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同冠心病的抗争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患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多年,2004年2月上旬,因病情加重住院治疗。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左降支两处重度狭窄,被迫作了支架植入手术。术后病情虽缓解,但医师的告诫,使我心绪茫然。医师说,支架不能为你心脏上保险,按概率,术后有20%的人血管可能再阻塞。你血压血脂均高,是加重动脉硬化因素,要坚持长期治疗,切不可大意。我又联想到附近几位患者相继去世,心情更为惶恐。
我年届七十,体质虚弱,是个企业普通职工,退休己17载,收入微薄,家境不宽,这种弱势,怎抗今后重负。惶惑中我强迫自己镇定下来,理智对待,振作精神,同疾病抗争。探究治疗调养方法,争取逆转病情,延续生命。医生又给我开了以岭通心络胶囊,目的是抗凝、降压、调脂。
通心络在我的治病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至今我已服用18个月了,它帮我控制了血压,降低了血脂,缓解了心绞痛。而且药价适中,平民吃得起。用后我做了多次肝肾功能检查,结果均正常,它在我市被医疗保险机构列为特种慢性病常用药。
我的四位冠心病病友也服通心络,在一起交流时,他们的感觉也不错。比起手术之初,现在我的身体好了许多,心情也放松了许多,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也增强了许多。这里我要向以岭通心络表一份谢意。
摘自《老年日报》2006.1.19
创造健康向上的晚年生活
我今年62岁,是一名退休教师。1993年夏天的一天上午,我正在给学生上课,突然感到心慌、胸闷、眩晕,竟晕倒在讲台上,经医院检查,诊断为冠心病、心律不齐。虽然经过几番治疗,但是病情仍时轻时重,心慌、胸闷、眩晕等症状仍时不时困扰着我。2004年2月,在一位老医生的推荐下,我尝试着服用通心络胶囊,每天服用三次,一次服用两粒。没想到,服用了一个疗程,病情就减轻了,自己感到又有了精神头儿。一些同龄的老朋友见了我就问:“你现在像换了个人似的,到底有什么秘诀啊?”
说实话,我也没什么秘诀,只不过我在坚持服药的同时注意了自身的保健。
首先,我做到生活有规律。比如,我服用通心络胶囊感觉效果不错,就坚持按时服用。同时做到起居有常,生活作息有规律,每天睡眠七至八小时,保持适当的体重,按时进餐,不多吃零食。
其次,我非常注意饮食的卫生与营养平衡。比如饭前要洗手,吃饭每餐要定量,注意摄取适量的蛋白质,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
第三,我还有意识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退休后就怕没事做,从而产生孤寂之感。为了避免这种消沉的心理状态,我经常帮女儿带孩子、辅导功课、适当做些家务等,让自己的生活既充实又有意义。
另外,我还尽量参加一些娱乐活动。我很爱好音乐、舞蹈、书法等艺术,现在把这些特长重新“拾”起来,经常参加社区组织的文娱活动,不但消除了孤单与寂寞,也陶冶了情操,以上这些,就是我在与病魔斗争中获得的心得体会,借这次征文的机会,奉献给广大中老年朋友特别是与我有相似经历的朋友们。愿我们都能以不服老、不服输的精神,战胜一切病痛,衷心祝愿中老年朋友们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摘自《吉林老年报》 2006年1月17日
退休后我来到北京帮助女儿照看孩子。女儿在一家企业工作,从早忙到晚,所以外孙的学习生活都由我来负责。
照顾孩子虽然很辛苦。但我却感受到充实和快乐。但这种惬意的生活突然在2003年6月13那一天的夜晚被打破了。当时我正在家里辅导外孙做功课,突然觉得舌头发麻,和外孙说话竟然口齿不清了,想站起来右半边身体却一点知觉也没有,外孙呆呆地望着我说:“姥爷,你别吓唬我。你怎么了啊?!”我想说话可是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治病保健康 北京 王 潼
住院治疗了两个多月,危险期过去了,但是却留下了后遗症,右半身偏瘫,只能吃流食,生活不能自理。女儿带我走遍了北京各大医院,吃中药、西药,做按摩、针灸,想尽了一切办法,医疗效果却都不理想。女儿积蓄花光了,受我的拖累,不能够安心工作。外孙也被迫在学校寄宿。我深深地自责,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一向以坚强自诩的我常常以泪洗面。
后来一位朋友向我介绍“以岭通心络胶囊”,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购买了十盒。十盒还没服用完,右半身有了麻痛感,也能简单对话了。经过四个多月的服药加之适当地锻炼,在2004年8月,我终于又站了起来,能独立行走了,说话吃饭也基本恢复了正常。望着女儿、外孙欢愉的表情,我真是由衷地感谢“以岭通心络胶囊”给我带来了健康,给我的家庭重新带来了欢乐。我有信心,只要坚持服药,加强身体锻炼,我一定会完全康复。
摘自《广西老年报》第1098期2006.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