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写作:一场诗意文本的建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写作:一场诗意文本的建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优秀的文学作品常常散发着诗的气质,能营造出诗意。在诗意中我们感受文学的魅力,感受人性的真善美。学生写作,也需要学会诗意表达,使写作更贴近人的本真需求,展现一个真诚、自我的精神世界。

一、关于诗意

“诗意”一词,早在唐代就已出现。如王昌龄的《诗中密旨》即云:“诗有二格:诗意高谓之格高,意下谓之格下。”朱庆余《送吴秀才之山西》一诗中也有“东湖发诗意,夏卉竟如春”之语。这里的诗意,或指诗歌品位高下,或指行诸于文的美感体验。

今人张思齐在《宋代诗学》中对“诗意”的范畴界定,则比较明确和直接。他说:“所谓诗意,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指诗的内容和该内容所产生的意境。二指事物所表现的类似于诗歌所产生的能够给人以美感的意境。前者是诗歌本身的本质要素,后者是以诗歌的认知方式作用于其他事物的结果”。这里,把“诗意”指向了“意境”。没有意境的存在,诗意就无法在一定的形式空间中显现出来。

我们读一首台湾诗人覃子豪的诗《追求》

大海中的落日 /悲壮得像英雄的感叹 /一颗星追过去 /向遥远的天边

黑夜的海风 /刮起了黄沙 /在苍茫的夜里 /一个健伟的灵魂 /跨上了时间的快马

从题目看,追求是一个动作行为,也隐含着心理态度。诗人把这一动作置于“境”中,构成了高远深沉的追求象征的诗意,同时这样的意境,也把读者带入其中,在诗人直觉观照与自然化而为一的境界里,顿悟生命那怡然解脱的美好。

二、如何建构诗意

诗意是从诗开始的,扩大到诗歌以外的文学范畴,诗意依然存在,而且仍然是以“诗的意境”存在着的。如果说意境的基本元素是“境”,诗歌在“境”中传情达意,那么其他的文学文体也须通过“境”来实现“诗化”的目标。诗意在并不表现为具体的形态,它蕴含在具体语言文字之中,但又不以清晰确定的形象出现,常常是一种氛围、一种整体精神。

但是,诗意要从语言文字的现实中显现出来,也一定表现出一定的外部特征,而这主要也还是一种内在的张力在起作用,是创造主体生命的力量推动着艺术创造的进程而形成的感染力。这外部特征主要表现为强劲的理性思辨、优美的文字表述等。

1.深层的理性思辨

在思辨中,我们追寻到那里?中外诸多文论家认为:哲学的最高境界是诗,诗的最高境界是哲学。其实所有的文学,都该具备诗性特征――对人生、命运、存在的探索。是对生命根底的追问,是对生存意义的找寻。也就是说,诗意就是在诗化描写中蕴含着哲理、和对人生真理性的感悟和理解。当然在表层上,是通过意象和修辞传达出来的。

在《呼兰河传》里,萧红写道: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是那么的自由。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谎花,就开一朵谎花,愿意结一根黄瓜,就结一根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根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

在这段引文里,运用意象和拟人修辞描写了自然现象 ,其实这自然现象就是观照的人的生存,写花、鸟、倭瓜、黄瓜、玉米、蝴蝶,实际在写人的自在。这位饱受苦难的女人,在炎凉世界里幻想做一朵“天堂里最自由最任性的花”,传达出对生存的感悟和理解。

2.表层的语言编织

我们需要用细节编织出一个“网”,用画面来绘成一个“境”。细节其实就是对表现对象进行细微而又具体化的描述,可感、可触,像是特写,近了自然就精细起来。多用实字实词,少用形容词、副词等。比如“多么美丽的天空”“非常非常难过”,“美丽”“难过”可以用具体的词汇表述,还可以用修辞来化虚为实,化寻常为生动神奇。

在浙江省2011年高考优秀作文《我的时间》里,有这样的描绘――

“我时常背上背包到附近的山上去远足,在自然中,我找到了自己。当繁密的树叶遮住午后的阳光又故意疏漏其中的一两缕打在潮湿的地面,当深秋的第一枚或黄或红的绿叶在我面前摇曳而下带着欲言又止的忧怨,当南风带着沁人的土香袭乱我的头发――这一刻,时光在外部世界里一点一滴地逝去,却好像与我无关。因为我找到了自己的时间,找到了自己的幸福,我可以坦然地与自己对话。”

去远足,并未对景物进行大范围的描写,而是选了树叶、南风进行特写,写出树叶的可爱调皮、忧愁,并用拟人等修辞把景物描写得生动形象、就像在眼前看到一样。“时光在外部世界里一点一滴地逝去”像电影画面,如此,已足够表达出作者坦然的心情,感受到这样的美和作者的洒脱。自然与人构成一幅对话交流的画面,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诗意就在这样的编织中流淌出来。

3.超越性的深刻认识与精辟见解

文学就是人学,写作也是在书写心灵。如果一篇文章缺乏对时代的认识、对现实的关注,仅体现出浅表性的功利关怀、政治关怀,就很难表达出诗意,以至于缺失意义、逃离使命。写作应是对生命的审美观照,体现着对于人类生存的博大关怀。

同时,对时代和人生的认识要有精辟的见解,至少是自己独特的感悟,而非大众传声筒,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思想结晶,而非公众话语的复述。当然这不代表着和大众声音逆行,而是从自己的角度来传达自己的看法,即使相同,但仍有自己的角度和立场。

比如新概念获奖作文《我所不能抵达的世界》中的一段――

“我不能抵达的世界,就是我的世界,那个有着潮气的木屋,那条摆放着马桶的石板路,那担负着重荷的母亲,还有父亲的皱纹。我觉得可笑,虚伪的人总表现得韫椟藏珠又故意露出冰山一角以彰显才华,在浮华背后,是对自身的无知。”

作者的对现实和自己有着非常清醒而冷静的认识,发现自己的世界才是不能抵达的世界,这样独特的深思熟虑的思考,令人触动,深度的认识和富于责任感、使命感的精神就在这样的诗意表达中传达出来。

学会在作文中诗意表达,从根本上来说是诗意生存的需要。德国古典诗人荷尔德林在作品《人,诗意的栖居》中写道,“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诗意”也是一种超越性气质和精神性品格。它找寻生存意义,追问生命根底。当我们诗意生存着,浸润着诗意的心灵,也就能自然而然地流淌出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