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酒店管理工学结合人才锻炼与质量评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酒店管理工学结合人才锻炼与质量评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长沙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酒店管理专业介绍近三年的教改实践,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极其模式下的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索,“零距离办学,工学结合,以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为核心,强调职业形象系统化,注重酒店管理与应用外语结合且可持续发展”。这个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三个宗旨:

首先,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是专业建设的灵魂。培养目标是学校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结点,决定着课程体系改革的方向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培养应面向社会、地方和基层,具有扎实的现代酒店管理理论和娴熟的专业技能、较强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应用性、复合型酒店管理管理人才为培养目标。即:良好的职业素养+扎实的文化功底+娴熟的实操技能+独特的专项技能(酒店管理与应用外语的结合)。

其次,内外兼修的职业形象系统化设计是基点,职业综合能力培养是核心。高职高专是以“能力为中心”的教育,是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综合素质的教育。对于毕业后将在酒店相关行业从事一线礼宾接待服务及基层经营管理的学生来说,职业能力的培养、职业素质的养成及职场形象的塑造至关重要,因此,我们由个人形象———职场形象———组织形象———国家(区域)形象进行系统设计与同步的动态实施。

再次,“零距离办学”即以高质量就业为导向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就业导向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理论取向,其内涵是以职业、岗位、工作为基本依据设置高职教育教学模式,其实质就是既要满足社会对人才的整体需求,又要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个人需求。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及形象塑造于一体,四维一体的培养目标强调内蕴与外显的同步兼修,涵盖了情感与态度价值观、过程与学习方法、知识与技能,并倡导获得基础知识、专业技能与专业素质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并塑造良好职业形象的过程。

二、构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模式课程体系

课程是学生为未来从业需要而学习的知识、经验、技能的总和,是学生能力建构的基础和依托。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1.我校对课程建设的整体思路(如图1)

2.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1)课程与工作过程相融合。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是一项重要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活动。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重建适应职业能力培养的酒店管理专业新课程体系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这需要对本专业原课程体系进行解构,重构新的课程理念,新的课程体系,形成新的课程内容,搭建新的建设基础与运行平台。为此,我们进行了如下做法:第一,进行市场调研,开展国内外课程的学习研究。我们组织包括行业企业专家、一线技术人员在内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师一起对本专业课程进行市场调研,与世界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同类专业进行课程比较,形成初步意见,然后邀请教育领域的课程建设专家来校进行论证,最后形成了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建设思路。第二,制订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酒店管理专业新的课程体系。通过市场调研和与行业、企业专家的不断研究探讨,我们认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酒店管理专业新的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由公共课、酒店通用能力课、酒店服务能力课、酒店管理能力课、酒店沟通能力课、酒店综合能力模块组成的立体式课程体系(见图2)

(2)课程与职业证书相融合。学校将“双证书”作为服务社会需求的“通行要件”,从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开始调整,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体系,纳入酒店服务能力与管理能力课程模块,使课程内容与职业准相互沟通与衔接,做到课程内容能够覆盖国家职业资格的标准或专业核心课程与国家职业标准之间的对应关系。学生学完这些课程可以考取初、中级餐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茶艺师以及调酒师等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在整个专业教学标准中,理论教学时数与实践教学时数比为1∶1。同时,在组织课程内容时,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课程内容应充分反映酒店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随着科技的发展,产品的多变,行业的调整,企业的兴衰,岗位更换频率加快,从业人员只有具备多种职业技能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并有竞争力。因此,我校酒店管理专业在推行“双证书”制度时,还积极创造条件,培养学生多种职业能力,实行多证书培养,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拓展能力。学生除了必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之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兴趣爱好,选择进行其他相关证书的鉴定。

(3)课程与活动项目相融合。实现课程与社会技能大赛等活动项目的融合是深化“工学结合”的重要途径。通过参与大型活动项目,能够紧密课程与行业的关系,全面展现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鼓舞师生士气,增强师生信心。如在2007年国家旅游局举办的全国饭店服务技能大赛中,我校毕业生王雅文获得西餐宴会摆台第六名、李时贞获得中餐宴会摆台第十四名的好成绩。在2009全国旅游院校饭店服务技能大赛中,我校派出了五名选手,有一名获一等奖,两名获二等奖,两名获得三等奖。能够取得如此优异成绩,重要原因在于我们实施了课程与活动项目的融合,使得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得到大幅提升。通过工学结合,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实践,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供了重要前提和实践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入,高等职业教育在面向市场化、集约化、柔性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进程中将会愈发显示出其“工学结合”的强大优势,而高等职业院校与社会、与行业企业、与职业岗位等方面的融合将会更加通畅。

三、建立酒店管理专业人才质量评价体系

1.建立多元化考核体系

作为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质量考核体系对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无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对学生的学业评价应由学校自主评价方式向学校、社会、企业相结合的考评转变。以学生就业为导向,进行以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考试效果分析为重点的考核评价改革,形成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形成性考试与总结性考试结合、笔试、口试与答辩结合,职业素质考核与职业技能考核结合、参加职业资格鉴定考核、参加技能大赛等开放的、多元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成绩的考核,除了笔试成绩占一定量比重(30%)外,还包括实训操作、社会实践、公寓卫生、仪表仪容、遵纪守法、毕业论文、顶岗实习(30%)等主要内容。

2.建立全程化的顶岗实习考核体系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强调校企双方对学生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考核认定,我们把用人单位纳入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之中,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共同与、共同监督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目的。具体做法是:学生在实习期间,每个月每个季度,实习生所在部门要对实习生进行评价,实习巡回指导老师对实习生行评价,实习小组长对实习生进行评价,同一部门实习生之间相互互评,实习的自我评价。另外学生毕业时,要根据所学专业和实习岗位撰写“毕业综合实报告”,由学校专业老师和学校聘请的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担任学生实习指导师,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学生毕业综合实践报告答辩及其成绩的评定,最后汇总出实习生总体顶岗实习评价。只有采用完善的实习考核体系,才能够使知识与能力得到更加有机地整合,才能够使学生顺利地向职业人转变,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在注重人才素质教育的今天,我校构思并建立的多元化、全程化考试体系将考、教、学、训有机地融为一体,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了学生的职业情商和动手能力,促进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