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聋生课堂教学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鼓励聋生大胆求异,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求异性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点,即不拘于习俗、传统的一般答案和解决办法。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聋生打破常规,对产生问题的可能性条件进行多角度的思索,探究不同寻常的答案,而这正是发展聋生的创新潜能,培养他们创新意识的主要途径。如在教学《9加4》这课时,教师引导并鼓励聋生采用不同方法计算。多数学生采用记大数、拆小数的方法进行计算,即先把第二个加数4分成1和3,9加1得10,10加3得13。而有一位聋生在教师的一再鼓励下,突发奇想:9是由于l0减1组成的,9加4变成“l0-1十4先算出10加4等于14,然后再从14减1得13。可见,教师如能激励聋生敢于打破常规,不受教材限制,敢于求异,敢于创新,是非常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的。
二、提倡方法多样化,培养聋生的创新能力
聋生的生理缺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认识范围,妨碍他们了深刻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和正确地掌握定理法则的多种功能,以及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这就造成他们思想僵化,缺乏创新。要改变这一状况,教师就要提倡方法的多样化。如在教学《分数的乘法》中,有一个例题为97×,在授课时教师可以引用分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来计算此题:把97×转化成另一种算式“(96+1)×”,然后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很快得出计算结果17。所以,教师在教学计算题时,不能仅局限于教材怎样教,而要多提供给聋生计算方法,鼓励他们运用多种方法解决数学问题,这样才使聋生对所学数学知识融汇贯通,也才能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
三、运用实践操作,培养聋生的创新能力
聋生喜欢动手操作,他们渴望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得到充分表现,自己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聋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是他们活动欲望得到满足的过程,也是对知识进行探索、理解、应用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在实际操作中发展创新能力的机会。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这课时,可以让学生做一只蜻蜓的模型:先把一张纸对折,画出半只蜻蜓的图,按图形把它剪开,剪开后就是一只蜻蜓,然后教师着重强调“对折是指左右两边形状大小完全相同”。这样就能使聋生理解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并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不断感知,逐步抽象归纳,最后得出结论。通过这种实际操作,可以帮助聋生理解抽象的概念,不仅能培养聋生抽象思维的能力,而且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还能使聋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可谓一举多得。
四、运用口语教学,培养聋生的创新能力
聋生有听力缺陷,因此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缓慢,要想培养聋生的创新能力,要从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入手。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要注重培养聋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聋六年级教材例8:小强和小丽同时从自己家里向学校走去。小强每分走65米,小丽每分走70米,经过4分钟两人在校门口相遇。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我先教学生读题,让他们标出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他们两家相距的米数正好是两人4分钟所走的路程的和。然后让学生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我采用分析法从条件入手,第一种解法:先求小强4分钟走多少米,再求小丽4分钟走多少米,最后求两人4分钟共走多少米,即两人各自走的路程,加起来。第二种解法:教师可以根据已知条件画线段图,然后根据线段图说解题方法。让学生结合图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之后教师用图标出小强4分钟走的路程,再用图标出小丽4分钟走的路程,最后用图标出小强和小丽4分钟共走的路程。第三种解法:教师可以根据算式说说题意。(65+70)×4,65+70表示小强和小丽的速度和,4表示他们两人所走的时间,(65+70)×4表示小强和小丽4分钟共走的路程和。再求小强和小丽每分共走多少米?列式:65+70=135米,求小强和小丽4分钟共走多少米?列式:135×4=540米,列综合算式(65+70)×4,由这个综合算式引出一个公式:(甲速度+乙速度)×时间=路程。在数学课堂中培养聋生语言表达能力非常重要,他们的语言能力提升,抽象思维能力也会跟着提高,进而创新能力也会提高,所以培养聋生创新能力,就要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聋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渗透在教学的方方面面,教师要根据要实际情况,结合聋生的心理特点,善于激发,巧于引导,在教学过程中多鼓励他们创新,多让他们体会创新,努力培聋生的创新意识,不断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作者:李笑瑛单位:福建省龙岩市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