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工科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工科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揭示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内涵;从影响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构建工科类高校创新型的学习观、创新型的教学观、创新型的课程体系和创新型学生管理机制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 大学生 创新能力 培养途径

总书记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指出:进入21世纪,世界新科技革命发展的势头更加迅猛,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我们要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造就有利于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要坚持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要注重从青少年入手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积极改革教育体制和改进教学方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鼓励青少年参加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

一、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认识

创新(Innovation)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词,这个词起源于拉丁语。是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的一种超越,只要能在前人或他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有新的事物,或者对既有成果进行创造性地运用,都可以称为“创新”,从学术角度看,首先出现在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J.A.Schumpter)的著名经济发展理论中,他从经济的角度他提出了创新,他认为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生产函数,实现生产要素的从未有过的组合。

创新能力有两种不同的内涵,其一是指国家和企业的创新能力,其二是指个体的创新能力。而我们所提到的大学生创新能力是指个体创新能力,它是一种综合能力,具体包括能力倾向、专业技能、创造技能和人格特征。其核心内容是创新思维和创造性技法。创新思维是运用新颖独特的方式方法解决问题的一种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创新思维具有独创性、敏捷性和求异性三个特性。创造性技法是人类运用创造学的基本理论,为实现创新思维而进行的具有创新价值或新设想能力的创造活动经概括、总结和提炼得出的一些原理、技巧和方法的总称。创造技法具有大众性、探索性和创造性三个特性。

二、影响工科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因素分析

1.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没有根本性的转变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教育部组织高校开展了大规模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建成了一批精品课程,出版了一批优秀教材,成效十分显著。但传统的课程体系并没有多大变化,不同科类的知识依然相互分离,综合性的课程尚不多见,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局面并未有得到根本改善。许多学校还是习惯于增加课程,而不是在课程“整合”、“融合”、“更新”上下功夫。工科类院校的教学方法仍然以教学为主,学生自我体验、自我学习、自由创造与自主创新的环境还不具备。

2.工科类高校的师资队伍素质不能满足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需要

部分工科类高校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没有经历生产一线的实践锻炼,缺乏工程实际经验,很难真正联系工程实际问题开展教学,同时学校也很难主动吸引企业有着丰富经验、适合从事教学工作的工程师进入大学为学生授课。

3.实践教学和工程实训日益弱化

工程实践教学是工科类高校必不可缺少的重要环境,但近年随着高校扩招,部分工科类高校的工程实践教学被不同程度的消弱,有的甚至达不到基本要求,很多学校实验课程的比重下降;多年来一直提倡的自主性、创造性、设计性实验越来越难落实;生产实习时间大幅压缩,学生实习中参观多而实践的少;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由于受条件限制难以大面积开展;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脱离工程实际,更多是纸上谈兵。

三、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

1.构建工科类高校创新型的学习观

工科类高校创新教育学习观作为一种科学的学习观,强调优化学生的学习内在素养和外在学习条件,使学生在学习上掌握学习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为学生的自主持续发展和创新能力打好基础。

构建工科类高校创新学习模式是在创新学习理论指导下建立的学习活动基本框架结构,它通过充分激励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通过诸多要素的优化组合,实现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的共同提高。构建创新学习模式坚持六个统一,即接受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的统一;以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统一;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统一;知识的线性与非线性的统一;学校学习与终身学习的统一;评价的学与能、过程与结果、他评与自评的统一。

2.构建工科类高校创新型的教学观

创新型教学是在创新教育的大目标规范下,教学遵循创新教学的原则,以创新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启发学生的创新动机、树立学生的创新志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传授创新技法、开展创新活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

构建工科类高校创新型的教学观强调以人的生活世界为基础为对象,以关注人的成长为目标,注重过程与结果的协调,注重动态的变化、创造,把教学看成预定与非预定的统一,注重修改、差异,反对权威主义的整齐划一。构建创新型的教学观坚持五个转变,即从“以学会为中心”到“以会学为中心”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转变;从“课堂教学为中心”到“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并重”的转变;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的转变;以“教材为中心”到“以问题为中心”的转变。

3.构建工科类高校创新型的课程体系

课程的定义有许多种,总体分两大类:一是把课程理解为比教学内容更为宽泛;二是把课程理解为教学内容。大学课程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与灵魂,是大学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具体化,是大学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大学课程体系就是由一系列彼此相互关联的各种性质与形式的具体课程组成一体。构建工科类高校创新型的课程体系的原则包含:其一加强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其二增设综合性课程,其三可设创新思维与创造技法、创新设计等方面的“必选课程”,其四设计知识模块和核心课程,科学地规定基础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内容和比例。构建工科类高校创新型的课程体系目标应该包括:知识课程、情意课程、活动课程和自我发展课程。

4.构建工科类高校创新型学生管理机制

工科类高校创新型学生管理是以培养人才为中心,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和科学管理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其内容涉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日常行为管理及就业指导服务、心理咨询等。

构建工科类高校创新型学生管理机制的原则包括:一是注重培养学生管理的民主理念和人文管理精神;二是注重在教育管理中培养和强化大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三是注重以“服务为本”的学生工作理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构建工科类高校创新型学生管理体系内容包括:其一,建立创新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体系,它包括组织体系、服务体系和信息体系;其二,建立适应培养创新能力的导师制和导生制;其三,建立创新型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黄花梁等.创新思维与创造性技法.2007,(0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