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调水调沙 演绎雄浑高昂交响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调水调沙 演绎雄浑高昂交响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0年6月19日9时,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正式启动。这是自2002年以来黄河进行的第十次调水调沙。调水调沙期间,黄河小浪底水库利用汛限水位以上的水量,逐步加大下泄流量,从2500立方米/秒增至3900立方米/秒。

黄河以善淤、善决、善徙、洪水灾害严重闻名于世,其根本原因是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突出表现在:下游河槽淤积萎缩严重,局部河段平滩流量已下降至1800立方米/秒;“二级悬河”发展迅速,防洪形势日益严峻;黄河下游中小洪水对防洪安全威胁加剧,滩区181万人口长期难以脱贫致富,严重影响黄河下游经济社会稳定发展。解决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的根本途径是增水、减沙、调水调沙。

黄河调水调沙是通过水库联合调度、泥沙扰动和引水控制等手段,把进入黄河下游不平衡的水沙关系塑造成协调的水沙过程,提高黄河下游防洪减淤能力的有效途径。

为有效解决小浪底水库和黄河下游河道泥沙淤积等黄河治理开发中的重大问题,探索、实践黄河泥沙处理对策,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在前期大量科学研究的基础上,2002年至2009年在2000公里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三次大规模的、系统的、有计划的调水调沙特大型原型科学试验和六次生产实践。调水调沙空间范围涉及上至万家寨水利枢纽下至黄河河口近2000千米区域中小浪底、三门峡、万家寨、陆浑、故县等黄河中游干支流水库群,以及中下游河道;实践过程涉及防汛调度、规划设计、科学研究、水文预报监测、抢险减灾、工程管理等众多环节。制定了数十个周密的预案和严谨的流程,参加人次达45DOO以上,获得了大量的科学数据。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参与人数之多是治黄史上前所未有的。

三次调水调沙试验和六次生产运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进一步深化了人们对黄河水沙规律的认识。据统计。三次试验进入下游总水量为100.41亿立方米,总沙量为1.11亿吨。实现了下游主槽全线冲刷,试验期人海总沙量为2.6亿吨,下游河道共冲刷1.48亿吨。六次调水调沙生产运行进入下游总水量为264亿立方米,总沙量为1.29亿吨。实现了下游主槽全线冲刷,入海总沙量为3.18亿吨,下游河道共冲刷走2.08亿吨。

三次调水调沙试验和六次调水调沙生产运行,进入下游河道总水量364亿立方米,主槽冲刷走泥沙3.56亿吨,把5.75亿吨泥沙送入渤海。调水调沙每排走1吨沙人海耗水52.2立方米,远低干小浪底水库运用以来不进行调水调沙的97.8立方米。

根据试验资料统计,三次调水调沙试验艾山至利津河段泥沙总冲刷量0.4亿吨,占下游河道总冲刷量的26%,突破了小浪底水库设计的对山东河段的减淤指标,彻底消除了人们普遍担心“冲河南、淤山东”的疑虑。

调水调沙使黄河下游主槽最小过流能力由调水调沙前的1800立方米/秒,恢复到目前的3880立方米/秒。小浪底水库淤积部位及下游河道断面形态得到有效调整:小浪底水库入库总沙量6.1亿吨,出库总沙量2.5亿吨,排平均达到39%。

从1999年开始,黄河水利委员会对黄河水量实行统一调度,至今共进行了10次调水调沙,并从2008年开始对河口三角洲地区实施人工补水。使日益恶化的生态系统得到明显恢复和改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鸟类来此栖息。

据监测,河口地区不同深度土壤的含水量明显提高。目前,100平方公里恢复区表层土壤属中度盐化土,20厘米至70厘米深层土壤属轻度盐化土,地表基本已经没有明显碱斑。调水调沙和生态补水还有效地抑制了黄河口新生淡水湿地向盐碱地、光板地方向的逆向演替,现在已经形成了以芦苇为绝对优势种的水生植物群落,植被质量也有明显好转。

黄河调水调沙试验在保证黄河防洪安全、保障滩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等方面也做出了积极贡献。改变了长期以来人们对黄河输沙用水被大量挤占的漠视态度,促进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河道及河口地区生态系统得到有效改善,河口自然保护区内新增湿地面积60余平方公里,迁徙乌的种类和种群数量有了大幅度增加,植被长势保持良好状态,鱼类等水生动物及数量明显增长。推动了河流治理技术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对黄河治理与水利行业科技进步作用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