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职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与长效机制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职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与长效机制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之一。就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中存在有效保障机制及激励机制的缺乏、志愿服务形式单一等问题,制约了活动的深入开展。树立正确的志愿服务理念,建立和探索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以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志愿服务 现状 有效机制

近几年,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事业蓬勃兴起,志愿服务已经成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之一。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既使广大学生在志愿服务的实践中受到深刻的教育,思想道德素质得到了提高,也通过他们的行动起到了向全社会展示当代青年学生风采,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昭示团结、互助、友爱、奉献精神的良好效果。

1志愿服务的内涵和由来

志愿服务(Volunteer Service)是指任何人自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它具有自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等基本特征。

志愿服务起源于西方宗教性的慈善服务,但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慈善思想、仁爱理念一脉相承。在当代社会,志愿服务是用实际行动来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是与雷锋精神是相通的,志愿者就是雷锋精神的传承者。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指具有一定思想觉悟、热心社会服务和公益事业的在校大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利用业余时间,结合所学专业,自愿向社会无偿提供服务。

2高职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

以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工程系为例,近几年,在广大青年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中开展积极探索,并在建立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方面的采取了相应措施。

我系制定了《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工程系学生志愿服务管理办法》,并向有志于参与志愿服务的学生颁发一本《应用工程系学生志愿服务储爱卡》,用于登记青年志愿者的服务信息,并以此来评价青年志愿者,调动青年志愿者的服务积极性。为进一步探索学生志愿服务的动机、服务意向、心理诉求以及对志愿服务管理长效机制的认同,笔者专门对学生做了调查。

调查主要以问卷的形式,对象为应用工程系2011、2012级学生。在调查的学生中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对志愿者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参与意识较强;有72.3%的学生参加过志愿服务,一半以上的学生一学期的志愿服务超过20小时以上,志愿服务活动涉及食品安全宣传、爱心助教、爱心义卖、大型活动赛事等,在参与过志愿服务的学生中有80%以上的学生参与过校外志愿服务项目。

调查发现,62.8%的学生对志愿服务表示积极态度,还有一些学生是想参加志愿服务但没有机会;56.1%的学生表示本着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观念来参加志愿服务,并且有60.5%的学生认为参加志愿服务的过程很充实,觉得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在被调查人员中,有45.5%的学生认为目前的志愿服务活动形式简单,以校内劳动和安全文明宣传居多,更多的学生希望志愿服务与所学专业相关,比如参与到食品安全宣传、计算机电脑维修等。63.2%以上的学生希望能够参与大型赛事或活动的志愿服务,希望参与爱心助教服务的占42.6%,希望参与捐助类的占20.8%,希望参与校内劝导员等志愿服务的占10.3%。由此可见,在学生心目中,更倾向于大型赛事和爱心助教类服务的志愿者,他们认为这样的志愿服务更有意义,更有自豪感,在实现服务他人的同时还能积累一些工作经验。大部分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方式是青协或班级组织通知,学生自己寻找的占20.8%,有少数是老师直接通知或网站宣传得知。通过调查,笔者也进一步了解到,55.6%的学生期望通过志愿服务获得荣誉称号或德育奖励,40.2%的学生认为获得组办方或老师的认可是最大的激励,4.2%的学生希望获得小小的物质报酬或纪念品。

调查同时发现,青年志愿者服务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志愿服务的培训不够到位。除大型赛事和活动的志愿服务外,许多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都没有经过正规的系统的培训,往往造成刚开始接触志愿服务的学生,忽视了基本的服务理念和文明礼仪。2)部分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动机不单纯,有的是为了今后入党考核达标,有的是为了德育加分,有的是为了评奖评优,因此,不乏存在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3)服务内容有待进一步丰富。目前学院很多的志愿服务活动科技含量还较低,与专业知识结合较少,没能将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很好地发挥出来。4)服务基地有待进一步巩固和健全。很多学生认为系部固有的服务项目较少,不能满足大部分学生参与的需求,因此有待建立更多地服务基地为学生提供平台;5)管理机制有待改进。尤其是志愿服务评级体制、志愿者心理关爱等有待进一步完善,志愿者更希望社会、学校和同学都能更多认同关爱志愿者服务中的心理。

3建立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探析

通过对学生志愿服务现状的调查分析,结合我系实际工作的开展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立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的思考。

3.1树立正确的志愿服务理念,加强志愿服务的宣传动员。高职院校有关部门,如学院团委等组织部门要通过学院网站、QQ群、微博、人人网等关注度较高的媒体,通过专门的讲座报告,加大对志愿服务政策、志愿服务精神和优秀志愿者的典型事迹等的宣传,要培养学生志愿服务意识和感恩意识,增强大学生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营造健康发展并且浓郁的志愿文化氛围。

3.2建立科学合理的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认证和考评体系。将以往普通的大学生志愿者档案建立电子档案,通过注册和建立电子档案,使得志愿服务成为一种长期性、持续性的工作。志愿者通过注册获得编号,定期认证,使自己的志愿服务工作日积月累,清楚再按。而管理者也可以根据电子档案,清楚查询学生的志愿经历,随时发现志愿者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效果,定期考核、比较,给予不同的星级志愿者的称号。同时,有效提升管理者在重大赛事和活动时选拔优秀的志愿者,稳定专业志愿者队伍,增强工作的连续性。通过建立志愿者的星级评定制度、志愿服务储蓄制度等制度来增强对志愿者的精神鼓励,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推动志愿服务长期健康发展。

3.3建立和巩固志愿服务基地,创新形式,突出品牌。

要深入挖掘志愿服务的精神内涵,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社会民生热点打造一批受欢迎、有特色、影响大的志愿服务工作品牌,有条件地建立一批志愿服务基地。一是围绕学院中心工作开展服务。要充分发挥志愿者在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上的优势,立足校园,在维护校园稳定、深化学风建设、倡导校园文明、传播先进文化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二是围绕社会民生开展服务。要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的专业性和公益性,加强对老年人、残疾人、贫困家庭、外来务工人员、留守儿童等社会弱势群体的服务力度,为他们提供生活帮扶、心理辅导、学业指导、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的生活困难。三是围绕重大赛会活动开展服务。要通过积极参与全国和省市各级大型赛会、活动的志愿服务工作,集中展示志愿服务的良好精神风貌和专业水平,提高学校志愿服务品牌的社会影响力。

3.4志愿服务活动要有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高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成长成才。因此,在志愿服务的引导上要扩大途径,不断渗透课堂,深入校内外社会实践,确实与专业知识和学生本身特长相结合开展志愿服务,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具科学性,综合素质更具提升,个人人格更加健全。

此外,高校有关部门和老师还要不断鼓励关心志愿者的心理,鼓励志愿者的完成效果,做好矛盾的沟通疏导,消除志愿服务中产生的不良阴影,激励学生热爱志愿服务事业。

参考文献:

[1]刘伟.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建设的思考[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9,7(6):14-18.

[2]龙永红 吴晓东.大学生志愿服务:问题、动力及其激励.青年探索.2011,5

[3]孔伟红,艾楚君.高校青年志愿者激励机制的调查与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

[4]郑庆秋 王住.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探析.价值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