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进入课堂已成必然趋势。它在优化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扩大教学容量、加快课堂教学节奏等方面有无比的优越性。

然而,当前一些地区,一些学校对多媒体手段推崇备至,甚至对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列为评优课标准之一。应该说,以积极的姿态看待新生事物无可厚非,但如不顾实际,过分夸大多媒体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化地位和作用,势必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手段运用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

一、拿来就用

目前,真正能用自己制作的课件上课的语文老师并不多。互联网上课件颇多,可随手拿来。在起步阶段,能主动拿来。总归是值得肯定的。问题的关键是有些老师对课件的制作缺乏必要的认识。一个成功的课件凝聚着制作者的教学思路、风格,以及他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认识等主观因素。就这个角度而言,课件是个别的,不可移植的。教学中对象不同,课件内容不同,流程也不同。如果忽视这一点,盲目引进的结果只能是画蛇添足。

二、以辅代主

多媒体手段只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辅助手段,而不能代替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学过程是一个微妙的过程。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时常会出现一些不可预见的情况。教师如果过分依赖多媒体,就不可避免地抑制师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形式主义

在课堂上,有些教师抱着一种“不怕胡用,只怕不用”的心理,强拉硬扯,将多媒体抱进课堂。有位教师在教学《斑羚飞渡》时,将《丹顶鹤的故事》一曲引入了课堂。尽管《丹顶鹤的故事》与《斑羚飞渡》都涉及关爱生命这一相同的相同的主题,但《斑羚飞渡》重在表现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而奏响的一曲悲壮感人的生命赞歌;而一曲《丹顶鹤的故事》则表现了一位大学生为了挽救动物的生命的献身精神。细细比较,两者相去甚远。这种处于狭隘的功利主义,以多媒体手段的运用迎合某些形式主义的评课标准,拉郎配式的硬用,只能使课堂徒增无效信息,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忽视文本

当前一些语文课件讲究视听效果,而忽视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如朱自清的《春》不是让学生透过文字去体味“小草从土里偷偷地钻出来”的情态,而是用动画设计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情景。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其媒介是语言,语文教学主要通过语言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对文字本身的感悟。用影视代替学生的阅读。用图片代替学生的想象,必然会弱化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想象能力。

五、新衣旧絮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课堂出现了将教师的讲解改为多媒体的演示,一些所谓的课件恰如旧棉袄棉裤上套上了一套笔挺的西装,没能摆脱“习题搬家”的模式。在课堂上,教师手按鼠标只管一路点来,学生则随着屏幕呈现内容,步步紧跟,失去了积极参与教学和思考问题的时间,学生的主体地位没能得到充分体现。

针对上述情况,要让多媒体手段在语文课堂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要以“当用不省,当省不用”的原则,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改善观念,以人为本。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再先进的教学手段一旦掌握在观念落后的教师手中也会变异。因此,在推广现代教学手段的过程中,首先要改变教师陈旧的教学观念,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都必须以人为本

其二,提高认识,正确定位。多媒体手段虽然越来越受到青睐,但它在课堂教学中只能起到配角作用,应用的目的只是为了辅助教学,如果以辅代主。势必会导致人为物役。

其三。分清性质。切忌滥用。宋玉笔下的“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敷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我们就很难用文字之外的手段去表现他,只能在想象中体味。语言文字虽然逊于其他传媒,但文字能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思,可以在其构筑的天地里“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如果哈姆雷特只剩下影视屏幕或图片上的一个形象,那么“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又从何谈起?因此,使用多媒体,不能盲目地去赶潮流,应在把握语文课性质的前提下,能用则用,不能滥用。

其四,提高素质,恰到好处。目前,许多开发软件的不懂教育。过于追求形式。现成的教学软件即使是非常优秀,也会因教学对象不同,教学艺术不同,教学风格不同。未必为所有的教师所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掌握多媒体手段,并在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上,亲自设计。制作课件,才能发挥多媒体的优势。

总之。当一个新事物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要一分为二地去对待。既要看到积极的一面,又要认识到消极的一面。任何时候,作为语文老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以人为本,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