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华文出版产业联盟探索讲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金融风暴威力不断增强,终引发金融海啸,此威力堪比电影《后天》里的飓风,席卷全球。各个行业在这次金融风暴中亦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及。出版业在此轮经济危机中,将受到怎样的影响?两岸四地华文出版界,各自的境遇又是如何?在出版生态受到影响的未来,华文出版业者又该如何联手共同应对金融风暴?华文市场由乃至整个华文出版业界之间的合作,借危机来开创华文出版新局面?
金融风暴不可避免的会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无论是美国还是两岸,谁都无法避免金融风暴对经济产生的影响。
作为文化创意产业之一的出版业,在此次金融风暴中受到影响的状况同它在经济形势大好时的表现一样,不温不火。它不会像金融行业、房地产行业,在经济快速增长时有强势表现,亦不会像它们在金融海啸来临时,受到严重震荡,而是会以一种慢半拍的姿态迎接金融风暴的到来。
大陆篇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大陆的出版产业目前受金融风暴的影响还比较小,或者说,大家对此的关注度还不大。本刊规模性采访结果显示,在大陆地区,无论是中国出版集团这样的大型出版集团,还是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这样的地方性出版社,主流观点都认为:目前出版业受金融风暴影响较小,但仍需要持密切关注的谨慎态度。
如中国出版集团聂振宁总裁说:“目前集团要求大家要有正确的态度来对待金融风暴这个事实。金融风暴对出版业确实产生一定影响,但目前看来还在可控制的领域。现在特别需要理性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不做危言耸听的渲染。出版人在这个时候要保持理性态度和社会责任。”
就大陆出版行业来讲,目前正处于这样一种滞后反应状态。在问到金融风暴对大陆出版业的影响时,弘文馆出版策划有限公司杨文轩总编辑是这样说的,“我觉得目前来看,不会有很直接的影响。在法兰克福书展的时候,我们也问过一些国外的出版商,大家也讨论过这个问题,都比较同意经济下滑的时候,出版业的反应是慢一个节拍的。”
北京三联书店李昕副总经理、副总编辑也表达此类看法。他认为“在大陆,金融风暴对出版行业的影响会有一个滞后的过程,这个过程应该会是半年到一年的时间。”他同时认为,2008年,大陆图书市场的竞争环境发生一些变化,但是这些变化并不是由金融风暴造成的,而是受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一个原因是因为上半年纸价上涨,另一个原因是因为今年的新闻热点比较多,吸引着很多读书人的注意力。年初的冰雪灾害、‘5・21汶川大地震’等,这些事件转移读者的注意力。我所了解到的情况是,图书零售市场的销售在各家出版社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特别是在‘汶川大地震’和奥运期间。不过就三联自己的情况和中国出版集团的情况来说,这种状况却不明显。从这种变化可以感觉到,在市场萧条期,图书的品牌和质量,它的竞争力就会凸显。”
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版权部李迎庆主任也认为大陆出版行业并不会受到金融风暴太大的影响。他认为由于出版社属国营的性质,因此到目前为止,大陆出版社表现出较强的抗压性,“这种企业性质在金融风暴下,对出版业来说有一种缓冲力,而且由于大陆图书市场并未完全市场化,这对出版业来说在目前这种状况下反而是一种保护,抗压性会比较强。不过我想,这次金融风暴可能会对民营书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应该明年会比较明显。”
译林出版社刘锋总编辑也认为,“金融风暴对于大陆出版业还没有产生什么特别的影响,至少对译林的影响不大。”广西师范大学刘瑞林副社长也认为,“出版是相对独立的行业,和文化紧密相关,经济危机对出版的影响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甚至是没什么太大影响。”
当然,对大陆出版业没有太大的影响,并不是说“没有影响”。魃接暌丫下来了,虽然大家普遍认为这雨不会越下越大,很快就会转晴,但也没有被采访者说天气肯定会转晴。“金融天”,娃娃脸,谁又能说得准呢?
