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农村居民日常生活节能减排现状及其成因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农村居民日常生活节能减排现状及其成因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农村地区的节能减排工作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薄弱点。本研究以湖北省随县J镇为例,通过对当地的观察和村民的访谈,发现当地农村居民对节能减排政策的知晓度不高,当地节能减排现状也不容乐观。这主要是受居民们的内在认知和农村节能减排政策传播过程的影响,从而提出针对性策略推进农村地区节能减排工作开展。

【关键词】农村 节能减排 政策传播机制

一、研究背景

面对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以资源高消耗为代价换取经济飞速发展所带来的严峻现状,节能减排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在全国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已刻不容缓。我国农业农村在节能减排上仍存在问题,一方面资源消耗增长迅速,另一方面,农业农村因生产生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这些日益凸显的矛盾和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势必成为制约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一大瓶颈。

当前,关于节能减排的研究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的:一是我国现行的节能减排政策和制度法规,二是节能减排的激励与处罚,三是推动节能减排的宣传普及。众多学者在对农村地区的节能减排的研究中,主要是从行政管理者的角度来研究如何更好的推动农村的节能减排,以实现政策目标。

本调查主要从村民角度出发,通过对村民们关于节能减排政策的知晓度、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来描述农村节能减现状,并探究其影响因素。本调查所采取的研究方法是实地研究法,可以深入到调查地的日常生活中获取丰富资料,以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本次调查共访问42户家庭,57名村民。平均年龄在30岁到40岁之间,职业以务农为主。

本调查以科技部编制的《全民节能减排手册――36项日常生活行为节能减排潜力量化指标》为依据,结合调查地实际情况,提出了16项指标。这些日常行为指标的选取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量大面广,二是贴近农民生活,三是具有可操作性,四是不降低现有生活水平。

二、农村居民节能减排现状

(一)农村居民对节能减排政策的知晓度不高。

通过对村子的核心区域(指村委会、村卫生所等行政或商店等经济中心所在区域,它们一般是村子里面最为繁华的地带,是各种政策或商品宣传的重点地带,也是村民们比较关注的地带)的观察,本调查组发现绝大部分居民房屋墙上以太阳能热水器的广告为主要的商业宣传,而关于节能减排的政策宣传却一个也没有。因而可知,这里的加强节能减排宣传教育不到位、居民对于节能减排政策的知晓度不高。

村支书刘某向我们介绍说:“我们这里没有关于节能减排的相关政策,这方面的宣传也没有。(只是)我们村子里原来搞过一段时间的沼气灶建设的动员,就是到每家每户去动员;省柴灶没有过动员。但是和沼气灶一样都有补贴,省柴灶补贴大约几百块钱,沼气灶补贴1200元,因此建灶的人家不需要出太多的钱。我们冷水港村有四百多户人家,尽管有过动员,但是因为习惯于烧柴火,所以装沼气灶的人很少,大约只有一百多户,占三分之一这样。沼气灶建好之后,上面会有相关部门的人下来帮忙清理沼气灶池子里的废料,两年一次,需要给350元;他们也会收购这些清出来的料,把这些料给他们的话可以返还200元,最后只需要给150元。沼气灶有一个比较麻烦,就是每天需要添粪,粪不足沼气也就少。” 通过后来对村民的访谈,发现绝大多数的村民们都不知道这个节能减排的政策,只有少数部分的村民表示从新闻上面听说过这个政策,村里面没有什么宣传,也不知道这具体是怎么回事。

(二)农村居民日常生活中的节能减排现状不容乐观。

在实际调查过程中,本研究通过上文所述的16项指标对调查地居民的生活进行详细的了解和记录。从调查所得的相应数据,本研究发现,调查地居民日常生活中除有节能家电等少部分地方可以达到节能减排标准,其余方面却是与节能减排相悖。因而从整体上看,调查地居民日常生活中的节能减排现状不容乐观。

家庭所使用的各种电器是本次调查的重点之一。在调查样本中,基本上每户居民家中都已装有一些节能电器,九成居民家中装有节能灯;七成居民家中装有节能电冰箱;另外还有约十成的居民家中装有节能空调。对于家庭中会出现较多节能电器的情况,在询问当地居民后才了解到,过去几年中曾有当地小镇上的商家到农村中进行过家电下乡的宣传,其中大部分节能电器都是当时买下来的。同时,也因为部分家庭乔迁新居,希望购买新的电器来装饰房屋。居民家庭中电视机每天的使用时间平均在二至三个小时之间,使用时间段大部分在晚上。装有空调的几个居民家庭,居民可能为了节约用电,所以开空调的时间也不长,但是在温度设置方面,都设置在22°到25°之间,并没有像国家政策宣传里面一样调至26°及以上。另外,在电器使用方面,大部分居民都不会在电器不使用的情况下(电冰箱除外)将插头拔下,通常只有出现雷雨天气时才会拔下电源。

在衣物的洗涤方面,当地居民习惯于去“堰塘”(即池塘,当地的习惯叫法)洗涤衣物,仅有较少部分居民因为距堰塘较远而选择在家中使用井水洗涤。这种习惯在当地很早以前就存在的,对于当地的自然条件而言,是一种节约水资源的方法。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有一辆摩托车,部分家还购买了两辆。摩托车的使用频率很高,基本上每天都会使用,这包括去镇上购买木料、衣物、电器等,但同时去村里面商店买烟酒或者就走访村里面的亲戚,村民们都会使用摩托车。一方面虽然便利了不少,另一方面却增加了用油量、废气排放量,也不利于锻炼身体。

