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积极构建农业产业价值链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积极构建农业产业价值链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农业产业是中国三大产业的基础,而其中县域农业的发展可以说是农业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农业经济要取得高效益,需要带动农业各个环节的整合发展,挖掘农业产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构建农业产业价值链,进而推动县域经济的合理增长。本文以山东省东明县为例分析其发展现状,提出更好的促进农业产业价值链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农业产业价值链;价值链的构建;县域农业

产业价值链是价值链在产业层面上的运用,是多个企业价值链的整合,其形成可以有效地实现整个产业链的价值的转移和增值。作为农业集中的县域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对整个经济的推动作用也不可小觑。实践表明,在经济全球化和农业市场化浪潮下,构建合理的产业价值链结构,对提高农业竞争力有极大帮助。

一、产业价值链理论

(一)产业价值链

随着产业分工的形成和发展,迂回生产带来的资本增值,使单个经济单元专注于自身更具价值创造和增值能力的设计、生产、经营或管理的某个环节,促使处于不同环节的经济单元而以某种方式联结起来,形成一个由供给和需求关系联结的通道,最后到达市场和消费者,由此形成以某种效用系统为核心而联结的产业链。

产业价值链把价值链的思想应用到产业层次上,通过将产业链中各企业划分成一些相互分离的活动组织起来,提供一种将产业链价值的整合起来的系统方法,打通各企业的封闭情况,形成一个畅通的、统一协调的价值链系统。

(二)农业产业价值链

产业价值链间的联系同时包括产业间的物质联系和组织联系。前一方面包括种子的生产,作物的大田生产和畜牧业生产,以及农副产品的收购、加工、储藏、运输、批发、零售,最后到消费;后一方面包括种子公司、农户和专业协会、加工运销企业、批发商和零售商、配送中心等各种经济实体和组织机构及其之间的相互联系。

农业产业价值链是将农业生产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通过系统的方法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将上下游各环节整合成链,组成动态的、虚拟的网络,以减少农业生产各环节的成本和时间,在农业生产的每一个过程实现最合理的增值。

(三)构建县域农业产业价值链的意义

县域经济是地方经济中的关键一环,而农业又是其最为薄弱的环节,农业发展要取得本质性的改变,要挖掘产业链的深度和广度,提升农产品的价值量,带来价值增值。同时,由于大部分中小企业不规则的分布于县域及农村地区,制约了县域整体经济的发展。需要用一种合理的方式将这些中小企业整合起来,形成共同的利益机制,通过将农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过程,分解为一系列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增值环节,在不同环节之间,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实现互补,通过良好的组织协作,使整个产业链的综合功能增强,实现农业产业的良好发展,带来更大的竞争力和更多发展机会。

二、构建农业产业价值链的要素

要构建合理的产业价值链,形成产业中价值不断转移和创造的通道,其基本构成要素应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核心效用

产业价值链的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围绕某种核心效用的,即以某一项核心技术或工艺为基础,提供能满足消费者和社会某种需要的效用系统为目标的、具有相互衔接关系企业的集合。其价值活动包括:一是为具有从产品设想到最终市场的产业链所提供的基本价值活动,包括从设计、生产、经营或管理等涉及以某种效用系统为核心而进行的产品设想、开发设计、原材料和零配件获得、技术应用、产品实体的加工制造或服务的实质性提供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而必须进行的营销等经营和财务、人事管理等活动;二是为产业链上基本价值活动提供服务和支持的各种辅助价值活动,如人才培训、金融、信息、中介及法律咨询等活动。

(二)节点

构成产业价值链的节点,包括参与构建产业价值链并具有某种独特价值创造和增值能力的每个企业,它们可能处于同一产业,也可能处于不同产业之中。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价值创造和传递通道,企业通过价值通道实现自己的价值。

(三)节点间的逻辑和结构关系

由于完成核心效用所应用的技术、流程以及节点企业规模及其在产业价值链中的影响力和作用力的不同,因此,在资源配置的不断优化和价值整合中,节点间形成了由这些因素所决定的内在逻辑关系和结构关系。决定了企业在产业价值链中不断寻求更恰当的位置,进而决定产业价值链的形态和价值增值方式。

(四)价值运行机制

任何产业价值链都应具有能够促使价值链条不断运行的内在机制,包括充分的信息交换、投入要素的自由组合和变动、各节点在各环节提供能被市场识别的价值、核心效用在市场上持续有效等。