东方不破 破风凉
虽然从产业整体的稳定性看,金融风暴不至于撼动大陆出版业,但是危机意识是一定要有的。大家都表示,正密切关注这场雨的走势,积极做好应对措施,在晴天带把雨伞毕竟比在雨中无伞狂奔或寄人篱下要悠闲得多。具体的应对措施归纳成:
人才至上,制度保障
大陆出版业,属于国有产业,长久以来,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实际虽并不至如此,但观念陈旧、制度繁冗,倒是真切之言。出版社要想在这段时间里踩上正确的鼓点,确实需要“整饬吏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吴法源副社长指出,大陆出版业者观念要跟上潮流,更重要的是要“停止空谈,立刻行动”。吴法源副社长还指出,其实很多出版社领导已经意识到金融风暴的影响,也知道挖掘选题的重要性,但下面的编辑不闻不问啊!可他为什么不闻不问呢?一方面是能力跟不上,没有发现的眼光;另一方面是制度催生的,事不关己,懒得问起。
大陆对出版行业的增值税收,虽然比其他一般行业低4%,但相比较其他国家和地区,却还是偏高很多。譬如:
英国在100年前就确定出版免增值税,公益性文化出版单位免所得税;
法国图书的增值税是5.5%,报刊增值税是2.1%,而其它产品的增值税是19.6%;
德国出版的增值税是7%。
相比之下,我们的文化产品增值税仍然是比较高的。金融风暴下国家在考虑减免税收的时候,能否也考虑一下出版行业的困难,适当降低增值税收?吴法源副社长还指出,“除了减轻出版税负,还需要设立各种出版基金支持出版文化建设,设立的‘国家出版基金’就是很好的举措。希望国家在此情形下设立更多的出版基金,支持人文社科和大部头学术著作的出版。”
加强选题规划性,谨慎对待每一个选题
业者普遍认为,金融风暴下,教材、教辅、考试用书的市场不会萎缩,财经类图书也会有上升的空间,少儿类图书板块目前也处于上升趋势,健康类板块图书经历一段高峰期后处在平稳的态势,社科人文类图书、学术类图书在金融风暴下,就要准备过严酷的冬天了。中国人的阅读,一直以来都是“实用主义至上”,可读可不读的社科人文类和学术类图书,可以说是图书中的奢侈品,是被头炮轰到的目标。
当然更多出版单位同仁指出,选题总体态势如此,并不是说每家都要专注于上升的图书板块,而视萎缩板块如畏途。
所有被采访者均表示,已经注意到金融风暴下出版选题需要相应调整,大部分出版单位已适当调整2009年度出版选题计划。但并没有出现大家一窝蜂叮到“财经板块”的现象,也没有出现人文社科类、学术类图书“门前冷露车马稀”的萧条景象。大家均表示,先天的出版分工不同,出版单位在各自的一亩三分地上耕耘已久,选题方向不可能突然玩漂移,邻居家的地肥沃,眼红归眼红,看看之后,还是要更关注于自身。
聂振宁总裁指出,“在金融风暴下,我们对于选题采取谨慎和积极的态度。谨慎,是指对于每一个报批的选题,都要仔细推敲,不光要有内容计划,更要有行销计划;积极,指的是不能谈虎色变,自我束缚手脚,看准的选题就要大胆投资,小心操作。我们不会缩小中长期选题的规模,质量高的选题,只要我们尽力能做的,我们都会考虑。”
吴法源副社长也认同这一做法,称其是理智管理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选题一直是三分天下的局面:教材、教辅和学术用书。“金融风暴下,我们对于学术著作的选题,审批得更加谨慎,但没有因噎废食。”
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在金融风暴下,经营者心理预期比较差,花钱就非常谨慎。每个人都过于谨慎,资金流就不通畅,花钱不爽快,收钱就更加需要赔笑脸。在资金流管控方面,大陆出版业界一直比较脆弱,资金管制比较粗放,不如台湾和港澳出版品精细。据采访,绝大部分出版单位领导者都意识到这一问题,大家都知道,要快马加鞭地追讨欠款,要锱铢必较地花每一分钱。再没有人当冤大头花十几万组织个空谈会议,也没有人不问效果地投放形象广告了。正如刚去世的台湾首富王永庆的理念,省一分钱就是赚一分钱。
笔者认为,这种想法确实很好,大陆出版业界早就需要意识到这个问题了。但是如果每一家都过分地扎紧钱袋子,对于产业发展也不是好事。一方面,过分捂着钱袋子,肯定会导致出版社对中长期选题的卡制,大家会不自觉地倾向短平快的选题,一段时间过后,回过头来看,这段出版史将会惨白无光。另一方面,捂着钱袋子,减少营销投入,可能会导致出版单位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渐渐模糊。广告的第一原则,就是频率。没有一定频率的“露脸率”,被读者遗忘是必然的。
故而,手中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但有钱不花,或过分吝啬,却是自我禁锢发展的一大枷锁。
风暴下的安宁
