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明代景德镇御窑名瓷茶叶末釉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明代景德镇御窑名瓷茶叶末釉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已故张云鹏先生为清康熙朝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康熙字典》主编张玉书第七世孙,江南一代名医和大收藏家,其故居藏品流传有绪,现陆续介绍,供读者欣赏。 ―― 编 者

在2003年春拍活动中,有翰海等一些著名拍卖企业均上拍了清代官窑茶叶末釉瓷瓶,刷新了茶叶末釉色瓷的良好佳绩。茶叶未釉是釉中的氧化铁、氧化镁与硅酸化合而成的结晶,呈失透状,黄绿掺杂,神似茶叶细末而得名。这种釉最早在唐代就开始烧制,到了明代景德镇御窑厂开始垄断烧制,又称“厂官釉”瓷。据《陶雅》所载:“茶叶末黄杂绿色,妖娆而不俗,艳于花,美如玉”。可见此釉色瓷在明清时深得达官贵族的喜爱。由于在明代茶叶末釉瓷为皇家所垄断,所以目前市场上出现的仅见到清代的茶叶末釉瓷。在镇江《张云鹏故居》藏馆珍藏有一只明代洪武后期至永乐早期由景德镇御窑场生产的茶叶末釉洗口大瓶,供大家欣赏。

此瓶高52厘米,口径22.4厘米,底径19.5厘米(图片1)。造型硕大,端庄稳重,已有向俊秀飘逸转化的趋向,讲究线条的变化。洗口,粗颈,颈中部有两道凸弦纹(图片2)。胫部外撇,与洪武时期青花云龙纹“春寿”梅瓶的胫部造型特征一致。环形足,足端平切,足墙外侧斜削,内侧切削呈坡状,切削娴熟,在明初瓶类琢器圈足内壁成坡形常见的切削手法(图片3)。口径略大于足径。周身施茶叶末色釉,釉肥厚失透,自然老化。瓶身有多处缩釉棕眼(图片4、5)。底面满釉,在边沿有一块异样色斑(图片3)。口沿一周白青色釉为地釉,形成灯草样宽口沿,已接近永乐时期部份色釉器口沿特征。瓶内里釉白青色也自然老化,缩釉开裂成弯弯曲曲,酷似蚯蚓走泥纹状(图片6)。釉肥老化出现缩釉裂纹,是明初期釉汁肥厚和施釉方法所致的一种时代特征。器内壁的釉面出现的此种现象,是后世不多见的。胎白细坚致,胎体为衔接,痕迹已不太明显,瓶内壁可视工匠手指旋拉痕(图片7)。在胎釉结合处可见星点状火石红斑,明早期的时代特征非常明显。

此瓶距今已有600年左右历史,并无任何损伤,保存至今,实属不易。明代茶叶末釉器多为皇家贵族所拥有,流传于民间甚少,可见此瓶更显弥足珍贵。至今,明代茶叶末釉瓷瓶类尚未见过报导。茶叶末釉瓷发展到清代造型已典雅优美,釉面仍肥厚失透,但比明代细滑。器底多满釉阴刻篆书年号款。茶叶末釉色器目前已是藏家们所渴求的皇家品种。

(作者 张云鹏故居)

图5 图1 图3 图2 图6 图7   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