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艺术院校研究生培养问题及对策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艺术院校研究生培养问题及对策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文章从我国艺术院校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着手,指出在社会发展与进步、研究生扩招的背景下,我国艺术院校研究生培养在注重数量的同时,更要重视研究生的质量。同时,应结合我国的发展情况与艺术院校研究生培养的现状,探讨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相应对策,使艺术院校研究生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关键词】艺术院校 研究生 培养

研究生教育是本科教育之后更为高层次的教育,向着更专业化、精通化发展与学习。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本科生为了增加自己在就业中的筹码,选择继续深造。对于艺术院校的学生,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需要不断向更高的层次努力学习,再加上我国各大高校对研究生的扩招,从而使得我国艺术院校研究生人数的快速增长。但大多数艺术院校对研究生的培养跟不上需求,培养方式不够创新,与理想存在一定的差距。艺术院校对研究生的培养,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因此在新时期,各大高校应立足于现实状况,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发展的艺术院校研究生培养模式。

一、艺术院校研究生培养的现状

与外国的艺术类高校相比较,我国艺术院校招收研究生起步较晚,各方面经验不足。同时艺术院校的培养模式不够成熟,在很多方面需要学习国外高校的办学及培养方式。因此,在我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艺术院校对研究生的培养与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冲突,出现了一些不适应的表现。

(一)培养模式单一化

长期以来,我国艺术院校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较为单一,给学生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各大艺术院校注重学校在各种艺术方面所获得的成就,而容易忽略社会对艺术类学生需求的标准。单一的培养模式,导致大部分学生只会在校园里学习、研究,不了解社会各行业对艺术的要求,从而导致了学生在研究生阶段的发展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二)研究生课程设置中存在不足

我国艺术院校研究生课程设置方面亟待创新。目前,我国艺术院校研究生课程的创新,不仅要从教学模式上创新,更在于导师与任课教师在教学理念上的转变。对研究生课程教学所处的地位以及其教学内容都应该认真思考。如今,我国各大艺术院校对研究生所开设的课程,绝大多数与学生本科阶段所开设的课程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尤其体现在课程内容上。这些课程对于外校考入的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新鲜感,但是对于本校升学的学生而言有点多余,甚至会使学生对研究生教学产生反感。其次,在研究生课程的设置中,通常是研究生一年级接受理论课教育,后两年跟着导致进行研究与完成毕业论文为主。而对于第一年的理论学习,众所周知,我国艺术类学生从高中以来都是重实际运用,轻理论学习,从而造成了他们对理论课的学习不感兴趣,对理论课学习的能力也不是很强。而第一年纯理论的学习,容易对艺术类研究生造成一定的困难。同时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绝大多数院校仍采用大班教学的模式,只负责向同一专业的学生教授通用的知识,没有顾及各个研究方向所需要的理论知识,严重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研究。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艺术院校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特点,结合专业特色,开设符合学生的课程。

(三)研究生的教学及研究空间较为狭隘

尽管在我国艺术院校对研究生的培养有明确的教学与研究的空间要求,绝大多数学校也解决了学生的教学场地以及教学设备的问题。但由于教学与研究空间的严重不足,一些艺术院校没有建立导师工作室。同时,由于社会资源的不足,也不能很好地为学生建立专门的校外实践基地,导致了我国艺术院校研究生在校期间的研究都属于纸上谈兵,没有能真正应用到社会实际之中,从而无法检验研究生的学习成果。与此同时,也不能帮助研究生真正了解社会需求。在研究生的培养中,一些导师同时带十几个学生,在教学中不能顾及每位学生,不能给学生提供学术启示,对研究生所必要的研究方法、学术规范的指导不够。这些都会影响学生今后研究工作的进行。同时,我国大部分艺术院校的研究生都跟着导师在进行各种的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等,这对研究生将理论联系实际是很有用的。但是同样也会受到教师个人的影响,学生独立锻炼的机会较少,而如今更为严重的是一些研究生沦为导师赚钱的劳动力。现在,我国各大艺术院校的实践基地匮乏,不能满足研究生人数的增长,导致大多数学生没有能亲身参与到实际运用项目研究之中,创新意识得不到激发与培养,实践能力较弱,科研能力也得不到提升。

(四)导师遴选与考核机制不够完善

导师的遴选与考核机制,关系到我国艺术院校所培养的研究生质量。然而一些院校对导师的遴选与考核机制不够重视,为了完成扩招,扩大学校规模,盲目地选择导师,只重数量,不注重质量,特别是在一些新兴的专业或研究方向上,一些导师都没有参与过相关方面的研究,为了招生,摇身一变成了所谓的“导师”。这些是对学生极不负责的行为,同时也严重制约着我国艺术院校对研究生的培养以及相关专业的发展。导师对于研究生而言是相当重要的,在研究生成长成才阶段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艺术院校对导师的考核制度也是我国艺术院校研究生有效培养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绝大多数艺术院校在导师考核上没有明确的制度,流于形式。因此,我国各大艺术院校应积极探索对导师的遴选以及考核的有效方法。

