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智慧的觉醒(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智慧的觉醒(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先把对“智慧”的追求放下吧!不放下又能如何?因为条条大路似乎都无法通向罗马。是的,我也只能放下,不是因为自觉而是起于自馁。真放下了,心反而平静多了。对!静下心来!“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我倒要看看,静下心来之后又会发生什么。于是,我不再设想各种可能,不再谋划各种化解之道,不再回忆,也不再焦虑和眩晕,我进入了一种“无智亦无得”的状态。第一天,自己的教育觉知确乎不见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没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我起来上洗手间,突然,灵光乍现、桶底脱落,化解的根本之道自然而澄明地闪现在我的眼前:回到起点,回到课程论和教育学的起点,这个起点就是“善”,对!止于至善!

孟子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善端是人所固有的,孩子的心性因为少受后天种种物欲的习染,必然比成人的我们在善端上更清明、更敞亮才是。

在教育的伦理精神烛照下,我看到了这之前未曾看到的种种美妙的思想和设想:

他是“有意捣蛋”吗?不可能!我宁愿相信不可能!

他是“装酷”吗?不会!我相信他没这个必要!

他是“作秀以引发众人的关注”吗?不需要!我相信他并不缺少关注!

他是“道德认知偏差”吗?偏差也是正常的!

他是“价值观异化”吗?谁的价值观又是真正神圣而崇高的呢?

他是“本能拒斥死亡”吗?太好了!这说明,他的生命意识正在觉醒,敬“生”、爱“生”、顺“生”,不正是一种大善、至善吗?至此,我坚信这就是男孩作出“惊人之举”的唯一可能、唯一理由。

苏格拉底说过,一切别的事物都系于灵魂,而灵魂本身的东西,如果它们要变为善,就都系于智慧。所以推论下来智慧就是使人有益的东西。

我想,此刻我能观照到的唯一的智慧就是:儿童的观念从根本上说都是善的!

唯有基于善的智慧,才是真正的大智!

这一不期而遇的教学灵感,使我突然省悟到,在浮躁的追问中未能解决的种种问题,往往会在某种特定的宁静之境中豁然开朗,有时甚至还会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视角和原创性发现。这不正是一个语文教师自身的心灵解放和生命解脱吗?原来,放下真的可能意味着自在啊!

三、智慧的伦理之光

光阴荏苒,白驹过隙,“傻瓜事件”过去了一年多,我也渐至于淡忘这个事件本身,自然包括对化解之道的淡忘,时间真是一副最好的镇定剂,而镇定常常意味着对记忆的不再记忆。

终于有一次,也是机缘巧合,又有人约请我上《我的战友》,我陡生精神,淡忘的记忆立刻恢复为一种清晰而尴尬的呈现,而最让我期待的,莫过于看到“傻瓜事件”的再度发生,毕竟,我的“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而不通,鬼神将通之。非鬼神之力也,精气之极也”的智慧觉醒,尚未经由实践的最后检验。倘使这一“觉醒”能在课堂上经受一番真实情境的淬砺,又倘使这一回归至善的教学智慧在新的课堂情境中真的催生出一个教育奇迹,那该是一番多么幸福又多么深沉的高峰体验啊!

于是,我对此课的流程预设不再作出任何调整和修改,一如“傻瓜事件”时的教学设计,我刻意地来了一番故伎重演。登上讲台,满怀期待又略显紧张的我和一班新的学生一起再次走进了的故事。这真像是一次课程教学的探险,又像是一次教育伦理精神和实践智慧的寻宝。

《我的战友》的教学流程进展得出奇顺利,正一步一步地向着“傻瓜事件”的那个拐点逼近,此前,没有任何迹象表明类似的“傻瓜事件”将在这堂课上、将在这个班级再度发生,因为,学生的表现近乎“完美”――没有发生任何游离于我的教学预设的行为,没有留给我一丝施展课堂机智的空隙。我的内心变得有些失落,甚至开始沮丧,我心想:完了!类似这样的“傻瓜事件”怕真是百年未遇的一次意外。我以羞愧和丧失声誉的代价换来的一次智慧的觉醒,怕是再也没有用武之地了。

正在我胡思乱想、心不在焉的当头,一个小个子男生站了起来,面对《打击侵略者》的视频剪辑,铿锵有力地说道:“,假如我是你,我就打几个滚先将火灭了,说不定这个时候山上的敌人正在睡觉呢。”

全场一片愕然!气氛顿时凝固,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聚焦到我的身上。“傻瓜”又出现了!意外原来真的可以轮回!一样的语出惊人,一样的全场愕然。而唯一不再轮回的自然是我,因为此刻的我俨然已是一个“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的觉者。我内心的喜悦难以言表,盼星星、盼月亮,只盼着“傻瓜事件”再登场。今天,此刻,当下,我终于盼到了!