三、东明县农业产业价值链的构建

(一)东明县农业产业发展概况

东明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是典型的平原地区。近些年来,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推动农业产业的发展。从农业产业的生产水平、加工水平、市场规范程度等方面来讲,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总体来看,东明县的农业产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现阶段的农产品品牌,大部分尚是初级产品或初加工,规模小、范围小、产品附加值不高,缺少地区特色。企业单纯的自组织生产,企业间的缺少合作,分工不明显,产业价值链条尚未构建起来。

(二)构建东明县农业产业价值链的具体措施

1、利用地区特色,发挥核心效应。县域产业主要基于县域要素资源而发展,其农业产业价值链应该选择能够发挥本地区农业产业固有优势,并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产品或环节来提高竞争力,突出产业发展方向、发展路径和发展模式等方面上的特色[2]。

东明县在发展路径的选择上,应深度开发和提升农业产业,避免只停留在“土特产”的层次上。不断做大做强,使产业特色不断增值。首先,产业价值链各环节的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分解和整合,逐渐拉长农业产业链。打造更加专业化的企业,使在产业链上某环节建立了竞争优势的企业分离出来,使特色品的加工程度不断提高;具有某种优势的企业重新整合,构成新的价值链,在原来特色产品的基础上衍生出新的产品或效用。

2、合理组织节点,构建动态网络。产业价值链上中下游的企业和组织是建立在密切协作基础上的。如今的竞争不是单个企业间的竞争,更在于是产业价值链之间的竞争,产业价值链各节点上的组织成员,不仅要考虑自身的增值,也要考虑整个价值链的增值。只有将产业价值链的上下游各环节进行整合,组成一个动态的、虚拟的网络,才能真正做到降低各环节的运作成本,使网络的每一个过程实现最合理的增值。

由于东明县个体经济思想的根深蒂固,在发展过程中有利有弊,发展初期,个体经济有利于扩大农民的积极性,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但到后期,个体经济毕竟发展空间有限,不利于形成规模经济。现存的企业大多是各自为营,缺乏沟通,不利于产业价值链的网络联盟。以后要更多的关注个体经济的合理发展,限制农产品加工不规范的现象。关注有发展潜力的农业大户,促进已有企业的分工合作,使涉农企业和农民的发展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构建合理的合作联盟。

3、不断优化整合,实现价值创新。由于区域和产业环境的不断变化,避免不了带来有可能打破产业价值链动态平衡的因素。例如,需求市场的变化导致核心效用的拓展,形成产业链和产业价值链的延伸;技术环境的变迁导致链外企业不断加入,形成价值链上新的环节和节点,使价值链的内在结构和逻辑关系不断优化;节点企业对经济的追逐而进行的创新,导致企业可以在产业链之间位置的调整等等。

产业价值链正是在产业链的结构下遵循价值的发现和再创造过程,通过统一规划,将之前缺乏联系的相关企业整合起来,理顺各价值链之间关系,协调各企业的价值活动,不断地对产业链价值系统进行设计和再设计,使价值链系统保持动态平衡。同时作为节点的企业必须调整自己的价值链,打通企业之间的价值壁垒,保持信息畅通,不断优化创新。

4、畅通信息渠道,提供技术保障。农业产业价值链的管理,要以建立畅通的信息渠道为依托,以信息技术为保障,使信息具有及时性与可预见性,最大限度的减少库存量和资金占用,引导供应和需求达到平衡。只有保持必要的信息畅通,才能使价值链上的成员协调一致。

5、利用多种方式,拓展产业价值链。东明县的农业产业发展要构建合理的农业产业价值链结构,实现产业链上的价值转移和增值,实施开放式战略,拓展产业价值链的发展空间。农产品加工企业在生产、销售的过程中,都应该努力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寻找适合自己的、有发展前景的产品,保证农产品的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再度增值。在营销渠道和方式上,应拓展业务,利用多种营销方式推广业务。可以实行农超对接等、贸易批发、扩大销售渠道、开拓广阔外地市场,向各饭店、超市等输送货源等。首先利用好本地市场。东明县本身是厨师之乡,随着政策对于厨乡文化的支持,相应的餐饮业、服务业、连锁超市等随之而来,农产品加工企业可以利用此机会,把自己的初级产品、加工产品,与餐饮企业形成订单合同,成为其稳定的蔬菜、粮食、果品等的输送来源。其次,积极扩大外地市场,利用国家、地区的发展政策,发扬东明县自身的优势及奋斗精神,寻求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空间。另外,利用黄河沿岸滩区,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使其更多的带动农业经济。

农业产业体系的完善,对于全面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合理地构建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使链上每个环节都增值、每个主体都收益,才能带动个体和企业的积极性,创造更多的效益,东明县应该通过进一步构建和规范农业产业价值链,完善价值链管理,形成有利于农业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