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雷州半岛水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雷州半岛水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从雷州半岛水资源经济发展的特点出发,分析了水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及相关问题;从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高效节水防污的工业体系,建设高效节水防污的农业体系,水资源统一规划管理,水资源合理配置和建立水权制度六个方面进行了探讨。研究对实现半岛内水资源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水资源 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 节水防污 协调发展

1 水资源特点

半岛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 488 mm,多年平均径流为665.6 mm,按我国年降雨,年径流等要素综合分带表划分,属多水带,局部地区为丰水带。半岛水资源分为本地水资源和过境水资源两大部分,本地水资源分为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过境水资源主要来自于东北部的鉴江和西北部的九州江。本地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83.01亿 m3(其中地下水资源量为39.30亿 m3),多年平均过境径流量为85.85亿 m3,合计为168.86亿 m3。按2000年统计人口计,人均本地水资源量为1 196 m3/人,加上过境水资源量,则人均水资源量为2 433 m3/人。

从表面看,半岛人均水资源量并不算少,远高于国际公认的500 m3/人的“极度缺水”标准,但可利用水资源量少。因为境内河流大多短浅而且独流入海,过境水资源量主要集中在汛期,大部分以洪水方式出现,加上现有水利工程调蓄水资源的能力低,每年有70~80%的水资源白白流入南海,难于得到利用。水资源最大的特点是:虽地处南方湿润地区,濒临南海,但“工程性缺水”十分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2 国民经济发展特点

据2000年资料统计,半岛内总人口为694×104人,社会总产值为407×108元,农业总产值为179×108元,养殖业总产值为47×108元(含海洋渔业),旅游业创收4.5×108元。人均GDP为5 865元,按当年汇率计算,人均为720美元,与广州市人均GDP为4 175美元相比,相差悬殊。

参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选择的地区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人均GPD、GPD中非农产业的比重、工业总产值中非国有的比重、出口依存度、自筹资金占总投资的比重、科技人员占总人口的比例、公路密度及年人均用水量等),将半岛近年来相应指标与全国平均值比较,半岛仍处于社会生产力欠发达状态,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没有改变,城乡差距扩大趋势尚未扭转。虽然“九五”期间经济实力有所提升,但出口依存度、科技势力和水资源条件明显低于全国平均值,与广州市、珠江三角洲地区及广东省全省平均值差距更大,其经济结构低级化的深层矛盾比较突出。

国际上从整体经济竞争力角度将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分为四个阶段:一是要素推动阶段,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其劳动力和资源优势;二是投资推动阶段,优势主要取决于资本投入;三是创新推动阶段,主要取决于研究、开发和创新获取高额利润;四是财富推动阶段,由未来综合因素持续推动其发展。半岛社会经济发展仍处于第一和第二阶段,主要依靠资源和资本积累取得发展。其工业基础还相对薄弱,工农业产业结构构成较原始,工艺水平不高,水资源利用率低。

3 水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半岛的水资源是其GDP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从历史资料分析,经济的发展与水资源的关系极为密切。半岛内1949—1990年工业产值与用水关系见表1。

在1990年基础上,结合半岛内工业总产值的年增长率和现有工业设备、技术、工艺的更新改造,有关部门对工业需水量预测成果见表2,工农业及城乡生活用水预测主要成果见表3[1]。从表2、表3可见,水资源对半岛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4 水资源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原因分析

4.1 水资源统一管理滞后

对水资源实施统一管理,是国家《水法》所规定。半岛水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1)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宏观控制,只强调水资源要满足工农业发展的需求,而不注意经济发展、产业布局要充分考虑水资源条件。2)比较重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而对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量、质并重,城、乡兼管,重视节约与保护,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不够。3)水利投资机制不健全,出现一些不合理现象,如:建成了各种供水的主体工程,但因无力配套而不能发挥效益甚至极大地浪费水资源;有钱建成工程,却无钱管理运行;新建工程可以得到大的投资,但更新改造现有工程却无法得到资金。4)在水资源调度和管理中,未按工农业、城市生活不同要求供水,基本上是多水多用,少水少用,一年用完,不留或少留后备,使水库仅仅起到年调节和不完全年调节的作用,未能发挥应有的调节性能。5)多龙管水,政出多门,职能交叉、权属不清、利益冲突,难于协调,导致各自为政,造成水资源管理的混乱,无法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利用。

4.2 缺少控制性调蓄工程

半岛境内缺少控制性调蓄工程,大型水库仅3座,总库容14.364亿m3。由于水库规模小,对水量的调蓄能力低,抵御干旱能力低,加上水资源在时空上分布不均,造成春季严重缺水,工农业、养殖业和城乡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目前仍是以控制能力很低的引、提水工程为主要供水手段,供水保证率低。有些水库未达设计要求,水库长期低水位运行;引水、提水工程也由于施工质量差,渗漏大,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

4.3 水资源利用率低

农业低产出、高资源消耗的深层次原因是农业的低投入。在农区,仍然沿袭传统的掠夺式利用资源和粗放型的经营方式。引水、提水工程等输配水系统老化失修,配套程度低,田间灌水技术落后,大部分地区仍沿用粗放管理模式,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较低,一般在0.4~0.7[2]。因此,提高半岛工业、农业和城市用水效率不仅是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要求,也是社会经济与水资源经济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4.4 水环境污染加剧

