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以点带面,多学精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情分析】《氓》是选自《诗经》的一首叙事诗,它用生活化的语言,以一个女子的口吻,讲述了自己的婚恋悲剧,揭示出男权社会中女子悲剧命运的必然性。课文比较深,传统教法需要两个课时完成,在参加了“‘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子课题后,本人深受启发,并思考如何打破常规,让本篇课文的教学更有效果,让学生更有收获。因此本人尝试在布置学生预习的基础上看能否抓住几个关键问题进行探讨,以点带面,多学精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一节课完成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目标】1.紧扣文本,在疏通字词的基础上挖掘人物独特的内心体验。
2.学会概括总结人物的性格特点。
3.理解诗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一条河流,两种性格,三个层次,四种手法,五种称谓。
【学情简析】本课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为辅。学生运用鉴赏诗歌的方法,通过朗诵自主探究、合作讨论,把握本文的内容。
【教学重点】紧扣文本,挖掘人物独特的内心体验。学会概括总结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布置预习:1.收集《诗经》的相关知识。
2.预习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风流百世诗三百,文采千秋事万千。翻开《诗经》,一条清澈的河流蜿蜒而过,无论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对心爱女子的思念追求,还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对爱情难得的惆怅迷茫,有名无名的河流旁,上演了一幕幕爱情的悲喜剧。追寻流水的足迹,穿越诗经的画廊,让我们走近《卫风・氓》,去探访远古的诗情与爱意,领略先贤的美丽与哀愁。
二、预习检测
1.数字化《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诗经》按音乐性质的不同划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有15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共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歌,共105篇。“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共40篇。
《诗经》以四言为主,《诗经》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
2.听读正音。
氓:méng 蚩:chī 匪:fēi 愆:qiān 将:qiāng
垣:uǐ yuán 筮:shì 咎:jiù 于:xū 说:tuō
陨:yǔn 徂:cú 汤:shāng 渐:jiān 罔:wǎng
靡:mǐ 夙:sù :xì 隰:xí 泮:pàn
三、合作探究
1.概括每节诗的内容,理清故事情节。(三个层次)
第一部分(1~2段 恋爱)(1)求婚许婚 见面、求婚、送别、劝慰、约期
(2)相思嫁娶 约会、占卜、结婚
第三部分(3~5段 婚变)(3)劝诫勿耽 爱情甜蜜 不要沉醉 耽不可说
(4)控诉情变 爱情枯萎 丈夫变心
(5)思悼悲苦 生活劳苦 丈夫虐待 归家见耻 暗自伤心
第三部分(6段 决绝)(6)清醒决裂 设想将来 回忆过去
认清现实 作出决定
2. 综观全文,你认为男、女主人公分别是什么样的人?(两种性格)
女主人公:婚前:生活幸福――热情、温柔、纯真。
婚后:受尽屈辱――刚烈、清醒。
氓:婚前“氓之蚩蚩、信誓旦旦”――心情急切、热烈。
婚后“二三其德、至于暴矣”――用情不专,没有责任心。
写作手法――对比,男女主人公婚前后的对比。
3.随着情节的发展,女主人公内心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一条河流)
淇水出现几次?在这场爱情悲剧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如果女子心中的淇水是有颜色的,她曾有过哪些颜色?
恋爱――热情、幸福 婚变――怨恨、沉痛 决绝――清醒、刚强
4.诗中女主人公对氓的称呼有哪几种?找出来并谈谈你的理解。(五种称谓)
氓 子 尔 士 其
四、深层挖掘
体验尝试,学生自由选做一题。
练笔体验:以“氓,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文字。
分析体验:找一找《氓》中哪些诗句运用了“赋”“比”“兴”等表现手法,并加以分析。(四种手法――赋、比、兴、对比)
五、拓展总结
《氓》中女子的背影已渐行渐远,却给我们后世女子留下了无穷的思考和启发。当莎士比亚在感叹“女人啊,你的名字是弱者”时,已经有无数勇敢的女子站成了一株株坚强的木棉,与风中的橡树互相致意,平等而自尊,高贵而骄傲!一个人的价值,完全在于他自己!唯有自尊自强,方能奏响生命的华彩乐章!
投影显示舒婷的《致橡树》,学生齐读。
六、课后作业
推荐阅读:(1)《思无邪》,安意如。
(2)《第三只眼看〈诗经〉》,鲍鹏山。
【教学后感】由于课前学生做了充分的预习,一节课顺利地完成了本文的教学,达到了预期教学目的。从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效果也比较理想,课堂上学生真正地动起来了,也提出了一些很有深度的问题。透过本堂课,我对“少教多学”的领悟更深了。“少教”是一种启发性地“教”,即教师不包办学生的学习和思考,少做“灌输式”的“教”,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现并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同时也是一种创造性地“教”,即集中时间和精力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帮助、激发、强化、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多学”,并不是多读书、多背教材,教师要通过“少教”将学生的学习变成发自内心的活动,将学生引向积极学习、深度学习、独立学习的境界。最终达到叶圣陶先生所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作者单位 湖南省株洲市南方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