镇,据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的统计数字,当下上海共有报纸100种,种类分布见表1。

2012年上海市报纸总印数14.54亿份,千人日报拥有量280份左右,超过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2012年全市报纸主营业务收入为28.64亿元,但较2011年的30.96亿元下降了7.51%。其中广告收入为17.98亿元,较2011年的19.72亿元下降了8.82%。广告收入占总收入的62.78%。全市报纸利润总额为2.97亿元,较2011年的3.21亿元下降了7.6%。发行上,2012年上海报纸发行收入为4.94亿元,较2011年的5.11亿元下降了3.33%。新媒体这一块,总量不大,收入为0.69亿元,但增幅不错,比2011年的0.39亿元上升了76.92%。

2012年,在72种公开发行的报纸中,主营业务收入排名第一的是隶属新华社的《上海证券报》,收入总额为5.45亿元。以下依次为《新民晚报》5.2亿元、《新闻晨报》3.11亿元、《第一财经日报》3.03亿元、《东方早报》2.4亿元,另有2家报纸收入超过1亿元,分别是《新闻晚报》和《解放日报》。利润总额排名前四位的是《上海证券报》26963万元、《第一财经日报》5488万元、《新民晚报》4824万元、《新闻晨报》3672万元,另有3家报纸实现利润过千万,分别为《东方早报》1362万元、《外滩画报》1355万元、《申江服务导报》1089万元。 在上述报纸中,只有《上海证券报》和《第一财经日报》非上海报业集团旗下报纸。

从2006年-2012年上海报纸收入情况来看,近年来,上海报业的总体经营情况呈现了先小幅上扬后逐年下滑的走势,2010年后又开始有所回升(见表2)。

从上表2中可以看到,发行收入和广告收入作为一个媒体最重要的两块收入构成,整体上呈下滑趋势,但利润总额自2010年开始却有比较大的增幅。这与媒体的多元化经营有关。

两大集团曾经的多元化经营与新媒体之路

原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和原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很早就涉足金融投资——证券基金买卖。证券买卖中有很大一块是所谓的法人股投资,进价低廉,长期持有后获利不菲,截至今日,原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还是海通证券(已上市)、东方证券(未上市)的十大股东之一,总计拥有几十个亿的证券资产,光是海通证券就持有1.8亿股流通股,市值23亿。但原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很少涉足PE类投资,规模有限。

除了金融投资外,两家均有房地产业务。同样的,原解放日报报业集团规模远远小于原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原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在上海市中心拥有三块地皮(圆明园路、威海路和延安路各一处,沪太路上还有一家新民大酒店),而原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基本上依然固守在汉口路一处上。而且,对汉口路那栋大楼的租赁业务,可能手法上有些不够纯熟,进账并未达到预期。

新媒体运作方面,两大集团过去都有过一些新媒体上的尝试。2006年,原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就提出过一个4i战略,即手机报(i-news)、网络数码杂志(i-mook)、电子报(i-paper)、公共新闻视屏(i-street)。其中手机报业务还是不错的,是上海滩同类产品中最强的一个,运营团队不过十几人,年收入可以做到千万,比东方网和原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的手机报都好一些。但是,手机报虽冠有新媒体之名,在智能手机大行其道之下,很显然会成为明日黄花。做网络数码杂志是2005年-2006年电子杂志火爆时的想法,但随着电子杂志的没落,这部分乏善可陈。公共新闻视屏即户外小屏,在世博会期间遭遇政策风险,大量已获审批或正在报批的公共新闻视屏建设一拖再拖或不了了之。最近这两年,原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在新媒体探索上并没有太大的动作,旗下解放牛网表现也不算上乘,全球排名在1.7万左右。

近来,原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准备推出一个名为“上海观察”、只在互联网上发行的资讯类产品。该产品在内容上以对上海政经的深度分析、专栏文章为主,围绕事关上海发展的重大问题、焦点话题提供有价值的分析、评述、观点和讨论。其目标受众主要是三类:党政干部、城市利益相关者、一切关注上海的境内外人士。这是一个收费产品,用户每月需要缴费10元。在行政力量的推动下,在尚未正式推出前,已经获得了10万订户。

原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在新媒体上,有一个较大的动作:设立了一个“新媒体中心”的机构,准备寻求突围机会。据悉计划上报后,获得了数百万投入的承诺。但由于合并之事一出,这个计划可能会暂时搁置。

原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有一个自己的官网——文新网,排名上和解放牛网差不多。不过它的新民网,流量就比文新网、解放牛网高多了,全球排名可达3000多位。但新民网的问题在于成本比较高,甚至拥有自己的卫星直播车,导致虽流量相对较高但迟迟不赚钱。今年伊始,其预算开始缩减,人员裁撤幅度也比较大。

上海报业集团发展前瞻

其一:国有资产如何保值增值。合并后上海报业集团资产达到227.06亿元,净资产为99.96亿元。如此大的国有资产,在报业主体业务不断下滑的大环境下,如何保值增值是个大问题。在已公布的上海报业集团市管干部公示名单中,程峰是唯一一个没有媒体背景的高级管理人员。履历上表明,他是由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之职上调过来的,现拟任的职务是上海报业集团副总经理,很明显,他的任务是“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而对于一家报业集团,真正能量化的资产是什么?是地产、证券。用地产经营和证券经营作为后盾,来支撑旗下纸媒和新媒体,其实是一个不错的考量。未来新集团不应再把上市公司新华传媒看成一种需要输送利润、美化财报的负担,而应该更多地看到它是一个极好的并购融资平台。中国纯粹的报业上市公司如今已只剩下四家,这个壳资源,如果用得好的话,会大大有助于集团的经营业务。

其二:新媒体管理的统分和产品项目选择。集团在新媒体管理方面,是各自为政,还是会统一部署?笔者的判断是集团统一部署的可能性更大。但统一部署和统一行动是两回事,统一部署只是指挥上的、总资金预算上的,具体业务操办理应下放,比如人员调配、产品规划和设计等。对于报业集团而言,这里有一个分寸的拿捏:本来就已经在走下降通道,各自为政、分散实力显然不利,产品需要多部门协同作战,而官方媒体多部门协同向来是弱项,如果卡得过死过紧,决策流程漫长,非常不适用于有“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之谓的互联网新经济。在产品和项目选择上,新集团也许会从狭义的媒体领域扩大至大文化领域。原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旗下有一个文化产权交易所,有一些文化项目的资本运作。但总体而言,过去两大集团的新媒体基本上都是在狭义的媒体(报纸和图书)上打转。产品线是否足够丰富,战略视野是否足够广阔,是对新集团新媒体战略的一个考验。

其三:报纸资源如何调配和优化。关于三大报的定位以及其他报纸的归属,上海市委宣传部徐麟部长的表述是:“解放日报社要坚持市委机关报的权威性,文汇报社要面向全国凸显自身特色,新民晚报社则继续保持‘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追求和风格,其他符合三大报系特质的报纸将归入三大报系。而不具备上述特质,但在社会中具有认同感和影响力的报纸,将直接归上海报业集团的一个都市报系开展运作。”

我国冠以“都市报”之名的报纸很多,但上海从来没有存在过“上海都市报”这样的报纸,而是先有《新民晚报》《新闻晚报》,再有《新闻晨报》《东方早报》。上海这四张卓具影响力的报纸,都可以划为“都市报”类型。而这“两晚”“两晨”是合并还是继续保持目前的同质化竞争态势,引人注目。笔者认为,晚报、晨报各保留一家就可以了,这样既可以避免同质化竞争,又可以将有限的报号资源移作他用,一举两得。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