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多媒体教育资源融合的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多媒体教育资源融合的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随着教育全球化与信息化进程的发展,如何提升高校信息化教学水平是关系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及大数据背景下媒体教育资源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结合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现实需求,可以采取一种基于多媒体资源融合的高校教育信息化教学新模式。这一模式一方面能够有效地实现“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四要素的有效融合,另一方面也为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教学理论与应用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尝试。

[关键词]资源融合 教育信息化 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3-0053-03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在诸多行业中的广泛应用,教育信息化问题已经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1] [2] [3]在当前教育国际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高校是培养具有人格高尚、思想独立、思维创新的未来人才的殿堂。信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强烈需求,而教育的本质是培养满足多元化社会需求的各类人才。因此将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有效对接与融合是高等教育改革的现实需要。美国新媒体联盟(NMC)和美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协会(ELI)的《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4高等教育版》指出,新兴的信息技术正在加速高等教育模式的变革。[4]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主要是从教育学的角度、心理学角度以及社会学角度构建教育模式。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鲜明的时代性和社会性特征。本文主要结合目前的信息技术现状,提出一种基于多种媒体类型融合的高校信息化教育模式,并结合安徽师范大学的信息化教学实践,给出了具体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学实践与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应用案例。

一、目前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现状及分析

针对社会环境、学生群体的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教育部颁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指出,高等教育信息化是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和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创新前沿。而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从而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在信息化背景下,学习主体的自主性、差异性、时间碎片化等个体学习需求,以及教育者的知识创新与知识引领的职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呈现。在国际教育信息化大潮的推动下,开放课程、MOOCs、云教育资源、精品课程等教育模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运用。[5]从形式上说,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教育资源、教育工具,优化了学习环境,同时也使高等教育的运作模式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信息化教学模式主要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教学模式可按教学阶段划分为“课内整合教学模式”与“课外整合教学模式”两种。为了实现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构想,我们国家实施的一系列重大工程和政策措施,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已取得的成果包括:面向全国的教育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初步形成;数字教育资源不断丰富,信息化教学的应用不断拓展和深入;教育管理信息化初见成效;网络远程教育稳步发展。与此同时,高等教育信息化也面临诸多的困难和挑战:1.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信息化教学激励机制尚未形成;2.如何消化并吸收国际化的教育理念与教育信息化的创新模式;3.如何进一步发挥教育信息化对于高等教育变革的促进作用。尽管国内外关于信息化教学模式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但是,在物联网、云计算及大数据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在教师自身职业化发展的需求以及高校自身发展的双重需求下,高校教师迫切需要掌握信息化教育模式,否则就难以胜任高等教育的教学任务。高校以教师为中心、“黑板+粉笔”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面临着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冲击。

事实上,已经推广应用的精品课程网站、教育云平台、网络学习社区等信息化教学模式不仅形式新颖,而且教学理念先进。特别是由Google和IBM倡导的云计算技术正在为高等教育构建了一种新的教育资源丰富、学习方式自主的教育模式。高等教育借助于云教育实现了教学无处不在和无时不在的局面。提高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是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明确要求。本文主要结合我校现状,通过调查部分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实践,提出了一种多类型媒体融合的教育信息化新模式。

二、基于多类型媒体融合的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模式

信息化教育是指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育形态。教育信息化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它更多的是应用模式、应用方法的问题。根据教学的内容与手段,信息化教学模式具有7种不同的类型。如图1所示。

多种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形式,实现了师生、机器与资源之间的有效互动。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不同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组合。由于教学模式较为抽象,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信息化教学分层结构,如图2所示。提出的分层结构主要包括几个层次: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信息化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课堂教学和信息化教学评估。

由于信息化教学资源具有海量性与动态性的特征,因此,信息化教学资源主要由三大类组成:教学媒介、本地资源和网络资源,每一类又有不同的资源组成,如图3所示。

有效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依赖于如何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基于教学内容进行具体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激励学生利用信息化环境进行协作探究、解决实际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协作能力。由于高等教育的教学活动具有鲜明的开放性与探究性,在进行基于多媒体融合的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精心选取教学资源,并根据一定的教学原则,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资源的汇聚与设计,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信息化教学的应用实践

根据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部署,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的评估框架中包括一项基本内容: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方法、内容创新应用情况。在具体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实践中,我们主要采用三级模式:校级模式、院级模式以及班级模式。在校级模式中,主要通过与不同的互联网内容提供商之间进行合作,为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丰富的开放教育资源。如专题教育视频、网上学术报告厅、公共基础课程的云计算教学资源池等。在院级层面,主要开展两个方面的信息化教学实践,一是由教师主导的课程信息教学服务平台,具体包括学科竞赛资源平台、本科生毕业论文管理平台等。在班级层面主要通过搭建资源上传与下载FTP服务器、QQ班级课程学习群、微信交流平台、QQ群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在实施和应用信息化教学模式过程中,信息化课程教学设计是教学模式中的核心内容。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仅需要前期的详细设计,同时也需要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6]教育心理学家Slavin通过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系统分析,提出了有效教学的QAIT模型(其中Q,I,A,T分别代表教学质量、诱因、教学的适当水平以及时间)。由于QAIT模型是一个系统抽象的评价模型,对于我国具体的信息化教学评价并不适用。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实用的信息化课堂教学评价参考表,如表1所示。评价指标包括:教学设计、内容呈现、技术应用以及创新与实用四个方面。

从已有实际运用效果来看,我们采用的信息教学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提出的信息化评价评价参考表能够实现信息化教学评估的定量计算需要。

四、结语

随着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呈现出多元动态的局面。为了进一步通过信息技术优化传统课堂教学,需要深入研究有效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时代性,教学方式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并最终达到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标。本文结合我们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基于多媒体融合的信息化教学模式,这一模式一方面能够有效地实现“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四要素的有效融合,另一方面也为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教学理论与应用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尝试。

[ 注 释 ]

[1] 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 唐翠兰.自我效能理论下信息化学习资源设计与实践[J].韶关学院学报,2014(4):99-104.

[3] 陈莹,臧晶晶,李兆君,高铁刚.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4] Johnson,L., Adams Becker,S.,Cummins,M., Estrada,V.,Freeman, A., and Ludgate,H.(2013). NMC Horizon Report > 2013 Higher Education Edition.Austin,Texas:The NewMedia Consortium.

[5] 王杨,严远亭.基于P2P技术的云计算教育服务平台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教育,2010(16):147-150.

[6] 高铁刚,王馨,寇海莲.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评价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