大陆出版社到目前为止虽未明显感受到金融风暴带来的影响,但已有不少出版社开始有所防范,以更谨慎的态度来面对新的经济形势。李昕副总认为,前几年大陆出版社纷纷追求做强做大,有的出版社为了上市,在做一些积极的准备,把做大当成一个主要的目标。在经济形势有所变化的情况下,在涉及一些大的项目和大的投资的时候应该更加的谨慎,应该有冷静的分析。“要分析你做大做强的基础是什么,如果是盲目扩大规模,在社会经济出现问题的时候,风险就相应的增高。所以我觉得对于出版社来说,现在恐怕是需要考虑如何练好内功,在出版生态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如何养精蓄锐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把书做好,从内容和形式各个方面提高图书的质量,也就是说使做优成为做强做大的基础。如果没有做到这一点,做强做大是不可能的,即使做大也强不了。
因此,李昕副总提出,在目前的情况下,更应该发掘潜力,在原创书籍的组织策划上下功夫。“每一家出版社要建立和保持自己的品牌和特色,一定要坚持自己独创性的特点,一定要走专业化的路。原创性的选题不能四面出击。在专业的基础上发展出版社的特色,从而形成品牌,继而做强然后做大。在经济不好的时候,越是有特色的出版社竞争力越强,这是一个规律。”
杨文轩总编则认为,阅读是有惯性的,一般情况下,阅读力是不会突然下降,它只会在纸质出版品和网络阅读之间有一个分化。金融风暴并不会导致大规模的阅读下降。他还表示,对于金融风暴对阅读的影响,他跟业界的同仁也交换过意见,也有一种意见认为,受金融风暴的影响,很多人会趁机休息充电,在家多做阅读,寻求精神慰籍,这样反而可能对出版业来说是一种转机。因此弘文馆在明年并不会减少选题的数量,但是会根据市场需求调整选题,出版一些跟金融风暴相关的财经书籍,如目前正在进行一本叫《过冬》的原创性财经书籍,主要是讲企业如何面对金融风暴。
台湾篇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的这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完美隐喻台湾出版业界在金融海啸中的景象。
金融海啸的第50天,曾经的亚洲第一媒体集团台湾中时集团被迫易主,这是出版界的枝头凋落的最大一朵花。能否梅开二度,还需拭目以待。此外据了解正在进行整合谈判的出版大亨大有人在。随着金融海啸的旷日持久,花落多少确实令人担忧。
据本次采访,台湾出版业者过冬的感觉比较强烈。大家目前关注的已不是发展,而是多穿几层“衣服”抵御严寒,如果能同时提高自身免疫力,那就是额外收获了。
其实台湾出版业的冬天并不是由于金融海啸这股冷空气,而是由来已久了。
风化表露成形难成长
从2006年开始,台湾出版业便开始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出版状况从2006年出版品种的历史最高点开始逐渐回落,出版市场开始出现萎缩。台北国际书展基金会林载爵董事长在接受访问时表示,台湾出版业这两年所发生的变化,影响因素很多,主要有三点:一.台湾本身的消费力量逐年衰退;二.台湾出版界每年出版新书的数量都在增加,已经达到一个高峰;三.整个购书形态发生转变,网络书店对实体书店造成很大的冲击。“台湾出版业者这两三年整体的问题和现象跟金融风暴没有很大的关系,但是金融风暴会加速消费力量的继续衰退,所以会加重出版界的不景气。”
走出去成为“必须走的路”
在周末举办的读者会,请作者和读者见面聊天,分享阅读感知,吸引了大批读者到场,效果很好。这种体验式阅读,将是读者服务的未来走向。
据正中书局张s文总经理介绍,“台湾出版市场早在2001年,由于内需市场萎缩、原物料上涨、通路成本提高等因素,就已出现衰退现象。金融海啸只是给衰退一个加速度现象而已。”
那么在这样一种状况下,台湾业者会坐以待毙么?决不,业界都没有采取被动自我保护的方式,而是积极行动起来。总体来讲采取策略如下:
严把选题关
在2009年选题计划上,大部分台湾出版人均认为财经类图书肯定会走俏,同时励志类图书也是诞生畅销书的土壤,文学类图书能够抚慰读者心灵,健康类图书关注读者身体,也都有上升的潜质。而大家普遍认为,在这个形势下,学术类、旅游类图书会被打入冷宫,均表示不考虑该方面的选题。台湾出版业的形态,大部分是家庭作坊式,绝大部分出版单位在10人以下,这样的组织形态下选题计划比较灵活,这是优势,但灵活过头,就显得无计划性,对于一家出版单位的长期发展同样不利。
人类智库出版集团桂台桦董事长就指出,严谨调查读者情况,包括读者年龄、收入、消费习惯、阅读需要、阅读内容的爱好和阅读方式的偏好等,是确定选题的必备条件。编辑要保证了解每一个选题的读者群,能预计这个选题的最终销售量。
业者能够准确判断出版趋势,是出版单位考虑选题计划的必备素质,但无论多么冷门的选题,都有潜力可挖。这就好比一大一小两个房间,大家都住大房间,每个人空间也就小了,而一人独守小房间,却也乐得逍遥。
省钱是王道!
