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荀子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探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荀子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荀子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探究

荀子是先秦儒家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总结出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他的这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不仅在我国古代教育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对我们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一、荀子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理论基础

荀子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以他的人性论为理论基础的。在人性论方面荀子主张人性恶。人天生具有趋利避害的本能,荀子直面普罗大众的生活现实,承认人在吃、穿、住、用、行方面的自利性本能的合理合法性,建议君王努力解决这些基本问题。

既然人性为恶,现实是如此残酷,那又怎么可能创造出理想的社会生活环境呢?荀子的办法是从外在强制方面下功夫,对人性的利益冲动严加限制。

二、荀子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

1.明于天人之分的世界观教育。荀子的世界观教育主要要求人们“明于天人之分”。荀子通过对“天人”之辩的总结和批判,提出了唯物主义的“明于天人之分”的世界观。这一世界观对世界的认识是:自然界和人各有不同的职分;人的职责就在于建立合理的社会秩序,利用规律以控制自然,获得自由。进行这种“明于天人之分”的世界观教育,目的在于培养为统治阶级的政治服务的至人。

2.积极进取的人生观教育。荀子反对“天命”,主张人应该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积极进取。在论述人与自然的关系时,荀子认为人不仅不靠天,而且可以“制天命而用之”。他认为“天”不会满足人,人应该相信自己的力量,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积极地利用自然规律和各种自然条件,去控制、改造自然。荀子认为人应当有积极进取的精神,要不断地学习,锲而不舍地追求知识的积累和人格的完善。

3.义利结合、义先利后的义利观教育。荀子在继承儒家重义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义利结合”、“义先利后”的义利观。在荀子看来,只有做到“天下皆合于义”,王道理想才能实现。综观先秦儒家的义利观,可以发现:他们更多的是基于“人是一个道德的存在者”而做出的论断;当然,他们也十分关注人的物质需求。

4.以礼为本、隆礼重法的政治观教育。荀子认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抓住以礼为本、隆礼重法的政治观的教育。“礼”在人们的政治生活中起到约束人的欲望和规范人的行为的作用。荀子在以礼为本的基础上提出了隆礼重法论文联盟政治观教育。荀子从根本上认识了“礼”是治国安民之本。

5.注重修身的道德观教育。荀子十分重视修身的重要性,他在《荀子·修身》篇开头就写到:“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在道德观教育上荀子强调礼与师在修身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君子的良好品德可以感召世人,可以在任何环境下做普通人做不到的事情。荀子认为,君子是淡泊名利、深谋远虑、珍惜名誉、勇于为理想献身的人。

三、荀子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及启示

1.“积善成德”的养成教育方法及启示。“积善成德”语出《荀子·劝学》篇:“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圣心备焉。”“荀子认为,人性本是恶的,但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学习可以转化为善。这个转化的过程是逐步完成的,是自觉学习优良品德并不断积累的过程。”这一方法给我们的启示有以下两点:一是要持之以恒、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二是要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注错习俗”的环境熏陶方法及启示。“注错习俗”语出《荀子·儒效》篇:“注错习俗,所以化性也;并一而不二,所以成积也。习俗移志,安久移志。并一而不二,则通于神明,参天地也”。习惯风俗能改变人的志向,安心长久地接受风俗习惯的影响,就能改变人的本质。

3.“仪正而影正”的身教示范方法及启示。“仪正而影正”出自《荀子·君道》篇:“请问为国?曰:闻修身,未尝闻为国也。君者,仪也;民者,影也;仪正而影正”。“所谓‘仪正而影正’的身教示范法,是指教育者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通过身教来体现教育,使教育对象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感染和熏陶的方法。”这一方法给我们的启示有以下两点:一是要发挥杰出榜样的示范作用。二是要注重父母和教师的身教示范。

4.“贫穷而志广”的意志磨练方法及启示。“贫穷而志广”出自《荀子·修身》篇:“君子贫穷而志广,富贵而体恭,安燕而血气不惰,劳倦而容貌不枯,怒不过夸,喜不过予。君子贫穷而志广,隆仁也”。“荀子在这里讲的‘贫穷而志广’就是要人们在艰苦环境中磨练自己,增强人们对德育的感受,加强人们的道德意识,培养人们的优良品质,依赖意志的力量来控制人们的欲望。”这一方法给我们的启示有以下两点:一是人要树立远大的志向并为之奋斗。二是要知难而进。

5.“慎其独者”的自我修身方法。“慎其独者”出自《荀子·不苟》篇:“君子至德,嘿然而喻,未施而亲,不怒而威。夫此顺命以慎其独者也。”“‘慎其独者’是一种自我修身方式,受教育者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道德自觉性是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优劣的关键,修身是建立在道德自觉的基础之上的。

6.“知之不若行之”的实践检验方法。“知之不若行之”出自《荀子·儒效》篇:“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荀子提出的“知之不若行之”是把知和行,学习和实践联系了起来。这一方法给我们的启示有以下两点:一是要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二是要在实践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转贴于论文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