由于人们对生态环境、水环境关注保护不够,使生态环境、水环境不断恶化。半岛水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全国情况基本相同,也是来自工业废水、城市污水和农村面源污染。1)工业排污量大。主要排污行业为化工、纺织、冶炼、火力发电、橡胶制品等。据统计资料显示,半岛工业废水排放量占全部废水量的40%左右,COD排放量占全部排放量的60%左右,重金属排放量占全部废水量的75%~80%,是半岛水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产业结构造成的污染是半岛工业污染的主要特征。2)城市污水处理率低。半岛污水处理设施严重滞后,废水处理达标率低。半岛内各市(县)至今没有一座正在运行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废水都呈自由排放状态。废水大部分未经处理排放入河或渗坑向地下自由渗透,相当一部分污水还直接用于浇灌农田或城市绿地,造成二次污染。3)农业面源污染比重高。据调查,污染源由点源污染物排放为主逐步转为以非点源污染物排放为主。九州江、鉴江、南渡河和湛江市区的北桥河、南桥河流域农业面源氨氮贡献率达65%~70%。

5 水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措施

为了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发展方针,为此必须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统筹全局,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合理安排生态环境建设,建设高效节水防污的经济与社会;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条件下,相应地合理配置水资源是实现水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1]。

5.1 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水资源是半岛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制约因素。半岛的社会经济发展必须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的人口容量。1999年湛江市各县(市)产业结构见表4。从表中可见,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大。所以,应根据提高总体用水效益的需要,规划好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例,逐步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第一、第二产业的比重;将目前以农业为主的结构尽快调整为农林牧渔结合的合理结构。

5.2 建设高效节水防污的工业体系

半岛应和全国一样,应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根据半岛的特点,应避免发展用水量大的产业。半岛工业的基础是能源、矿产和农林牧渔产品加工。石化企业要进一步做好水源建设,推行节水减污的清洁生产技术,将污染从源头削减,并加强污水处理关键技术的应用和工艺设备的技术改造,加强节水工作,促进石化生产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对耗水量很大的有关技术,应进一步论证其合理使用范围。通过加大资金、技术和智力的投入,优化产业结构,改变生产增长方式,使资源高耗型的工业向资源节约型的现代工业转变。

5.3 建设高效节水防污的农业体系

半岛地区的水土资源主要为农业特别是粮食和挂果种植业占用消耗,因此,推动半岛地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核心是:要用高投入、高产出、资源低消耗型的现代农业逐步取代低投入、低产出、资源高消耗型的传统粗放型农业,大力加强农牧渔业的基础建设。除常规田间节水技术,渠道防渗技术外,应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喷滴灌等高效节水工程建设,特别对水资源缺少地区,除常规地面灌溉外,应逐步实施以管道灌溉为重点的高效节水技术。在农业用水不增加并逐步减少、耕地和灌溉面积总体不增加、农林区面源污染减少,生态环境逐步恢复改善的条件下,稳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林果业、海洋渔业、养殖业和加工业比重,优化产业结构,将目前以农为主的结构尽快调整为农林牧渔结合的合理结构,使资源高耗型的农业向资源节约替代型的现代农业转变。

5.4 水资源统一规划管理

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尽快进行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全面规划。面对日益严峻的缺水危机,水资源全面规划应成为半岛发展计划和其它各种经济规划的基础。半岛内河流开发治理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对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尽快编制半岛内各主要河流,特别是跨省河流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以流域管理为前提,建立、健全和完善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通过提高流域管理机构的能力来提高流域管理水平。对跨省区、地区的河流要强化流域的水资源统一管理,在流域统一管理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区域水资源管理的作用。对规划的水源工程进行前期工作已刻不容缓,特别是对规划的水源工程范围内的建设和水源保护应按水源工程规划进行布局,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浪费和环境问题。

5.5 水资源合理配置

半岛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都是建立在自然资源、社会资本、科学技术、人文资源的基础之上。在提高半岛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核心就是在分析岛内水资源特点、开发、利用、保护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寻求有效的水资源配置效率。半岛内水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具有显著特点,西北部河流以及大、中型水库集水流域的本地径流水资源量相对较少但水质较好;过境客水和潮流量丰富但水质较差。东部半岛周边地区以工业和城镇生活用水为主,其余地区基本上以农业、养殖业用水为主。从水资源合理配置的角度出发,应根据城市工业、农业、生活和环境用水等用户对水量水质的不同要求,按照来水的特点,选择地表水或地下水、本地水或过境水、海水或污水回用;通过蓄水工程和主干渠道、鉴江口挡潮蓄淡工程、半岛堵海蓄淡工程等,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2]。

5.6 建立水权制度

产权市场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意义上的产权,是指通过法律、法规得到国家保护的,排他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经营权的总和。水权主要涉及水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建立水权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或可利用量;分析水资源的需求结构;水权分配与转让。目前半岛的水市场仍然是初级的,主要表现在:1)多龙管水,政出多门,水资源所有权无形旁落;2)水资源使用权无序取得;3)水权的非市场转让;4)跨省河流的水资源和水权不明导致不合理使用和严重的水利纠纷。应结合半岛的实际,建立、健全和完善水资源管理法规,研究制定有关的水资源管理政策,建立水权制度。通过建立水市场或准市场,实现水权交易或有偿转让,最终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