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大众日报网上线思考报网融合之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大众日报网上线思考报网融合之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1年9月16日,经多日酝酿与打造的“大众日报网”正式上线,大众日报这一传统党报踏上与新兴网络媒体融合的探索之路。当下报网融合正在顺应媒体融合发展的大势艰难前行。报网如何融合,融合后如何取得理想效果,理想目标和现实效果如何契合统一,成为摆在传统媒体人面前的现实问题,笔者在此做几点思考

思考一:结合互联网的特点,选择高效应用

互联网广泛应用始于1991年5月蒂姆・伯纳斯・李创建的万维网投入互联网使用。广泛应用的这20年基本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三个阶段也被冠以Web1.0、Web 2.0以及Web3.0的代号。

Web1.0的特点是集中编辑、,门户网站给用户集中提供内容,而用户则被动地阅读,类似传统媒体在互联网中的翻版,是网站到用户的单向行为。

Web2.0的特点是网站与用户之间的互动,用户提供网站内容,并参与建设网站的诸多功能,实现了网站与用户之间的双向交流,并可聚集集体智慧。①

Web3.0现已出现萌芽,将是更智能、更人性以及更具应用价值的互联网。用户可更容易获得有用信息,而不是淹没在无数看似相关的信息海洋中。

互联网的特点是动态发展并向智能化方向发展。这一发展过程是一个渐进式的进化过程,旧的东西并没消失,而作为互联网的一部分依旧存在。美国大脑研究科学家和企业行为研究专家杰弗里斯蒂伯在他的《我们改变了互联网,还是互联网改变了我们?》一书中指出,“互联网是一个大脑”,而且“互联网将会发展得越来越像人脑”,指出了互联网向智能化发展的方向。

互联网新媒体的热点应用,按活跃时间归纳为:

(1)Web2.0第一阶段(大约2004~2006年)热点:博客、移动博客、播客、社会化标签(Tag)、内容聚合(RSS/Atom)、P2P、维基、阿贾克斯、Web服务(Web Service)、社会化网络(SNS)。

(2)Web2.0第二阶段(大约2007~2011年)热点:微博、众包(Crowdsourcing)、视频分享、软件即服务(SaaS)、混搭(Mushup)、微件(Widget)、开放接口技术(OpenAPI)、富互联网应用(RIA)、地理信息应用(GIS+GPS+RS)、物联网应用。

(3)Web3.0第一阶段(大约2010年至今)热点:语义互联网(Semantic Web)、3D虚拟社区、智能网络(Smart/Intelligent Web)、云计算、Web集成。

按作用归纳为:

(1)增强信息交互的新应用:博客、移动博客、播客、社会化标签、社会化网络(包括即时通信、论坛、网络社区等)、微博、众包、视频分享、3D虚拟空间。

(2)增强信息聚合与推送的新应用:内容聚合、P2P、维基、Web服务、软件即服务、混搭、微件、开放接口技术、语义互联网、智能网络、云计算、Web集成。

(3)增强用户体验的新应用:阿贾克斯、富互联网应用。

上述每一项新媒体应用,都有自己的精彩故事。通过分析这些应用的特点,结合实际需求选择运用,逐步实践,量力而为,务求高效。

思考二:结合报网受众特点,组建传媒队伍

2010年,我国18~70岁识字国民平均每天接触各类媒介的时间依次为:上网42.73分钟、报纸23.69分钟、图书16.78分钟、杂志13.66分钟、手机阅读10.32分钟、电子阅读器阅读1.75分钟。与2009年相比增长最快的为手机阅读,增幅70.3%,并且数字媒体形态的阅读时长增幅远高于传统媒体增幅。②

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网民总数达4.85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6.2%,规模持续保持增长。就网民年龄结构看,年龄分布重心继续向中高龄偏移,具有消费能力的网民在逐渐增多。同时,10~39岁网民占79%,20~39岁网民占54%,表明网民仍以年轻人为主,且集中在20~39岁的年龄阶段。就网民知识结构看,初高中学历网民占69%,表明网民学历集中在中学学历,也表明互联网的易用性不断提高,应用门槛逐步降低。就网民职业结构看,除学生群体所占比重最高为29.9%外,其他各职业分布比较均匀。就网民城乡结构看,城镇网民占73%,农村网民占27%,可以看出仍以城镇网民为主。③从以上这些侧面可以大体看出当前我国网民的基本特点,即年轻化、平民化、城镇化,且呈不断增长的发展势头。

