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为何多病者反而长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为何多病者反而长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病、弱、衰、老、死,一般的思维总把它们联系在一起。例如,患了病,尤其大病、重病时,便很容易想到“一病不起”,即使挨过来了,也会想到“病后体弱”、“未老先衰”,再进一步便会想到“船到码头车到站”,大去之期不远。可是,美国人寿保险公司曾对一百多名长寿老人做过调查,其结果让人惊讶:其中的体弱多病者竟占了一大半。

医学界曾得出这样的结论:人体患过某种疾病,一旦痊愈后,反而会增强对这种疾病的抵抗力,有的还会具有抗这种疾病的免疫力和抗体。生活中也常会看到这种人,年轻时体弱多病,年老后却老当益壮。再看许多古人、名人在幼年或青年时多病缠身,自己也认为活不长,但却长寿不衰。例如,北京大学副校长季羡林教授耄耋之年仍从事教学、科研,著作不辍。许多人向他请教长寿之道,他说:“我没有什么长寿秘诀,我父母只活到40多岁,我原本没有对自己的寿命抱什么希望,可不知怎么就不知不觉地活到了80多岁。若非要我讲长寿秘诀,那就是千万不要让脑子懒惰。另外我有三个不:不挑食、不嘀咕、不练功。”所以,仔细分析起来,获得健康长寿主要的因素还在于自己。那么,多病者为何长寿呢?

第一,多病体弱者对病痛会倍加小心。他们自觉不自觉地采取多种措施来与疾病作斗争,我们把它统一为“木桶观”养生,他们知道有病要看医师要吃药,并与医师配合较好,还知道自我珍惜、自我保健的重要性。他们还会留心别人,特别是相同情况的人所采取的抗病措施,结合自身情况运用,使多种措施起“组合效应”即1+1>2,或1+1+1>3。

自我保养的主体是自己,新世纪初流行着“最好的医师是自己”这样一句注重自我养生的话,此话并不是说不要医师,连轻视医师的成分也没有,而是强调自我意识。有病还是要看医师的,这首先就是你要愿意去看医师,看了医师也不是把自己的“命”完全交给医师了,在整个医疗过程中仍要贯彻自我保健,这也是医药发挥作用的基础。其实这种认识我们的祖先就有,目前才加以重视。明代吕坤在其所著的《语》养生卷中说:“饥寒痛痒此我独沉,虽父母不之沉也。衰老病死,此我独当,虽妻子不可代也。自爱自全之道,不自留心,将谁赖哉?”此话近年来屡被国内外医界所引用,劝人“自爱、自全”。

第二,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多病者尝过病痛的滋味,善于珍惜和保养身体,坚持必要地、有效地健身锻炼,具有体壮者所没有的韧性。他们认识到保健是终生的事,也认识到选择有效措施的重要性。

第三,因为有病,他们会主动改掉不良习惯,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他们不放纵烟酒,注意饮食的科学、合理,不像壮者那样毫无顾忌,任随“病从口入”。他们很注意主动与疾病打持久战,知道“好习惯是健康的银行,坏习惯是健康的监狱”。

第四,他们更注意生活规律,不敢随意造次。多病者知道“储蓄健康”,注意健康的零存整取,而不像体壮者那样自以为有“老本”可吃,随便“预支生命”,结果常常是“不病则已,一病就要命”。他们深知生物钟“准点”,才是健康的最大基石。

第五,因为有病,他们深知“怒气伤身”的道理,不争强好胜,不动辄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大动肝火。如此,能量消耗缓慢,“细水长流”,使他们的生存期限得以延长。生气毫无用处,只会伤了自己的身心,完全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第六,更重要的是,他们之中有的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树立信心,知道多病也可长寿。不因多病而失望、灰心。他们正确对待疾病,正视疾病,乐观豁达地与疾病作斗争,而不是谈“病”色变,忧心忡忡,一蹶不振。

至于那些体壮少病者也不一定就会猝然而病、而死,也许可以健康活下去,这里的关键还是自我提醒,不要自以为健康而忽视自我保健,身体会随年龄的增长而衰老,这是规律,“老本”只能吃一时,长久的健康乃至长寿,仍然要靠不断的维护、保养。

(选自《大健康目标――寿》,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责任编辑:秦素利,薛映川,定价: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