太阳能热水器、沼气灶和省柴灶也是此次调查的重点。从当地随处可见的太阳能热水器宣传广告以及比较多见的太阳能热水器,表明“家电下乡”这一政策确实在推动农村节能减排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村民周某说:“太阳能热水器是在家电下乡的时候买的。太阳能(热水器)比平常用柴火烧水要快多了,也要方便很多,因为温度方面可以自己的调,同时也要舒服多了。” 根据对居民沼气灶的建设和使用情况方面的调查,发现在本次调查访谈的42个样本中,仅有6户居民家中建了沼气灶,2户居民家中购置了省柴灶,剩下的都在使用土灶。而在建有沼气灶的家庭当中,仍在正常使用的家庭只有2户,其余则是因原料缺乏或零部件损坏或与习惯不符只是偶尔使用。据当地居民介绍,当地沼气灶建得少,一方面是地形原因,山地地形不适宜;另一方面是成本投入,居民习惯于烧柴木而不愿改变原来的生活方式。太阳能能源在调查地的使用主要是居民家庭对于太阳能热水器的购置和使用。

三、农村居民节能减排现状成因分析

(一)农村居民对节能减排产品内在认知。

通过调研了解到,当地居民并不了解什么是节能减排,他们所购买的节能产品主要从家庭经济状况、家庭幸福感、家庭荣誉感等方面考虑,当这些节能产品在家庭可承受经济范围之内,能够改善家庭的生活方式,能够提高家庭和自己的社会声望,能够真正减轻生活负担等,从总得来说就是所带来的好处是否大于坏处,他们会很乐意的去做。绝大部分没有购买省柴灶的村民,都认为家里没有钱去买这些东西,并且原来的土灶也用的很习惯,没有必要去换一个省柴灶。

在购买省柴灶的时候,村民吕某说:“当初之所以购买省柴灶,就是因为省柴灶比较方便,很容易拆卸。我家建了一个新屋,马上要搬过去的,所以买了这么一个省柴灶。”村民王某则打算购买省柴灶,“我家的空间比较小,这些香菇也需要地方放,所以我打算把那个土灶拆了放香菇,然后买个省柴灶去做饭。”从不同的村民的选择来看,购买节能产品,并不仅仅是从经济等方面的一个判断,村民内在认知:凡是符合自己的追求,能够让生活有优越感,并且在能够承受的经济范围之内他们就有购买的需求,而不在乎买的产品是节能产品。

(二)农村节能减排政策的宣传过程。

在农村地区进行宣传的时候,习惯性的做法是分成三步:首先是对点的宣传,选取村干部或其他有威望的人做带头示范,让其他村民看到在身边的成果;村民柏某是村里面最早安装沼气灶的人家,柏某介绍说:“因为我爸是以前组里面的会计,也算是村里面的一名干部,在当初宣传沼气灶的时候,为了发挥村干部的带头作用,所以我家里面才安装了这么一个沼气灶的。”其次是对面的宣传,让示范户对周围邻居做重点宣传,形成一个村民小组面上的成果;最后是对全村范围的宣传。

每个农民社区都是一个互识的群体,其中每个人都认识所有的人和他人的所有特点。社会关系是人格化的、非功能性的和分割成部分的。[2]以往习惯性的三步宣传法,在这些村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表明这种宣传机制出现了一些不合理因素。一方面过分夸大了通过示范户宣传的作用,还要受其他经济、地理、原料等其他因素的制约,通过调查发现村民对国家的有关节能减排的政策并不了解,也知道许多节能产品都有政府补贴,但是这种政策未能使村民心动,究其原因是村民在内在认知上认为自己并不需要这些产品,除非政府给更多的补贴或者让村民收入提高自己来提高生活水平。比如在对示范户柏某邻居的访谈中,发现只有一家也安装了沼气灶,而其他家庭则表示因为没有资金或者地理位置的限制所以没有沼气灶;另一方面它忽视了人们如何看待示范户,示范户的成功能否重现在自身身上;非示范户之间的互动沟通机制,他们是否愿意沟通交流宣传,就在对使用省柴灶的胡某家进行访谈的时候,他说:“没有向周围的邻居进行宣传。只有在当初安装的时候,隔壁邻居才跑过来看了一下。他们也没有认为就一定要安装。”邻居柏某认为:“家里面也没有那个钱去弄这个,况且上山砍柴也挺方便的。”

四、小结与讨论

综上关于农村居民节能减排现状的调查,当前制约农村节能减排工作进一步推进的因素有以下三点。第一,当前对农村地区沼气灶建设以及其他节能减排器具的补贴和激励与农民的预期存在距离,激励和补贴的政策与措施未能达到村民们的经济判断的平衡点。第二,政府节能减排的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同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存在一定差距。第三,农村地区的一些传统观念影响着农村居民的内在认知。

据此,本次调查提出两个方面的建议。一是加快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努力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为农村节能减排的工作提供经济支撑。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农业农村节能减排重点项目、重大工程的资金支持力度,完善农村沼气、省柴灶等技术应用的政府补贴机制,并探索政府引导、企业带动、社会参与、多方投入的节能减排投入机制。降低村民的经济判断难度。二是深入群众开展宣传工作,用行动带动观念和认识的改变,从政策上帮扶、资金上支持、技术上指导、价格上倾斜,以提高广大农民做好节能减排、发展生态农业的积极性,为农村地区的发展和改善提供文化的认同和支持。

参考文献:

[1]吴龙生.论节能减排理念教育[N].高等建筑教育,2008,17(4).

[2][法]H.孟德拉斯.农民的终结[M].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