桂台桦董事长说:“台湾七八年来经济情况都没有好转,金融海啸更是雪上加霜。台湾图书市场的读者主要是包括学生在内的年轻人,刚入社会的中产阶级。中产本来是主要消费群,但现在收入会降低,投入股票的资产不断萎缩,物价上涨,这些都影响到图书的销量。目前我得到的讯息,台湾每一家书店销售量现在都减少一到两成,一般超市的图书区域也跟着受影响。”销售业绩下降,不光书店光景难挨,上游出版机构已收不到回款,大家都要节衣缩食。张s文总经理已明确要公司减少发行本数、降低人事成本。
打造金牌服务
台湾出版业的市场比较成熟,竞争也就相应很激烈。拼选题,拼设计,拼印刷,拼用纸质量,拼发行渠道,拼价格,现在到打拼服务的时候了。按照传统观念,出版单位对于读者的服务集中体现在为读者做好书上。现在看来,这个观点已经过时了。配合图书营销的后续读者活动,正悄悄地成为读者分享阅读的好去向。譬如:高宝书版集团出品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除了提供给读者感动美国总统的图书内容,还在周末举办的读者会,请作者和读者见面聊天,分享阅读感知,吸引了大批读者到场,效果很好。这种体验式阅读,将是读者服务的未来走向。
踏实做好每一本书
心灵工坊文化公司王桂花总编辑坦言,从2001年开始,台湾出版业的荣景即将开始衰退,目前的金融风暴,的确让读者在买书时更加谨慎,多少影响到图书销售市场。“但是,不论外在环境如何动荡不安,我们关注外在局势,省察内在经营,提醒自己更要坚守草创时的宗旨与精神――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本可以提升身心灵健康的书籍,益人利己。虽然作风保守,却能稳健成长。外在环境不断变动,我们试图抚慰变动世界中不安的人心。”
走出去成为“必须走的路”
和英出版社周逸芬总编辑日前在接受《出版商务周报》记者访问时直言,在金融风暴下,她们的秘诀就是“走出去”,即走向国际市场。由于台湾市场的萎缩,走出去成为“一条必须走的路。”
不管是以不变应万变抑或是“走出去”,对于台湾出版业者来说,他们要考虑的不仅仅是金融风暴的影响,更要思索的是如何在本已经衰退的市场下寻得新的出路。而最终能冲出难关走出属于自己的路的,也都是那些能适应环境生存的出版者。
除此之外,网络服务也是未来读者服务的一大趋势。网下阅读,网上交流;网下阅读静态读书,网上观看动态视频;网下预览,网上购买。这些都成为各大出版者目前考虑的主要服务策略。相信网络不是救命稻草,而是出版的另一片天空。
奔向数位出版的未来
金融风暴下的台湾出版业除了在传统出版的田地上继续精耕细作外,还加快脚步,开拓数位出版的天空。今年7月7日,由台湾出版业者、通讯服务业者、数位内容业者等共同组建的台湾数位出版联盟成立,开始了台湾出版业逐梦的进程。该联盟会长、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王荣文董事长向笔者展示对数位出版的信心和信念。他认为,数位出版绝对是出版的未来形态,金融风暴不会使出版数字化的进程放缓。对此,远流出版以人才为本,着手“转型创新”,力图“跨界创价”。
具体来讲,人才永远是出版的基础,在数位出版中,技术人才是基础,内容编辑人才更是基础,在数字出版中,不能有偏颇,更不能技术至上。当然,数位出版的内容编辑与传统图书编辑会有很大不同,这需要大家去适应。“转型创新”是指远流将逐步把工作重心由纸版出版转到数位出版之上,至少在不久的将来,先达到纸本出版与数位出版并重。“跨界创价”是指要跳出出版这个小圈子,真正走上Internet这个大平台去创造价值。读者对Internet的依赖使出版必须主动与网路结合,此外还要与PC、手机、阅读器等结合。只有跨出“出版”这个界限,才能真正做好“出版”本身。
香港篇
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
