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说说优美与壮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们把人类的审美对象按其不同的审美特性及其给予人的不同审美感受,分为优美和壮美。那么,优美和壮美有哪些区别呢?
首先,二者的审美特征不同。所谓优美,一般是指优雅的美,柔性的美,静态的美。而壮美具有与优美完全不同的特征,它是一种庄严的美,刚劲的美,雄浑的美。英国十八世纪著名经验主义美学家博克在《论崇高与美两种观念的根源》的美学著作中,对优美的特征作了具体的界定。他说:“第一,比较小;其次,光滑;第三,各部分见出变化;但是第四,这些部分不露棱角,彼此融成一片;第五,身材娇弱,不是突出的表现出孔武有力的样子;第六,颜色鲜明,但不强烈刺眼;第七,如果有刺眼的颜色,也要配上其他颜色,使它在变化中得到冲淡。”而他对壮美的评论则不是这样,甚至相反。他认为壮美的对象则在体积上是巨大的,形体上是粗犷的,线条多半是直线,即便偏离直线,也往往是一种强烈的偏离;另外,壮美在色彩上大多是阴暗朦胧的,质量上大多是坚实笨重的。康德接受博克先生的思想,他认为壮美如果从事物的数量上着眼,指对象在体积上或数量上的无限大,超出常人感官所能掌握的限度。他还认为壮美的审美对象具有巨大的力量和威力,他所说的威力,指那种能超越巨大障碍的伟大自然力。
其次,二者表现在文章中,成为艺术美,也具有不同的特点。清代桐城派古文家姚鼐论历代文章,曾做过这样的概述:“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其光也,如杲日,如火,如金镠铁;其于人也,如凭高视远,如君而朝万众,如鼓万勇士而战之。其得于阴与柔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其于人也,漻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这段文字提到的阳刚美,就是壮美,以力量和气势见胜。阴柔美就是优美,以神采和气韵见胜。
下面是文章中运用优美和壮美的实例。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道:“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泄;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这段文字表现出壮美的特征:色彩的热烈有“红日”,姿态的雄健有“鹰隼”,气势的磅礴有“龙腾虎啸”,形体的巨大浩瀚有“光芒”。这段文字体现了壮美的特征。
峻青的《海滨仲夏夜》写道:“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但是,它比天空的景色更加壮观。因为它是活动的,每当一排排燃烧着的火焰,闪烁着,滚动着,消失了。而后面的一排总是不停地闪烁着、滚动着涌过来。”这段文字也体现了壮美的特征。
碧野的散文《天山景物记中》中有“常年积雪高插云霄”的雪峰,沈雁冰的《风景谈》中有“茫茫一片”,“纯然一绝”,“望不到它的边际”的沙漠,《白杨礼赞》中有“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树中伟丈夫”白杨。这些景物或以他的巨大无比,浩瀚无穷使人倾倒,或以它的不屈不挠,挺拔刚强令人惊叹,都体现了壮美的特征。
朱自清的《春》所描写的景物表现出优美的特征。你看“风轻悄悄的”,是“吹面不寒杨柳风”,“草软绵绵的”,“嫩嫩的,绿绿的”;花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这里的轻风细雨,鲜花嫩草,无不露着秀气,透着灵光,洋溢着蓬勃的生机,逗人喜爱,惹人迷恋。
孙犁的《荷花淀》写道:“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往往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的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这里的月光、薄雾、花叶,仿佛都蒙着一层神秘的色彩,具有一种阴柔之美。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写道:“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这段文字也体现了优美的特征。
由于作者性格的不同,他们描写的景物有的偏向壮美,如李白、苏轼、辛弃疾等,有的偏向优美,如王维、孟浩然、柳永、秦观等。但这不是绝对的,在古今名家的笔下,两种美都能得心应手地表现出来,而且常常在同一篇作品中都得到表现。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中既有“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的静态美,那是优美,又有“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的动态美,那是壮美。
其三,二者给人的审美感受不同,优美是心灵的恬静与安宁,和谐与愉悦;壮美是情绪的热烈与亢奋。
王庆洲,教师,现居江苏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