(五)人文知识及道德培养的忽视

当前,我国绝大多数艺术院校的研究生在人文知识方面普遍薄弱,其道德水平也有待提高,对于艺术生的培养,我国一直存在着重技术、轻人文、轻道德的现象,这对于学生的培养以及成长是不利的。在高中时期,为了完成高考任务,艺术生一头只顾着学习各种技能,学校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知识的传授以及对其道德的培养。在本科生阶段,尽管开始了一系列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但大多数学生仍无法正确理解并接受书本上的道德知识。在研究生阶段,学校更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知识传授与道德的培养。而现实社会对艺术人才的要求也不仅仅在于专业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的素养。因此,艺术院校在对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不仅要帮助学生提高专业知识,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人文知识与道德素养。

(六)研究生培养过程缺乏有力的监督

相对于本科生培养而言,研究生培养更为自由,监督较少。而对研究生培养的监督又是培养高质量研究生的前提。我国对于研究生的培养方式基本相同,分两种类型:一种是学术性硕士,学制为三年;另一种为专业型硕士,学制为两年。对于研究生的培养,一般都是第一年对学生进行基础理论课学习,接下来的一年或两年,跟导师进行研究,并完成毕业论文。我国艺术院校研究生先要完成一定的设计或研究,并进行展出或是专场会演,才进行论文答辩。通常情况下,研究生不能提前毕业。

在这种培养方式的基础上,艺术院校对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监督显得尤为重要。现在大多数院校对研究生第一年的监督比较到位,而后一年或两年的培养多数是采取单一的导师制,一名导师指导多位研究生,导师在教学中占据主导性地位。学校对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设计实践、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及学位论文答辩、毕业设计答辩等缺乏具体监控,造成一些研究生在二年级后处于“失踪”状态,即便是导师也难以见到自己的研究生。

二、改进艺术院校研究生培养方法的途径

(一)创新艺术院校研究生培养方式

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我国艺术院校应积极了解社会发展所需的艺术人才的要求,不断创新研究生培养方式,培养全面的人才。确定多样化的培养目标,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同样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多样化的人才,使学生不仅能满足高层次教育人才的需要,同样也能适应社会、时展所需。如今,我国已经将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变成大众教育,因此培养的人才需要多样化,满足社会各层次的需要。培养出高素质、社会真正需求的艺术人才。

(二)强化导师队伍建设

随着各大高校对研究生的扩招,学校应该重视对导师的培养。根据所招研究生的数量,适当增加选拔符合条件的教师作为研究生的导师。同时,要注重对新导师的教育,可采用以老带新的方式,鼓励导师之间多沟通教学问题,组织院系导师进行教学经验交流,共同探讨跟上时代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努力做好导师这一角色。同时,加强对导师职业道德的培养,使导师不仅专心参与科研项目,同时做好培育优秀研究生的工作,做到真正的为人师。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学校也应该为导师提供与其他院校交流的机会,可以到国外体验学习,也可到更好的兄弟院校进行教学上的交流、学术上的研究等,为研究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同时,也需要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督促导师更好地培养学生。

(三)注重人文素质教育

如今的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而艺术院校研究生在思想道德素质上是亟待提高的。艺术院校可通过思想政治课教育学生,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使研究生接受道德教育,理解道德教育。还可以通过社会实践的方式,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使研究生从亲身参与中学到东西,真正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同时,院校领导、导师也应该做好带头作用,以身作则,以自身的言行引导学生、影响学生。通过各方面的努力,艺术院校的研究生一定能在就业中脱颖而出,成为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四)完善研究生的评价系统与监督制度

从教育心理学看,研究生已经可以进行自我监督、自我管理。尽管如此,学校也应该做好监督工作,为培养高质量研究生保驾护航。建立合理的评价系统,确保多样性与统一性结合。构建合理的评价系统,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对统一的尺度和准则,不仅需要顾及学科特点,同样需要注意到各种研究方法的不同之处,通过对学生的准确评价,帮助学生了解自我的同时,调动导师与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更努力进行科研。同时也要完善监督制度,通过学校对导师的监督,使导师更加尽责地教授学生;通过导师对学生的监督,使学生更明确自己的学习,努力研究;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监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相互鼓励,更好地完善自我,提高自我。

(五)注重理论实践相结合,创造良好的研究氛围

当今社会最需要的是能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人才,因此艺术院校在培养研究生时,应该注重对学生理论实践结合的培养。学校应明确了解社会对艺术院校学生的需求,积极与企业合作,建立合作实践关系,为研究生创造更多的实习机会,保障学生有理论实践结合的机会。同时,在教师教授基础专业知识时,应该在课堂中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将理论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利用假期到社会学习,不断练习,将自己的知识转化成对社会有用的力量。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艺术院校对研究生的培养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需要在培养方式与培养目标之上有所创新。因此各大艺术院校应该大胆尝试,在不断尝试中总结适合院校、适合学生并且适应社会的培养方法,探讨出培养高质量研究生的经验与方法。这些都需要立足于科学的教育理论思想的指导下开展,更新教育理念,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努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斗。

参考文献:

[1]王洪才.研究生教育处在十字路口――以高等教育学科研究生教育为例[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5).

[2]李铁君.大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论纲[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杨颉, 陈学飞.研究生教育质量: 内涵与探索[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4]郭淑兰.培养拔尖创新的艺术人才,增强国家文化艺术的创新力[J].,艺术教育,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