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效应——回乡,梦想照进现实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效应——回乡,梦想照进现实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生活在美丽城镇,步行三五分钟就可到达工作岗位;工作在产业园区,附近超市、公园、医院一应俱全……这是金堂无数在外务工人员的回乡愿景。随着产城一体探索的悄然起步,这个安居乐业的梦想,正在成为现实

金堂县,素来为成都东北方向的富庶之地。传统的农业经济背景,使这里在改革开放后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典型的劳务输出口岸,有着“中国打工第一县”之称。

而如今,在“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大背景下,这个曾经的农民工输出大县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从打工妹到女企业家

这在金堂县竹篙镇算是一个很普通的故事,时间要追溯到24年前的一个冬天……

1988年,不到17岁的金堂县竹篙镇永丰村村民王红琼,作为竹篙镇向省外输出的第一批女工之一,怀揣着梦想,带着些许青涩与忐忑南下广东东莞。

在外打工近20年,2007年,积累了一定人脉资源和企业管理经验的王红琼回到了家乡,开办起属于自己的服装加工企业——锦州成衣厂。

工厂从最初的十几个工人到最巅峰时期的接近200名工人,生产设备从几台旧缝纫机到如今崭新的160多台,生产规模从一家厂房到中江第二家同等规模的分厂,王红琼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创业路。

“我办工厂不仅自己赚钱,也让镇上的老百姓可以就近就业,不用像我们以前那样在外漂泊了。”王红琼告诉记者,办制衣厂还不是自己的唯一事业,发展现代农业,饲养优种甲鱼是她的下一个创业目标。

是什么吸引了王红琼回到家乡发展事业?她和她的乡亲们创业的成功又得到了当地政府怎样的扶持?

“免税、租房补贴、无息贷款、招工……尽量为返乡人员提供创业平台。”竹篙镇副镇长蒲天乐给出了答案。

蒲镇长告诉记者,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一些外出打工有了经济、经验、技术积累的农民产生了回乡创业的愿望,镇党委、政府因势利导,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就业,促进外出农民工就近就地城镇化、务工管理常态化。

结合回乡创业人群需求,竹篙镇于2007年开始规划建设回乡创业园,先后引进制衣制鞋、家具建材企业5家,吸纳2000余人就近就业,回引经济总产值达2.5个亿。

创业园在用地、税收、租金、外贸奖励、上市奖励等方面对入驻企业提供了诸多优惠政策,目前已收集到有意向性入园的企业34家,已选址落户园区的1家,正在洽谈的企业3家,跟踪企业30家。

“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非常吸引人。园区建成后,我的企业也要争取搬进去。”王红琼大姐对记者说道。

工业园区的建成,加速了竹篙镇的城镇化步伐,农民集中居住区开始向镇区集中,向工业园区集中。据统计,全镇回乡人员到场镇购房建房的已达723户。

以回乡创业和现代农业产业化带动城镇建设和城乡经济发展,竹篙镇形成了一条以特色产业培育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路子。

三溪农民的“致富经”

在前往三溪镇的路上,一场大雨不期而至。采访车行驶在绿田环绕的乡间公路上,公路旁茂密的脐橙树上已经结上了青涩的果实,经过大雨的洗礼,更显鲜嫩欲滴。

车窗外,一片荷塘的另一端,一栋栋聚集在一起的红顶白墙的小洋楼分外引人注意:“荷塘明月”农民聚居区——三溪镇到了!