在报网融合实践中,应充分考虑报网受众的这些特点,组建相应的传媒人才队伍。通过双向选择机制,由热衷新兴媒体的传媒人组成专业传媒队伍,以便带着工作激情自主投入报网融合实践,并把握报网融合精髓,实现网络舆论的“疏导”和“引导”。

思考三:结合实际需求,创建迅捷开放的信息交互渠道

大众日报网的目标定位是“推动党报主流媒体影响力进一步向网络延伸,实现纸媒空间的扩充和延展,提升服务读者的时效性、针对性和广泛性。充分借助并整合纸媒优势资源,增强新闻信息的搜集、掌控、放大、梳理、解读能力,强化网络舆情监测、引导,以满足广大网民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让党报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在网络中得到彰显。全力追求新闻信息传播的交互性、即时性和扩展性,拓展党报的网络发展和延伸空间。架起纸媒与网媒的沟通桥梁,加速推动媒介融合”。④由此看出,在报网融合实践中需要创建迅捷开放的信息交互渠道来实现媒介融合。如何创建?有几点思考如下;

(1)网站版面中突出强化网友互动板块;

(2)增强互动板块管理,实现与读者网民及时响应;

(3)与党政机构、经济实体及认证实名用户建立会员制互动关系,实现可信信息的及时交互;

(4)增强对微博、论坛、即时通信如QQ群等反映出的网络舆情监测;

(5)借助网络新闻监测系统,完成关注信息的自动聚合与监测;

(6)通过新闻邮件订阅、新闻信息聚合等服务,实现信息的个性化推送及数字化发行;

(7)借助手机短信、手机互联网应用,实现即时信息的汇集与推送;

(8)使用并提供开放的网站信息接口,与互联网自动交互新闻信息;

(9)根据应用效果逐步调整互动功能。

思考四:结合新媒体形态特点,逐步扩展新媒体形态

目前新兴媒体形态不断丰富。新兴信息终端包括: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设备(MID,Mobile Internet Device)、超级便携个人电脑(UMPC,Ultra-Mobile PC)、上网本、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电子纸阅读器、户外电子屏等。据调查,我国用户有23%的人进行手机阅读,18.1%的人进行过网络在线阅读,3.9%的人进行过电子阅读器阅读,而且电子阅读器的接触率增长幅度达到了200%,表现出了很高的增速。⑤新媒体信息展现形态包括:与地理信息融合实现地理位置上的新闻展现;RSS新闻聚合器的聚合新闻展现;微件窗体化插件提供的图文多媒体集成新闻展现;视频化的新闻展现。

由此可见新媒体形态的特点是移动化、个性化、易用化以及开放化。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新媒体形态,逐步丰富。

思考五:结合网民评价特点,逐步完善科学的考评机制

网民评价呈现出随意性、离散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因此需要对网民评价进行梳理和分析。网民评价可以分为两类,即合作会员的可信评价与自由网民的离散评价。对可信评价赋予较高权重值;对离散评价赋予较低权重值,之后再进行分类梳理。梳理后再进行量化处理,之后引入到已有的量化考评系统,与现有内部评价机制对接。对量化的网民评价及内部评价再赋以不同权重值,加权计算出最终量化评价结果。网民评价的量化处理,可使用模糊数学及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行处理。

由于网民评价的上述特点,少量网民评价参考价值不大。在引导网民参与评价时,一方面要重点引导合作会员参与评价,获取可信评价,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更多自由网民参与评价。

注释:

①汤代禄韩建俊边振兴:《互联网的变革――Web2.0理念与设计》[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②⑤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课题组:《“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十大结论》[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4月22日第5版

③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1年7月19日

④《大众日报网今日正式上线》[N],《大众日报》,2011年9月16日第1版

(作者单位:大众报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