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举手投足迎健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举手投足迎健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身已经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健身队伍的大军中。其实,有目的的健身固然重要,举手投足同样能够得到丰厚的健康回报,站、立、行、走如果运用得当,照样收获多多。下面就介绍几种简单的方法,与大家共享。

最简单的减肥方法:多做立正

用“立正”这一动作健身可谓简单方便。多做立正能使全身筋骨肌肉形成一条线,呼吸气血畅通,通过深呼吸使人体吸入大量氧气,氧能助燃,燃烧体内的脂肪,是对减肥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此外,保持良好的心态,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焕发青春活力。

“立正”要掌握以下四个要点:第一,要腿直、腰直、背直、颈直和两肩平。立正姿势,两脚自然开立,做到腿、腰、背、颈形成一条直线,使全身骨骼、肌肉伸展,经络血脉畅通。第二,两肩下压,两臂垂直,尽力下伸,并紧贴两体侧,但手腕、手指要自然放松。第三,颈向上伸,抬高下巴,闭嘴,舌尖轻抵上齿。挺胸能扩腔,激活胸腺,增强机体功能和免疫力。收腹和提臀对减肥和健身都有重要作用。第四,头正颈直,集中意念,双目平视或微闭,做深呼吸12次(以后可慢慢增加到24次、36次),使全身氧气充裕,还能刺激循环系统,带来轻松的感觉。

俗话说“站有站相”,站姿不仅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而且有利于身体健康,只有站的端,才能健的远。

举手甩手健康来

“举手功”是一种既简单又实用的简易气功法,所谓“举手”,是指两手臂伸直,向身体两侧平举(手心方向不拘),不是向前平举,也不是向头顶的上方垂直而举。可站着举手,也可坐在椅子上;可盘腿举手,也可躺在板凳上。看似简单的动作,却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无论哪种,只要时间一长,就会感到酸痛麻胀,但其妙处也正在此。

“甩手功”是由古代“达摩易筋经”演变而来,而“易筋”之意,使柔弱之筋变为强劲的筋,微病之筋变为强壮的筋,使有病者能慢慢痊愈,无病者能更健康。甩手运动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如下:

1.甩手运动以空腹最好,次数多少无一定标准,视个人体力而定,每天有空就甩手,如能一次持续30分钟,效果更好,贵在坚持。

2.甩手时,身体要站直,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腿伸直,两脚脚趾稳固于地面,使下半身固定不动,两手的手指头同时搅动。

3.两臂向相同方向前后摇甩,向后甩时要用点力气,以三分力量向前,而以七分力量向后,保持轻松动作,速度适中,不要太快,否则会产生厌倦感。初期可一边看电视一边做,既可摆脱无聊,亦可使自己持之以恒。

俗语说“手到擒来”,有空闲就自然而然地举手甩手,健康将会不约而至,手到寿来。

身体康健腿先行

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原本灵活协调的双腿变得笨拙迟钝,走路稍不留神,不是踩空就是磕绊,所以要注意提前预防腿部衰老。很多时候可以因地制宜地练练腿。这里介绍一些简单易学的动作。

卧位运动趾与踝。仰卧于床上,双下肢平伸,双足一起做屈趾、伸趾交替运动30次,五趾分离、并拢30次,然后屈髋、屈膝,这是整套运动的准备动作。

抬高双腿有益于健康,可改善供氧,做法简单,室内或室外均可进行。在室内时,可半卧或平卧在床上,将双腿抬高,放在高过心脏位置的床头或椅背上即可;若在室外,可把双腿轮换高架在墙头或栏杆上。每日做2~3次,每次约10分钟,长期坚持,会使全身受益。

倒退行走益循环,每次以倒退百步为宜。倒行有利于静脉血由末梢向近心方向回流,更有效地发挥双足“第二心脏”的作用,有利于循环。另外,倒退时,改变了脑神经支配运动的定式,强化了脑的功能活动。

侧方行走练平衡。先向右(左)移动50步,再向左(右)移动50步,可使平衡功能得以强化,预防共济失调。

足跟走路,即把足尖翘起来,用足跟走路,行百步为宜。这样锻炼小腿伸肌,疏通足三阳经。

踮脚走路,即把足跟提起,用足尖走路,行百步为宜。这样锻炼小腿屈肌,疏通足三阴经。

四肢爬行降血压,以50米为宜,躯干成水平位,下肢血管承受力减轻,血管外周阻力下降,有助于降低高血压。

俗话说“人老腿先老”,因此,中老年人一定要健康之路腿先行,努力做到“人老腿不老”。

捶背益健康

捶背具有良好的保健功能,而且简单易行,一般有两种方式。

1.自行捶背。取坐位或立位,双手握拳自上而下沿脊背两侧缓慢地轻轻捶打,捶打时身体稍前倾,使拳尽量达到最高位置,捶打5~10次时休息片刻,再继续进行,以手臂、肩部不感到酸痛为宜。

2.他人捶背。取坐姿或俯卧位,捶者握拳,双腕发力,用力均匀,沿脊柱两边处自上而下自下而上轮番以较快的速度捶打,每分钟50~100次为宜,20个来回为一阶段,再以拇指紧靠脊柱两侧轻轻按揉3~5分钟,然后再捶打,如此反复5~10次。

捶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握空心拳。二是捶打速度要快慢适中,刚柔相济,捶击的力度以不感到痛为宜。三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法。如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患有虚损的疾病可用轻而缓的手法;如精神不振、倦怠乏力或邪实为患的疾病可用强而快的手法。

总之,举手投足之间,与健康相伴,与疾病绝缘,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