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六招”破解沉闷的课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六招”破解沉闷的课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课改如火如荼、生机勃勃,我们教育者倍感鼓舞。不过,身处课堂,我们仍有难言之隐、切肤之痛。我们的学生,七年级天真活波、伶俐可爱,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主动和他人交往;八年级主动提问的学生日渐减少、寥寥无几,回答老师的问题,也只是敷衍了事,勉强应对;九年级干脆懒得思索,无所其谓、沉默是金,甘当听众。这种现象,严重的背离了教育的初衷。经过多方了解、考察、思索、试行,我总结出了“六招破解沉闷课堂的方法,愿它羽化为学生成长的一片春天。

一、激烈竞争,浇灌学生好胜的心理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是社会竞争的法则。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同在、竞争惨烈、不容怠惰的时代,需要竞争,需要强者,需要展示成绩,需要推销自我。这竞争意识不是与生俱来,而靠后天的培养、训练,而中学时代拥有这样的训练经历,尤为重要。一个中学时沉默寡言的人,长大后,怎么可能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字字珠玑、头头是道?前言不搭后语、脸红心跳、思维混乱,恐怕才是他的预期。从这个意义上讲,培养学生的好胜心,培养学生课堂大胆发言的习惯,就是给学生的未来铺路搭桥,功在千秋,善莫大焉。

放眼天下,舍我其谁。这是英雄的豪迈,这是大家的风范,这是当代青年人的抱负。而傲视天下、逐鹿世界,靠的是本事:为人的本事,社交的本事,干事的本事。这本事从何而来?就从学生时代教师的刻意训练而来。

老子曾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应当教育学生,拿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努力学习,勤于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只要有问题,只要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就把它当作救命稻草,紧抓不放。多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就多一次训练,多一次检阅,多一次展示。学生有了一颗争第一的好胜心,学习成绩也会让人放心的,我们不会担心他的前途。

二、培养信心,撬开学生的金口

自信是黑暗里的一缕阳光,帮助学生走出失败的阴霾;自信是风雨后的七色彩虹,建构莘莘学子成功的希望。因为自信,所以初生牛犊;因为自信,所以敢为天下先;因为自信,所以强势参与课堂,积极回答问题。而自卑则是成功的天敌。

好学生不爱回答问题,学困生回答不上问题,这是教育的现状,也是课堂的症结,亟需改变。我们注意到,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心理日渐成熟。多了几分矜持,多了几分害羞,多了几分胆怯,多了几分老成持重。没有把握的话一般不说;没有胜算的事,通常不做。直接后果就是,不敢大胆的回答老师的问题。众目睽睽之下,要是答错了,不是丢人显眼吗?不是自讨没趣吗?回答正确了,也未必就是好事,同学的讥讽可能在后面等着你呢。

看来,不是学生不配合,原来是他们的心理在作怪。解决的办法是扎实他们的基础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减少他们的答错率,进而培养他们的信心。对学生的回答,要多肯定,多表扬,多指出其闪光点。指出他们的问题,要委婉,要含蓄,要点到为止,要留足面子,要给足尊严。就算学生的答案漫无边际,我们也宜幽默告知,还要面带笑容,轻松淡定。

学生有了自信心,肯定会深入思考问题,争着抢着回答问题的,这样的课堂,也绝不会死气沉沉。

三、开动脑筋,撞出竞争的火花

我们的学生不是不聪明,不是没有想象力,而是智慧的火花没有被点燃。老师的责任,正在于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善于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够鼓励学生的闪光点,学生的思维就会随时处于一种亢奋状态,渴望开发,渴望启动,渴望思索老师提出的问题,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与认可。这对学生的学习是积极的,有利的,我们要想方设法鼓励学生自主思维,创新思维。

学生爱不爱思维,与有没有竞争对手也有关。没有竞争对手的课堂,学生会深感厌恶,很是孤独。同学的松懈,带来的结果是,大家都不追求进步,对追求进步的同学也是危害,时间一长,他们也懒得动脑筋。反正没有人和我争,我就是慢条斯理也没关系,长此以往,思维的敏捷性会大打折扣,甚而至于会形成思维的短路。这很难形成新课堂的热烈气氛,很难构建学生间相互争着回答问题的大好局面。

