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拉萨药王山及其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拉萨药王山及其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药王山在布达拉宫广场正西,与布达拉宫所在的红山咫尺相对,海拔3725米(拉萨海拔3648米)相对高度77米。藏文史料中记载,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建王宫时曾架设铁索桥连接两山,表明早先两山的间距很小。过去没有公路的时候,两山脚下相连的地方建有一座白色过门塔,是旧日拉萨城西郊的门户,往来于布达拉宫和罗布林卡之间时需从此穿行。进入60年代以后,为了拓宽城市道路,拆掉了过门塔,一条宽阔的大道从两山之间穿过,将两山分隔开来。一些虔诚的藏传佛教信仰者虑及神脉被阻断,便用长长的经幡将两山牵连在一起,五彩纷飞的空中桥梁飞架南北,成了拉萨一道亮丽的风景。前几年扩建布达拉宫广场时,昔日的过门塔又被复建在原址,深受僧俗大众欢迎。

药王山的藏语名称直译为金山或铁山。17世纪末,第巴・桑结嘉措为发展藏医,在山上修建门巴扎仓(医药院),从各寺选拔部分喇嘛来此学习藏医药知识。里面供有蓝宝石的药王佛像,故称为药王庙,又叫药王山。药王

山现已成为游览胜地,每天前来寻秘的朝圣者络绎不绝。

查拉鲁普石窟

查拉鲁普地处药王山东麓陡峭的山腰上,是一座造型奇特的洞窟式小庙,开凿于唐初。

窟内呈不规则长方形,高不足3米,最宽处只有5米多,面积约27平方米,洞口有一中心柱,中心柱与洞壁之间是狭窄的转经廊道,廊道两边排列有石刻造像69尊。众多造像中,转经廊北面石壁上的松赞干布、文成公主、赤尊公主、禄东赞、吞弥桑布扎造像最引人注目,虽然高度都不盈二尺,但据信都是公元7世纪的原物,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研究价值。它不仅为研究历史上众多的摩崖造像、泥塑像、壁画、唐卡提供了断代依据,而且对全面认识我国古代的石窟艺术全貌有重要意义。

藏文史书《智者喜宴》记载,该石窟是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时代开凿的。据说藏王松赞干布的木雅妃玉雍萨在查拉鲁普山崖上雕刻大梵天神像,用盐作为工匠的报酬,掘崖粉一升,给盐一升。接着,又在石窟里开凿了转经廊道。经过一千多年的风风雨雨,中间几经兴衰,这座拉萨地区罕见的石窟寺庙至今仍然保存完好,向广大佛教信众开放。

相传石窟顶上的山崖是文成公主思念家乡时向东方朝拜的地方。

药王山摩崖造像

的摩崖造像众多,其中最著名一处在药王山。

造像主要分布在药王山南面的石壁上,长约两千米,大大小小的佛像数以万计,密密麻麻,小的精巧细致,高不盈尺;大的高达数米,气势恢宏,人称“千佛崖”,是拉萨有名的一处室外景观。

这批造像中凿刻年代可上溯到吐蕃时期,相传最早的造像是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时期的作品。据五世达赖喇嘛所著《王臣记》记载:松赞干布曾令人在此造像并刻六字真言等。千百年来,人们不断雕凿添加,时至今日,仍有人在不断地往石壁上凿刻新的造像。

作品形式可分为佛像和文字两种,其中尤以佛像最多。佛像主要由诸佛、菩萨、明王、护法、供养天和藏传佛教的历代高僧大德组成。释迦牟尼、五方佛、三世佛、观音、普贤、金刚手、弥勒、除盖障、地藏、虚空藏、吉祥天女、大威德金刚、大黑天、宗喀巴、历辈达赖、班禅等构成了其中最为主要的内容。文字以六字真言为主,同时包括一些佛经内容。作品粗犷质朴,大都色彩明丽,多出自民间云游艺人之手,但其中不乏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的佳作,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千佛崖前面有多处玛尼石堆,是众多朝拜者留下的。药王山地处拉萨的大圈转经路上,每日来这里的朝拜者众多,玛尼堆也特别高大。每逢藏历四月萨嘎达瓦节时,转经路上人潮滚滚,千佛崖前摩肩接踵。

“格萨尔拉康”――关帝庙

由布达拉宫广场向西步行30分钟、药王山北,有一座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关帝庙,因为坐落在磨盘山,藏语叫巴玛热,所以也叫磨盘山关帝庙。

