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初中化学探究性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初中化学探究性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初中化学探究性教学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问题为导向,进行假设、分析、讨论、探究的一系列化学课堂活动,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体会科学发现的过程。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将科学探究教学充分应用于实验教学和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对化学的理解,而且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构建化学的核心概念。因此,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观察、思考、探究、实验来获取知识,使实验结论与探究过程有机地融合起来,让知识与能力得到和谐发展,体现化学学习的乐趣,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1.化学实验教学中体现探究性

在实验探究教学中,教师把实验方案的设计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分小组相互讨论,然后组内达成一致意见,再让各小组代表总结发言。通过讨论,一个实验就会出现多种实验方案,然后师生共同讨论,形成可行性方案,最后再进行实验。例如在《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的教学中,我没有利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原理、装置、步骤、收集、检验”等教学步骤,而是将教学过程设计成探究性问题。首先提出开放性的问题:“通过哪些途径可以得到二氧化碳?”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发散开来。学生列出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盐酸反应、石灰石与硫酸反应、木炭燃烧、碳酸钙高温分解等方法。接着对各种方法进行思维收敛:如果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最好用什么方法呢?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室制取的最佳选择途径。接着问:“选用哪些合适的实验仪器,如何制得二氧化碳?”这样又让学生的思维拓展开来,给他们制造讨论的空间、提供动手设计实验的机会。针对学生的设计,启发学生讨论:①长颈漏斗、锥形瓶能否用其他仪器代替?②二氧化碳最好用什么方法收集?③如果需要收集比较纯净的二氧化碳可以用什么方法?学生进行讨论,对各种方案分析优缺点,进行优化选择。在课堂中有些学生的想法确实是异想天开,但我总是强调不论对与错,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课堂生动活泼,意见被采纳的学生会获得很大的成就感,学生就在轻松愉快的探究活动中掌握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作方法。在活动之余,继续引导学生在课后查阅资料思考:用实验室制取的二氧化碳纯净吗?里面会含有哪些杂质气体?杂质气体可以通过什么方法除去,从而可以得到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这样新一轮的讨论就延伸到了课堂外,给学生的思维又进一步拓展开来。在实验教学应用探究式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自主选择仪器并组装、实验操作印证,从而获得各种能力锻炼的机会。这样学生不仅巩固复习了相关知识,能独立地设计实验并且有一定独立的见解,而且他们的思维严谨了,合作能力和各种技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充分地发展了自己实验操作的能力。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以及科学情感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2.课堂教学中体现研究性

课堂教学的探究性主要体现在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的教学方式。教师应当了解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将教学内容定位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由易到难,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让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解决过程。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化学知识与技能,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例如在《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中,首先应用一个小魔术“铁刀变铜刀”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接着,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以前学习过的哪些金属参与化学反应,从而比较自然地引入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的反应,这样不仅复习了以前的知识,而且有助于新知识的学习。然后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思考:是否所有的金属都有相似的性质呢?许多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那他们燃烧的剧烈程度一样吗?金属与氧气反应难易和剧烈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为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埋下伏笔。学生通过积极讨论,得出结论以后再引导学生思考:锌能与酸反应,是否所有金属都能与酸反应呢?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探究金属与酸的反应,总结出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再进一步提出问题:既然金属能跟酸发生置换反应,它能否也跟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呢?然后再次分组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观察现象,讨论总结出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规律。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巡视,及时作出评价和指导。探究完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之后,回扣小魔术,揭开魔术的奥秘,真正做到环环相扣,前后照应,让学生通过整堂课的学习,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到问题解决的快乐。

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自主探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己的实践、思考获得知识,教师的主导作用应当体现在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究。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既有自主探究的空间,也有教师的引导,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能力的发展,这样的教学才是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才能促进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发展的有效教学。

(作者单位:启东市东海中学,江苏 启东,22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