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乡村、小镇与县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乡村、小镇与县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有句老话说得好,“藏富于民”。事实上,中国一向也藏元气于民间。什么是民间?民间就是接得了地气的地方。

因为北京中华书局的邀书,最近我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主持人王肖对谈。那天,王肖聊到大陆城镇化对于乡村小镇县城的冲击,颇有感慨。我听着听着,倒想起几个历史人物的出身。

我先想起的,是近代史的三个开创人物。大家都熟,我就不说了;毛的对手,出生于浙江省奉化县溪口镇;至于孙文,原来是个广东中山县翠亨村的村民。他们仨,都是村镇里长大的。

我又想起的,则是《史记》里头打下大汉四百年江山的刘邦一群人。刘邦住沛县丰邑的中阳里,算是个镇民;平日斗鸡走狗、好酒及色。刘邦的大掌柜萧何,一直是沛县县府的公务员,平时当然就在县城里;至于“萧规曹随”那位曹相国曹参,原来就是萧何同事,肯定也住县城。除此之外,韩信是淮阴人,落魄时曾住乡下,投靠了当亭长的朋友,等亭长老婆嫌弃他后,他又踅回淮阴县城,先是遇到好心的漂母,后又碰着要他“F下匍匐”的屠中少年。踏上历史舞台之前,韩信大约都住县城里。

话说,中国文明有个很大的特色,是中央既有着强而有力的大一统,地方又保持极度丰富的多元性。两者之间,看似矛盾,却能同时并存,甚至还互补共生。乡镇也好、县城也罢,代表的,就是中国这种与大一统互补的多元性,这里头,蕴含着绵绵不绝的民间生命力。

这样的生命力,首先是来自于人与自然的联系,其次则源于人与人之间紧密而丰富的关系。大陆有个很好的辞,台湾倒是少用,叫做“接地气”。“接地气”,一方面接的是自然之气,二方面接的也是一种质朴而踏实的充沛元气。中国古代的朝廷,每因历时过久,到了朝代末年,总如人有生老病死一般,会变得情意慌慌、暮气沉沉,这时,能够起而建立新朝、开创新时代,让中国文明再度焕然一新的,恰恰就是一群住在乡村、小镇与县城接得了地气的英雄豪杰。我看毛、蒋、孙诸公,再读《史记》秦汉之际这群人,尽管他们前后相距两千年,但整个中国大地总是有那么一群接地气的人儿,每每就会觉得,有这等丰沛而多元的生命力,难怪中国文明能够绵长恒久、生生不息!

中国有句老话说得好,“藏富于民”。事实上,中国一向也藏元气于民间。什么是民间?民间就是接得了地气的地方。

接得了地气,才能够生生不息。这是我读中国历史最大的心得。

城市不是一个容易接地气的地方,也不是一个容易让人有元气的地方。城市当然重要,也确实有其必要,但是,自古以来,中国文明的根柢、中华民族的元气,一直是深藏在风日洒然的乡村以及人世深稳的小镇与县城里。我们留得住这样的乡村、小镇与县城,就等于留得住那样的生生不息,更等于留得住真正的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