所谓“关帝”,是历史上被封建统治阶级神化尊奉的一个偶像,本名关羽,字云长,是三国时期蜀汉大将。后来封建统治阶级大力宣扬他的重义忠君思想,并加以神化。蜀汉后主刘禅景耀三年(公元260年)封为“忠惠公”;北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加封“武安王”;至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晋爵为“帝”,四十二年(1614年)又敕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清顺治九年(1652年)敕封“忠义神武关圣大帝”。随着统治者不断加封,兴起到处为其修建庙祠之风,元代以前多称“武庙”、“关王庙”,明清之后多称“关帝庙”,或称“帝君庙”、“关圣庙”。

磨盘山关帝庙坐北朝南,依山而建。以关帝庙主殿和文殊殿为主,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大门两侧各有一塑像。大门内是一方形庭院,东西两边为二层楼房,底层为僧舍,楼上是客厅。从庭院北边登上12级石阶,便是关帝庙正殿。硬山式屋顶,上覆红琉璃瓦,四角有飞檐,屋脊两端装有红陶鸱尾,内部为抬梁式木结构,外部藏式石墙,殿前有一檐廊。正殿宽12.5米,进深9.7米,主供关羽塑像,还有张飞等人的泥塑。关羽的塑像风格略同内地,身材魁伟,手持大刀,十分威武;张飞塑像则黑面狰狞,形象可怖。文殊殿位于正殿后面,藏语叫做“绛央拉康”,主供文殊菩萨,两边塑金刚持和千手观音。

院中有乾隆五十八(1793)年所立大将军福康安亲自撰文勒石的《磨盘山新建关帝庙碑》,记述了清朝遣兵进藏打败廓尔喀入侵者的经过和修建关帝庙的经过。廓尔喀,是尼泊尔的一个古代部族。1788年,廓尔喀因商人的税收问题,出兵,占领了济咙、聂拉木、宗喀三个地方。1792年第二次武装入侵,占据了聂拉木、济咙,抓走噶伦丹津班珠尔,进而侵入日喀则,大肆抢掠财物、金银、粮食和牛羊,僧俗人民经济损失十分严重。于是清朝政府任命福康安为大将军,率领清军进藏,打退了廓尔喀侵略军。磨盘山关帝庙就是当时修建的。

关帝庙正殿壁上尚存许多挂匾的钉钩,原来悬挂有清朝至民国间所献匾额约50余方,后多流散民间。文物部门已经征集到其中一部分,包括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的“四海永清”匾、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的“忠义宣昭”匾、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的“乾坤正气”匾,以及已被锯残的“共仰忠谟”匾和“竣格于天”匾等。

新建磨盘山关帝庙之前,在地处拉萨北郊色拉寺东侧的清军大本营“扎什城军营”附近建有一座关帝庙,叫扎什城关帝庙,这是拉萨当时唯一的关帝庙。及至乾隆年间,因此庙已凋敝不堪,“不足以观瞻”,于是“度地磨盘山”,建了新庙。后来,扎什城关帝庙被毁弃,其址正是今查结寺所在地。“查结”与“扎什”是同音异译(藏语意为“吉祥”),说明二者之间的关联性。值得注意的是,查结寺以其东面配殿中的查结拉姆(吉祥天女)而闻名,民间传说这位爱憎分明且很体恤民情的女神来自内地,非常灵验。因此,时至今日,每天前来朝拜的人群仍是络绎不绝。历史地看,查结寺的形成与扎什城关帝庙的联系,以及人们对查结拉姆女神的信仰,有着耐人寻味的历史渊源和文化成因。

磨盘山关帝庙、扎什营关帝庙及其相关碑刻,不仅是研究清朝在藏施政用兵的重要历史文物和文献资料,也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御外侮、保卫祖国神圣领土的历史见证。关帝庙在拉萨的历史变化,折射出民族文化交流的又一个侧面,也说明这座城市民族的多样性和宗教的多元性。

有趣的是,藏族人民都不约而同地习惯于把建于藏区各地的关帝庙沿称为“格萨尔拉康”即格萨尔庙。这大概是因为庙中塑立的关云长(也有人认为是张飞)貌似藏族人民心目中的英雄格萨尔王吧。在拉萨,“格萨尔拉康”的地位很特殊,很多信徒到关帝像前抽签占卜吉凶,决断疑难。人们还把许多母鸡送到关帝庙前放生,寺庙周围常常出现鸡群争食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