在全场的一片寂静中,我不露声色地沉默了足足十秒钟。自然,这十秒钟不是用来思考所谓的化解之道,倘若真需思考,十秒钟怕是很难有鬼神会来通之的。这十秒钟,我是用来掌控课堂情绪的节奏,也是借以调整自己行将出招的精神状态。是时候了,我这样对自己说。于是,我清了清嗓子,开始了两个同样忐忑不安的灵魂之间的第一次话语接触:

“孩子,你不希望死,是吗?”我的声音缓慢而低沉,但字字灌注着我的全部声气。男孩郑重其事地点了点头。

“我理解你的心情,将心比心,谁想死啊?谁不希望自己能好好地活着,是吧?”男孩再次点头,脸上泛起一层被人理解的幸福和得意。

“这样的希望,不光你有,大家也有。不光大家有,我相信,在的内心深处也一定有――我要活下去。”男孩目光炯炯地对视着我,看得出,他的情感之门正在敞开,他正在小心却又大方地拆除着最后一道心灵的壁障并将我悦纳。

一个富有机智的人表现得具有良好的分寸和尺度感,因而能够本能地知道应该进入情境多深和在具体的情境中保持多大的距离。此刻,我发现自己已经完全找到了这种感觉。于是,我话锋一转,说道:“但是,作为一名军人,一名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军人,此时此刻,面对残酷的战斗形势,面对自己的危险处境,我相信,一定还会有另一种声音在他的内心深处响起。大家听,另一种更加强烈、更加坚定的声音在对他说……”一次短暂而又漫长的等待,我清楚,成败与否在此一举。班上陆续有学生举起手来,三个,五个,九个,马上形成了如林的局面。

“我听到有声音这样对说,,你可不能动啊!你一动,身后的整个班、整个潜伏部队都将被敌人发现,战友们将会遭受重大伤亡,如果一个人的牺牲能够换来战友们的平安,死也是值得的。”这是一个长得特别灵秀的女孩的发言,听课席中开始有了些微的议论,直觉告诉我,现场的这一效果正在被理解、被认同、被共鸣。

“我听到有声音这样说,,战友们在望着你,朝鲜人民在望着你,祖国人民在望着你,你是好样的,你一定能够坚持住的。”我有理由相信,以前学过的《》这一课对他的影响颇为深刻。这孩子,在为的壮举赋予一种更为宏阔的精神背景和力量源泉。我所期待着的课堂情势正在被学生的发言一步一步地推向高潮。

“我还听到有一种声音在这样对说,啊,你不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钢铁战士吗?烈火可以烧毁你的身体,但烈火永远烧不毁你坚强的意志和伟大的精神,你将在烈火中得到永生!”

“哗!”台下一片掌声,热烈而持久。我兴奋得再也矜持不住了,一脸阳光灿烂地握住了那个孩子的手!此刻,任何夸赞、任何评价似乎都是多余的,甚至是苍白的,唯有这不言之言、不赞之赞才是高山流水、直抵心灵的美妙对话。一个富有机智的人似乎能感受到什么才是最恰当的行动。

即便此刻有人将孩子们的表现斥之为伪圣、矫情,我也依然愿意坚信这是人性之光的自然闪现。诚如曹明海先生所言:教育不仅能给人以维持生存的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的策略,而且还给人以安身立命之本。但是,这种安身立命之本的信念及其在生命中真正的溶化与根植,则要依赖于教学主体的教育道德智慧――敞亮一腔光风霁月的襟怀,开放一颗超尘脱俗逃逸物障的心灵,传导一种拳拳热切的关怀和磊落澄明的觉悟,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情不自禁地向你走来,和你诚挚对话,倾心交谈,感应心灵情感的声息,与你一起走在生命高度亢奋的意识刀锋上,沉思顿醒,灵魂高飞远举,跨越世俗的束缚而遨游自由的精神之域,进而在心灵的碰撞和生命的律动中产生情感的沟通和人性的启迪。在这个时候,学生就会把知识转化为人生哲理、“安身立命”的觉悟和意志。

我坚信,在课程施行过程中,对于教育伦理精神的召唤与呵护,乃是教育智慧的终极关怀。

大智知止,止于至善。(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拱宸桥小学)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