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农产品销售的“难”与“不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农产品销售的“难”与“不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现代农业市场运行中,对于农产品销售的“难”与“不难”,有时在同一个地方的同一品种之间发生,有的在同一品种的不同地域之间发生,而同地同类品种经历“冰火两重天”也时有发生,这些怪圈的出现,确实令人深思,必须全面、客观、理性地看待“卖难”的问题。找出农产品“卖难”的原因所在,才能破解卖难,助农增收。

据报载,今年夏天,在四川省成都市有15万千克葡萄滞销,该市双流县白沙镇川心村3000多亩葡萄平均每亩减少3000~4000元收人。而该市双流县永安镇的葡萄还在树上就已被争抢一空。为何同是一个县,同样种葡萄反差这么大呢?原来,永安镇的3200亩葡萄全部推广避雨栽培、反光膜等多种新技术,园内深沟高厢,使用有机肥,实行控产。该镇聚友葡萄农庄的邓德顺种的25亩葡萄园拥有38个品种,还搞起了自酿葡萄酒。凭借葡萄的高品质及多元经营,邓德顺把握了价格主动权,他的葡萄均价高达40~50元/千克,每天能卖2000~3000元。他的玫瑰香葡萄卖到160元/千克。而川心村的葡萄产业以“巨峰”为主力品种,95%以上是露天种植。今年夏季由于多雨寡照导致葡萄酸味大、口感差,每千克只卖到6~8元。比去年跌了4元。早在2000年,也是雨水导致该村1000多亩葡萄患缩果病,损失了上千万元。

近些年,一些蔬菜、果品产业往往在生产销售中出现较大的价格反差,究其分析,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产业化水平不高,二是信息化程度较低,三是流通体系建设不足。从整个农产品销售形势分析,卖难只是区域性、季节性、结构性的局部相对过剩。比如暴雨泥石流导致某地运输难,或某种农产品大量集中上市后导致局部区域卖难,这些问题是普遍存在的。拿水果来说,如果出现同一品种集中上市、供大于求的情况,那些品质差的肯定拼不过品质好的,好品质才能有更好的市场,更大的发展前景。如果农产品的种植不符合消费者高品质的消费需求,必然出现“卖难”现象。川心村的葡萄一遇雨水不是生病就是品质受影响。这是设施农业和技术水平不高导致的。除自然灾害之外,一些地方的“小生产”和“大市场”长期存在的矛盾导致农产品卖难频发。从生产来看,有的地方农业产业化水平还不高,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不足,农产品产业链较短,农业信息化建设迫在眉睫,生产值素质有待提高,生产方式亟待改变。种植结构仍需优化。此外,就是品种单一、品质低端,品牌化程度不高,导致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

流通领域是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的重要一环。目前,分散性种植的农产品仍占市场主体,绝大部分农产品还是依靠各类农贸市场进行销售,单体规模普遍偏小,区域布局不够合理,集散辐射功能不强,市场信息化程度低。其次,农产品配送、运输等能力有待提高,成本仍需降低,而农超对接等对接机制有待完善,订单农业尚未形成,冷藏、保鲜、储存、冷链运输以及配套加工体系建设程度不高。因此,政府在解决农产品卖难方面应承担起应有的责任,进一步强化服务职能,加强政策引导扶持力度,完善市场调控机制,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比如农村信息化的“最初一公里”应该由政府主导,搭建权威高效的信息平台,通过培训等方式培养新型农民,扶持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支持探索新型流通方式,培育流通环节的大企业。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等等。

打造品牌,是未来农产品发展的必然方向。只有通过品质生产,品牌打造,才能促进产业良性升级发展的作用。品牌化对农户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他们掌握现代化、规范化的种养技术,成为新型农民。除此之外,还要合理规划生产,以市场需求来引导农业生产,避免市场产量过剩。目前,我国许多地方的农产品超过八成还属于分散式的“小生产”,只有提高种养户的生产技术,提高规模化、品质化生产水平,形成品牌,才能解决部分农产品在市场集中上市时的“卖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