香港,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每一次全球性金融风暴,香港都劫数难逃,但却也总能劫后重生。此次金融风暴势必如此。香港出版业在香港本属末梢行业,受金融风暴影响远不及其他行业之猛烈,但相比较中国大陆,此次被冲击的力度还是不小。
据联合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曾协泰副总裁介绍,本次金融风暴对香港出版业的直接影响还不大,但它却像一块催化剂,加速香港出版业不景气的进程。社会阅读氛围的低靡,作者资源、读者资源的匮乏,加之各项成本的上涨,使香港出版业进入肃杀的冬季。但严东不肃杀,何以见阳春?香港出版人目前要做的,就是坚持,坚持港版特色,等待春天到来。
曾协泰副总裁认为,在出版选题方面,香港要更关注内在,多年的出版经验告诉他,越香港,越世界。不能以己之短比人之长,带有香港特色的文学作品,如张小娴、亦舒的作品,在华文出版地区都是超级畅销书,这就说明越香港,越世界。
同时在经济不景气的世道下,一定不能放弃图书的质量。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张倩仪总编辑亦认同这一理念。她认为,“一开始就想着短、平、快的选题, 往往没有好收场。在没有金融风暴时如此, 在金融风暴时更不应做短、平、快的书. 我们会更重视编辑好书, 同时更重视同事的工作效率。”
联合书刊物流有限公司陈金造总经理认为,影响的发生会波及上中下游。上中下游作为出版的供应链,当购买力下降的时候,处于供应链最底端的零售就会发生问题,因此会反过来对出版社产生影响,出版量的减少,又将对中盘产生影响。不过陈金造总经理估计出版行业虽会受到影响,但是影响并不会很大,“因为图书业跟其他行业的影响相关性不是很大,经济最好的时候,图书行业也没有最好,所以经济差的时候也不会差到哪里。”
香港: 成熟的市场规范是度过风暴的保障
在金融风暴的压力下,香港出版界反倒有一股化压力为动力的力量。香港虽然不大,但是传媒、广告、新闻等文化创意产业却一直走在前列,拥有不少创意人才。当经济环境不好,广告、传媒等一些行业受到影响后,部分创意人士在生存的压力下,一般都会转而选择图书出版行业,因为香港的出版行业门槛低。这对香港出版业来说反而是一种好处。不过,这种俱时而生的出版公司,也多为昙花一现。
而对于原本就从事出版的公司来说,不少出版业者会利用此次金融风暴,加强对内部的管理,控制成本。因为香港出版行业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行业,市场也很成熟,版权意识较高、交易条件规范、同业的互信度高、倒帐挂风险比较低、市场运作机制比较健康,在面对金融风暴的时候,这些良好的市场条件和规范,便成为香港出版业的“诺曼底防线”。
如香港联合出版集团的应变方法是,巩固实力,内部革新,多在减低成本,增加效率上努力。金融风暴中,可能会有一些同业捱不下去而宣布结业,但是联合出版集团所作的是长远的规划,不会因为短暂的经济变化而自乱部署。
坚持香港特色,保证出版质量,是香港出版业过冬的两件棉衣,裹紧它们,度过严冬。但是记得到阳春季节也不要丢掉哦。
东南亚篇
风和日丽不温不火
总部设在新加坡的大众集团是东南亚首屈一指的跨国教育集团。大众集团在连续三年成功举办新加坡海外华文书市和马来西亚华文书市之后,将于今年圣诞节期间在湾仔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超阅世界BookFest@HongKong2008”书展,预期9天展期可吸引40万人到场。大众控股有限公司周曾锷主席兼董事总经理此前接受访问时表示,金融海啸对大众集团的图书销售的影响并不大,在销售上也没有明显的下降。
金融风暴对华文出版业的影响却只是刚刚开始。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情。将来的一段时间,哪里有日出,哪里下雨,哪里早日走出阴霾,哪里却由晴转阴,本刊仍将继续观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