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埕东油田东区整体精细油藏数值模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埕东油田东区整体精细油藏数值模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本文重点介绍在精细油藏模型建立及精细油藏数值模拟中使用的一些新技术、新方法。利用精细油藏描述成果将沉积相研究、地质统计等成果应用到三维精细建模中,提高了井间属性插值的可信度;精细模拟到流动单元;利用合理划分模拟阶段进行精细数值模拟的新模拟方法,通过在埕东油田东区上馆陶Ng23- Ng34砂层组,以研究特高含水后期剩余油分布规律为目的的数值模拟,证明了该方法具有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模拟精度,节省机时的特点;及时跟踪油藏动态,有效指导油田科学开发。经实践证明,该方法科学、有效。

[关键字] 精细建模 特高含水期 数值模拟 油藏动态

[中图分类号]P628+.3[文献码] C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282-1

埕东油田是胜利油区整装大油田之一,经过二十多年的开发与调整,对油田的认识程度较高,调整措施得当,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目前埕东油田已处于特高含水开发后期,采出程度高,措施难度越来越大,要进一步提高水驱采收率,必须精雕细刻,深入研究,充分挖掘局部剩余油潜力,为此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建立了埕东东区整体精细油藏模型,开展了整体精细油藏数值模拟及小层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1 整体精细藏数值模拟研究的难点

埕东油田位于沾化凹陷北部埕子口突起,是在古生界前震旦系,基岩隆起上发育起来的新生界的披覆背斜构造。共有1-4砂层组16个小小层,93个油砂体。

该块开展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的特点和难点主要表现为:⑴生产过程中,油水井频繁换层,导致油水运动规律复杂多变;⑵油藏非均质性严重,严格受沉积相约束,⑶开采历史长,开采井多,导致数值模拟动态模型冗长而复杂,历史拟合工作量大;⑷平面上原油粘度差别大,取样分析值变化范围从100mpa.s到1700mpa.s,加大了模拟分区的难度。

2 针对性技术措施

2.1 数值模拟目的层优选

数值模拟目的层的优选主要:⑴储量大,且储层连片分布;⑵历史生产过程中,主要的开发层系作为目的层。通过筛选确定Ng23- Ng34层为数值模拟目的层进行整体精细模拟研究。

2.2 模型区的优选

综合考虑模型大小与工作站CPU时率的关系,选取Ng34层的含油范围为模拟区范围。主要考虑以下因素:⑴模型区北部发育的近东西向一条较大断层对油水系统和原油高压物性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可以作为模拟的封闭边界处理;⑵考虑了边水的影响。

2.3 网格优化

由于模型区内井网密度大,划分平面网格时应该避免一个网格内出现两口井;网格单元边界与油藏无流动边界保持一致;油藏中流体的运动方向平行于主轴线;考虑网格规模对计算周期的影响。因此平面上边水区网格较粗150*150m,含油范围内网格细分为50*50m,纵向上一个目的层做为一个垂向网格处理。

2.4 地质模型建立

在三维地质模型建立过程中,除了现有的井点控制属性内插外,将沉积相研究、地质统计等成果引进来作为控制参数,把地质家认识、经验和智能补充到三维地质模型中,提高了属性在井间插值的合理性。沉积相控制属性内插主要包括平面上沉积相带的区域分布及沉积相带的截断值两方面内容,还可以通过控制点内插权重的调整适当考虑沉积相带对属性分布的影响。

2.5 分层系岩石流体物性控制

由于模拟目的层存在物性非均质性,因此,分流动单元建立了岩石流体模型,主要包括流动单元流体物性参数,分流动单元归一化相对渗透率曲线和毛管压力曲线等,充分考虑了非均质性对油水分布规律的影响。

2.6 精细动态模型建立

模型区域纵向上投产时间较长,横向上井多,根据劈产数据计算的模拟区采出程度为43.1%,到2009年底,模型区实际采出程度为43.2%,相对误差为0.23 %,保证了动态数据的准确性。

3 技术应用效果及剩余油分布规律

3.1 水淹状况及剩余油分布

埕东油田东区上馆陶目前已处于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剩余油挖潜措施越来越少,但由于沉积环境的差异,油层的非均质性、井网控制程度的不同,导致储量动用程度无论在平面上还是在纵向上仍有差异,在特高含水期仍存在剩余油潜力相对较大的井层和部位。

3.2 影响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

断层对剩余油分布控制作用明显;边水对剩余油的分布影响较大,由于早期内部注水,实施强注强采,造成原油外溢,在油水过渡带附近形成明显的剩余油富集环形带,但随着水淹程度加大边水的影响减弱;注采井网不完善影响剩余油的分布,这些部位生产井距大,在平面上表现出井网控制不完善,油井单相受效;非主流线及长期停产井的周围剩余油丰度大。

3.3 应用效果

2010年以来,根据平面及层间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及时跟踪油藏动态,针对埕东油田目前的生产现状,确定了以补孔、换层、卡封、提液和油井恢复、打更新油井及水井调剖、动态调配为主的剩余油挖潜措施。共实施各类油井措施101井次,累增油1.7*104 吨,水井动态调配等措施86井次,累增油2.2*104吨。

4 结论

(1)将沉积相引入到三维地质建模中,提高了属性插值的合理性;

(2)精细油藏数值模拟细分到流动单元,提高了拟合精度;

(3)合理划分模拟阶段,综合考虑储层物性变化,与常规模拟比较,极大地提高了模拟精度及工作效率,获得了常规模拟所不能达到的理想结果;

(4)及时跟踪油藏动态,指导油田科学开发,保持了油田特高含水后期的高产稳产,有效的控制了含水上升速度。为开展同类型油藏的精细油藏数值模拟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

参考文献

[1]李福垲 黑油和组分模型的应用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2、张一伟.陆相油藏描述.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2]李福垲,由军,陈立生.地质模型网格粗化技术.石油勘探与开发,1996,23(3):76~79.

[3]于东海,任允鹏,王真等.多层系油藏剩余油分布的精细数值模拟技术.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2,5(11): 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