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中国中学创新教育的感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中国中学创新教育的感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者简介:蔡亲炀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课程局,物理学科秘书;马来西亚新纪元学院,天文学讲师;马来西亚国家太空署,国家天体测量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重庆西南大学物理系科学教育研究中心,高级访问学者。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全球各方面产生剧变的时代,特别是资讯科技迅速发展、流通,社会多元化的脚步愈走愈快,导致人类正面临着“第三次产业革命”――一个以“脑力”决胜负的“知识经济时代”。此时,不论是创新思考能力、批判思考能力或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未来世界公民的重要基础能力。创新可被视为一系列知识生产、利用以及扩散的历程,而创造力就是创新的火苗。因此,创造力与创新能力的培育,不仅是提升国民素质的关键,也是发展知识经济的前提,所以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与创新科技教育的实施也就成为推动未来教育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科技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48(2006)11(S)-0001-2

广义的创新能力包含创造力、创新机制与创新精神,具体成果就是社会大众在各领域的创意表现。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创造力则是学习成效的教育指标。若以狭义来区分,创造力(creativity)是创新的知识基础,而创新是(innovation)创造力的具体实践。“创造力”与“创新”为一体之两面,相辅相成。创意的产生,有赖于创造力智能的发挥;创意的成效,取决于创新成果的展现。因此,在创新科技教育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必须兼顾创造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并在激发创造力之余,着重于创新的具体精神与实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与需求,人们也逐渐领悟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为了培养能够适应现代及未来社会的具有高度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国家栋梁,大家都在思考和设想着当前的教育究竟能够为未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对于这样一个涉及远大目标的策略问题,在诸多教育专家的共同努力之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颁布了,并将逐步在全国各地学校得以落实。这标志着中国基础教育攀上了另一个高峰,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里程碑,也意味着课程改革的号角在各处都吹响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课程目标、内容等各方面都给予了新的定位。将“学科”与“活动”同时纳入课程体系:以学科课扎基础,求合格;以活动课显个性,展特长和富创新,其目的是培养合格并富有特长的学生。因此,设置以结合生活与社会密切相关的各类问题为内容;以实施研究性、探究性学习为主导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并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课程体系,是一条有效的探索教育发展的途径。

为了实现倡导科学普及化和落实生活化的理念。通过举办各种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的活动,能使学生在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了解和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和途径;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予之创意巧思的引导,培养其创新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将所学所知灵活运用于日常生活,对科学的了解能更广泛,进而引燃他们学习科学的热诚,使其更具备科学创新的素质。

通过近年来在国外的访学和亲身参与的一些国际中学生的创新活动中,我深深体会到,在学生中开展科技创新教育活动的过程,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及综合素质。另外,还发现在通过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在思想、科学、文化等诸方面能力的提高也能得到促进,做出的成绩也能受到社会和学生的好评。对教师而言,进行一项科技活动是易如反掌的,但若要指导好学生进行此类活动,就必须具有强烈的活动和辅导意识,具有高尚的品德以及高度的意识,尤其是耐心。同时也要认识到这也是完成教学任务所必需的。

根据我对中国各大城市中学的探查,以及对部分有代表性的中学教师和学生的抽样调查问卷数据的分析,发现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有几乎一半的教师持肯定和乐观的态度;有将近四成的教师认为“学生没有精力搞创新”,因为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考试负担较重;而有近一成多的教师对“创新”的理解还比较模糊,无法真正理解和贯彻“创新”教育的理念。虽然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广为所知,但是由于教师对“创新”的理解不一,加之对培养目标缺乏可操作性的程序,所以教师对这一问题存在诸多分歧。这与欧美国家中学教师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情况对比差距颇大。他们坚持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过程中,所涉及的认知和实施作为一项最为基本的教育条件。例如,美国的创意教育基金会(Creative Education Foundation - CEF)就是其中一个主要的背后推手。自1954年创办后就积极地将创新教育的文化推广到美国社会的知识经济发展过程中,其所获得的成效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在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时,虽说要以学生为主导中心,但教师还是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指导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改变教育观念,由重视应试教育转为重视素质教育;要树立正确的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观念;要做到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操作能力;发挥学生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坚持予以指导但不包办代替的原则,充分引导学生的创造性和聪明才智,使其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育中具体的教学过程。因此,就有如新课程目标里所提到的,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列入科技教育的内容之中去。所有涉及到的人与课程内容都要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牢固基础知识、拓展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三者均不可缺少。至于在教学内容中,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历程,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为了能够让学生在自由、民主的环境中发挥创新思维,教师应营造一个良好的教风和学风。让学生自动自发地勤奋好学,懂得探究方法,积极创造新的观点;不迷信学术权威;并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相互交流,敢于发掘问题,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当然,以上都是客观方面的考虑,要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最基本的还是其个人必须要具有创新的人格,崇高的思想道德品质,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坚忍不拔的精神,能严于律己。同时,也要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与他人和睦共事。

面临 21世纪高科技、信息化、网络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将迎来的是一个竞争更加激烈、改变更加迅速、发展更加全面及创新更加广泛的社会。未来科技教育的理想,或理想中的科技教育都要求有创新。如果我们的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不是压制他们的创造力,而是积极地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那么这种教育就有可能成为中华民族创新精神的最大源泉和最有力的基石,同时也一定会结出华夏文明新的硕果,足以让其在国际舞台中令人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