我在课堂上,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他们多渠道解决问题,鼓励他们大胆质疑,质疑自己不懂的问题,质疑同学,质疑教材,质疑教师。学生开动思维的课堂,是唇枪舌战、你来我往,是言语的交锋、观念的肉搏,是风生水起、如火如荼。

四、激发兴趣,提出新颖、适度的问题

课堂气氛冷清,与问题本身没有启发性关系颇大。教师有责任提出新颖、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这问题能一石激起千层浪,这问题能让寂寞的课堂炸开锅,能让鸦雀无声的教室谈笑风生。这样的问题是课堂成功的前提和关键。要提出这样的问题,教师应当认真备课:备好教材,备好学生与大纲,努力钻研教学参考书,查看网络相关信息,深入、多角度的思考问题。

学生是否欢迎你的问题,取决于问题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是否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是否符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具备这些条件,你不必忧心忡忡、杞人忧天,你应对课堂的气氛充满信心,学生会欢迎的,效果会好的。

我们在设计问题时,还得考虑层次性。不要总想一口就吃成胖子,“心急吃不得热汤丸”。备课的时候,教师要把问题进行分解,一个问题分化为几个小问题,学生能回答,也有兴趣答。

教学《香菱学诗》,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香菱创作的第三首诗的韵味,我告诉学生,诗歌贵含蓄,忌直露,喜欢用典故,使用典故最好让人不知不觉。我是这样设计问题的:这首诗使用了什么典故?哪些地方你觉得含而不露、耐人寻味?问题才出口,十几双手高高举起,争着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场面确实让我感动。细想来,一切都得归功于提问。是问题,困扰了学生;是问题,阻碍了学习;也是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五、丰富手段,活跃课堂的气氛

课堂气氛不活跃,与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陈旧有关。新课改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鼓励教师采用合理、科学、多样的方法进行教学。

现实情况是,不少的教师,还在孜孜于老一套做法,不熟悉现代的教学手段,不去优化自己的课堂结构,不去精心组织自己的课堂语言。你说,这样的课,怎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怎能发挥学生主动性,又怎么不睡意绵绵,倒成一片。

丰富教学手段,教师的讲解要尽可能的少,切忌长篇大论、高谈阔论,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通过朗读能完成的内容,老师最好不讲;学生通过讨论能完成的内容,老师最好不讲;学生该写的时间,老师最好不讲。“说、读、写、议”本身就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途径、手杖,教师又何必自寻烦恼,讲个没完没了呢?

课堂教学,教师只需优化教法,丰富教法,营造活跃、积极的课堂气氛就够了,其他的事就交给学生,让他们去展示,去表演。

六、放下身价,彰显亲和的魅力

有时,课堂的过于沉闷与教师要求太严有关。我们只注意“严师出高徒”,修炼自己的学养、道德,可是,我们忽略了“大树脚下无好苗”。其实,教书如养花,需要呵护,需要照料,需要亲切。不少学生在要求过严的老师的课堂上显得拘谨,甚至胆战心惊,生怕哪里出错,或是那句话不符老师的口味,引来麻烦、指责。你说,这样的心理状态,怎可能放开思维,大胆回答老师的提问。

教师要想学生亲近自己,亲近自己所教的学科,积极回答提出的问题,或是提出自己的问题,就得走进学生,走进学生的心里,受学生的欢迎。学生不喜欢的老师,绝不是好老师,就算你的课讲得头头是道,学生也只会把他当作催眠曲。相反,那些有亲和力的老师,无论走到哪里,学生都会跟到哪里,与他交流、沟通,摆家常,话人生,谈理想,议学习。这样的教师,他的问题不会无人问津的。他的话只要一出口,就能博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壮观场面。

(作者单位:重庆市酉阳县黑水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