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初中英语教学质量与教学方法、教学改革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潜力,增强学习自主性是素质教学的核心和关键。思维导图是一种发散性的思维工具,可以缩短英文篇幅,提炼英文中心,进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向主动学习方向的转化。博赞(Buzan)将思维导图引入教育行业,让师生体会到了思维导图对记忆单词、阅读理解、写作等的重大意义,为初中英语教学指出了新的发展方向。本文从思维导图的优势讲起,结合初中英语教学难题,提出突破教学颈瓶的相应措施,希望可以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带来帮助。
1.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1.1方法简单,容易学习
思维导图一般是由中心词汇、分支、联系线组成的。文章内容和脉络都可以进行缩短和简化,进而得到正篇文章的结构和支架,最终形成,层次分明、重点突出、逻辑清晰的知识体系。这种方法采用的工具简单,对学生思维逻辑要求不高,比较容易学会,并且提升学生水平的速度比较快,效果十分明显。初中英语教材文章、词汇等比较基础,逻辑思维性较强。只要在教学活动中进行适当的培训,就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完成教学任务。
1.2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
初中学生处于快速成长时期,对知识和世界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在这个思维发展时期进行科学指导、适当练习,就可以实现学生理性和感性思维的协调发展。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线条和图形工具做思维导图,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对文章进行正确理解。初中英语阅读文章分为议论、说明、事物发展史三大类,每一大类都有其比较固定的逻辑思维和行文结构。教师针对不同类别的文章进行有效总结,找出学生的学习难点,不断纠正学生的学习盲点,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惧怕英语、逃避英语的问题。
1.3减轻了教学负担,抓住了重心
采用思维导图进行英语教学可以有效地抓住学习重点,减轻英语教学负担。教师根据教材和学习资料,对英语文章、大纲词汇以及基础语法等几大板块进行有效梳理,制定出不同章节的学习重点和教学内容,让学生的英语知识和思维层层深入,以便不断提升,最终达到一定的高度。根据实验调查,学生掌握思维导图方法学习英语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法。思维导图法的运用需要教师接受相应的培训和实践。这个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枯燥性,需要教师正确对待,提升自己内在实力,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有力帮助。
2.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2.1对初中英语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制作相应的思维导图
教师需要将英语教学内容按照阅读、单词、写作、语法等分为多个板块,对板块的具体内容再次划分,从而得到具有联系、发散性的思维结构。在阅读教学中,抓住文章的文体,找到其中时间顺序词或者逻辑词,At first、next、then、,at last。在单词教学中,将相同或相反含义、用法类似以及是否属于大纲范围的词汇进行有序、循环教学,不断深化学生对基础内容和基本知识的认识和记忆。在写作和语法教学中,教师应该遵循由简到难的顺序,对不同语法现象进行模块化处理,让学生将语法知识和教学模块记忆联系到一起,形成稳定的知识结构。
2.2合理利用思维导图,避免陷入教学怪圈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对文章内容和教学计划进行全面分析,将思维导图和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对其中不方便使用思维导图的文章和教学内容,应采用其他方法进行解决,打破教学活动的怪圈。教师切不可牵强性地运用思维导图,让学生产生困惑,降低思维导图的教学效果。例如:内容复杂的文章和相对独立的词汇就应放弃思维导图方法,改用更加直接的方法分析。教师的教学需要做到有的放矢,传授学习方法,让学生有甄别性、选择性地开展个人学习。只有这样,才不会让思维导图工具变成学生的学习负担,才可以让学生更加轻松应对各种问题。
2.3因材施教,发挥思维导图的灵活性
思维导图是发散性工具,对人们思维的包容性比较强。教师应突破自己对教材的认识,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认知,并针对学生的特殊性进行相应的教学。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独立处理问题,向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扩充自己的思维方法。例如:在如何把握文章内容问题中,学生可以按照时间顺序、事物发展情况以及逻辑顺序等多项内容展开,并且这几种思路都可以将文章内容梳理清楚。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让学生积极动脑,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3. 结语
初中英语教学活动采用思维导图可以简化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英语知识框架,不断突破学生对英语学科的认知。教师应该在课前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导图制作,梳理英语内容,进而为学生提供最有效、最清楚的文章分析方法。此外,教师还应把握教学深度,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参考文献
[1] 东尼・博赞(英). 思维导图宝典[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2] 郭郦萍.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复习课中的应用研究[D]. 上海: 上海师范大学, 2013.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第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