脐橙,是三溪镇的传统经济作物,一直以来几乎每家每户的房前院后都会种植,近几年来,更是成为全镇的支柱产业。而这甜美的果实,不仅仅给当地农民带来了丰收的喜悦,更为休闲观光旅游产业的开拓提供了鲜活的素材。

每年的三四月份,是脐橙丰收的季节,也是三溪镇油菜花盛开的季节,漫山遍野金灿灿的油菜花,加上树上挂着的沉甸甸的金色果实,吸引了城里人从各地纷至沓来。

走进白庙村,村民邱小平的小院内堆满了沙石,楼顶上已经可以瞥见一间间已经修葺成型的小屋,“以前的规模太小了,容纳不了那么多的游客。今年的油菜花节,我这里就是因为场地太小,忙不过来,半个月才赚一万多块钱,村头的邱趾刚,他家的场地大,不到一个月赚的毛利润都有30多万呐!”邱小平告诉记者,以前他一直在外地务工,听说近几年乡亲们在家通过搞乡村旅游发了财,去年他也迫不及待地赶了回来在家办起了农家乐。“近几年,村里从外地回来办农家乐的人越来越多,今年就增加了4户。就地致富,还自己当老板,比在外打工强不知多少倍。”

三溪镇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利用既有区域位置、地形地貌和自然资源,立足本土,尊重科学,尊重客观实际,着力构建“依山就势、绿树掩映、百花簇拥”的聚落式农民永久性居住环境,使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相互融合,开辟出一条生态致富的智慧路径,吸引了大量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增收致富。

从“输出”到“回引”的金堂路径

2010年底,《东莞日报》刊登了名为《天府山水田园城市金堂》的整版文章,详细描述了金堂新貌、清楚地列出县上对回乡创业的各项政策优惠。“归来吧,在外漂泊的乡亲”,无数金堂农民工被这篇报道深深触动。

为了有序“回引”劳动力,2005年起,金堂县陆续出台多项政策,进入2011年,“回引”力度再次陡增:位于淮口镇的成阿工业园2009年正式开工后,杭州士兰、德尔地板、康力电梯等75个项目进驻,协议总投资187亿元。“人力资源是这些项目选择金堂的共同因素。”

三十出头的年轻技师徐刘松是成阿工业园附近白果镇的村民。过去,他曾南下打工,2008年,他回到成都,在青白江的一家企业里从事数控机床操作。

从青白江到金堂,虽然不远,但是工作的原因让徐刘松不能每天都回家,为了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他和妻子非常希望能有离家再近一点的,又能适合自己所学专业的工作机会出现。

2011年,这个机会终于来临。随着成都市“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推进,徐刘松的老家金堂县白果镇进行了土地综合整治,政府将为农民集中修建聚居小区,120平米的新房让徐刘松一家兴奋不已。

2011年8月,徐刘松在离家不远的成阿工业园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工作,成为成都南联食品包装机械有限公司的一名数控机床操作师,“工资不低于2500元,计时算薪,上不封顶,不比在外打工差。”

徐刘松介绍,目前厂里跟他同样情况的同事还有十几个,从外地返乡打工的人员占了厂里职工的三成。

金堂工业以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为特色,以成阿工业园、金堂工业区为核心,坚持高起点规划,并将配套居住的巴德小镇和整个产业园相邻建设,产业工人每天用在上班、下班交通上的时间不会超过半个小时,“宜居宜业,统筹城乡发展让这里更多的农村变为了城镇,而产城一体的提出,则让这些城镇的未来更加令人期待。”

截至目前,金堂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已达29.5万人,回乡创业人员7663人,创办各类实体651家,产值达5.5亿元,带动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4.9万余人。

作为全国农民工创业就业示范县,金堂县依托城乡统筹,推进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就业的措施,已成为统筹城乡、破解发展难题的有效样板。

声音:

成都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的决定,应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上,提出更高更好的要求。把社会建设作为一大建设来搞,争取在社会建设方面在全国取得领先地位,创造社会建设的成都模式。

——陆学艺(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

在我国快速推进多元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当中,成都的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有着举足轻重、率先垂范的示范作用,但是目前的改革还是初步的、阶段性的。热切地期待,成都市能够坚持一贯的创新,顺势而为地在改革创新的发展上实现更大更鲜活的可供借鉴和推广的模式。

——张婉丽(国土资源部巡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