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中美情景喜剧中人物形象塑造异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中美情景喜剧中人物形象塑造异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旨在对中美情景喜剧中人物的塑造进行初步的比较。在表现对象的选择上、在塑造喜剧人物的艺术策略上、在演员的表演风格和特色上等三方面存在的异同作出探讨。

关键词:中美;情景喜剧;喜剧人物;比较

喜剧作为艺术大家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普列汉诺夫就这样说过“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情,也表现人们的灵魂,但是并非抽象地表现,而是用生动的形象表现,这就是艺术最主要的特点。”[1]在情景喜剧中,人物充当着喜剧性枢纽的重要地位。它作为叙事的中心,所有的喜剧情节都要由它延伸而来;它是语言的载体,人物的妙语连珠也要借助它来传达出来;同时,它又是情景喜剧中的主体。和正剧中对人物的刻画相比,喜剧中主要人物的个性相对单薄。

一、中美情景喜剧表现对象比较

(一)共同点:有缺点的、生动的小人物

在中美情境喜剧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各异,但大都是不完美的小人物。例如,《老友记》中的六个好友完全就是普通人,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着这样那样的不足之处。比如瑞秋的大小姐脾气,莫妮卡的强迫症,罗斯的古板,乔伊的粗线条和傻里傻气,钱德勒不爱负责任,菲比的怪异性格等;《爱情公寓》中曾小贤的爱管闲事、优柔寡断,胡一菲的极度强势、得理不饶人,子乔的胆小怕事,美嘉的大大咧咧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尽管这些人物在性格上都有着各式各样的不足,但他们并不是惹人反感的坏人,而且也不会做出十恶不赦的事情;相反,他们身上的小缺点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饱满和立体,也更真实、可爱;此外在情境喜剧中,人物身上的缺点往往是产生喜剧冲突的关键点。

总之,情境喜剧中的人物角色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反面人物,里面的主人公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性格缺陷甚至奇葩的生活习惯,但绝对不能有人格缺陷和公德丧失,角色之间的矛盾冲突是由于个人性格差异导致的,但决不会造成势不两立、无法调和的矛盾。从中美情景剧的表现对象来看,情景喜剧中的人物就是这种个性鲜明、优缺点突出但没有丝毫攻击性的小人物。

(二)不同点:中产阶级众生和小市民群像

美国的情景喜剧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多刻画的是中产阶级众生和小市民群像。首先,在人物的阶层上,美国情景喜剧的主人公包含了中产阶级的各个阶层以及各行各业的人物。比如在经典的剧作《老友记》、《欲望都市》中,男女主人公是典型的美国中产阶级代表,工作场所大都是在金融圈、法律圈、时尚圈等,经济状况良好,生活无忧无虑;其次,以性别这个角度来分析,男性与女性都是刻画的重点对象。而且,女人似乎受到更多的偏爱:美国情境喜剧中有一批专门以刻画职业女性的生活圈为主的电视剧,如《美国国务卿》、《实习医生格蕾》等,分别塑造了迷人、独立的职业女性形象。再次,以种族的角度来看,美国的情境喜剧虽多以表现白人形象为主,但黑人形象也在美国情境喜剧人物中熠熠生辉。如《破产姐妹》中的黑人收银员就是一位很出彩的人物。

除了题材范围广泛,表现对象涉及全面以外,美国情境喜剧还着重选取那些可以成为茶余饭后谈资的、人们所关注的人群作为表现对象。在《老友记》中,六个老友的表现风趣且富有魅力,这不仅是因为演员高超的表演,而且还因为这六个角色代表了当下六种人们感兴趣的人物:有钱的医生的漂亮女儿瑞秋,多才多艺的新女性菲比,乐观的小演员乔伊,古板的恐龙专家罗斯,等等。此外,美国情境喜剧还突破世俗禁锢,创作一些作为敏感话题的少数人群,比如同性恋人群。当然,创作者对同性恋采取了理解的态度及自然的描述方式。在《老友记》中,罗斯的前妻就是一位女同性恋,当罗斯发现前妻口中的“好闺蜜”实则是她的伴侣之后大吃一惊,后来还是理解了她们,并愉快的与妻子离了婚。

“与美国情境喜剧致力于勾勒色彩斑斓的中产阶级众生图像不同,中国的情境喜剧在表现对象的选取上呈现出现了范围单一、题材有限的特点”[2]。中国情境喜剧所倾力刻画的主要是中下层市民的生活,《家有儿女》是其中的代表作。这部剧中的“家”是一个重组家庭,爸爸是一位儿童作家,兴致来了还写写剧本;妻子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护士,工作之余就围着孩子和锅炉转。姐姐小雪成绩优异,但难免有点骄傲和叛逆,第二个孩子刘星不爱学习,却也幽默机灵,最小的弟弟小雨聪明可爱,却也时不时地调皮捣蛋。这些都是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人物形象,是北京千万家庭中最平凡的一户。

二、中美情景喜剧喜剧人物塑造手段比较

(一)相同点:“扁平化”的塑造手法

中美情景喜剧中对人物的塑造大都运用了扁平化的艺术手法。也就是说,情景喜剧人物总是以简单化、平面化的特征出现。具体说来,也就是找出人物个性中最突出最显眼的那一点,并加以喜剧化的放大和渲染,使得这一点成为区分此人物角色和其他角色的显著分水岭,成为这个喜剧人物的性格标签。

扁平化的人物首先来自于与众不同的个性的突出表现和渲染。《绝望的主妇》中的嘉比漂亮、性感、幼稚,同时又高傲自私。她婚前是纽约风光的模特,并经常把自己曾登《Vogue》杂志挂在嘴边。她嫁给有钱的老公之后继续沉迷于奢华物质享受中,并且对自己的自私感到理所当然。虽然后来嘉比历经家道中落、又东山再起的过程,她性格中的缺陷有所收敛,但是本质依然没有变化,就像她自己说的那样,“我就是很自私啊。”漂亮、自私,成为她的性格标志。

而马大姐最典型的性格标签就是一个字:闲。马大姐是单位的下岗职工,人“闲”下来了,心可没闲着。闲下来的马大姐开始操心邻里之间的鸡毛蒜皮,她的这份热心肠却常常好心办坏事,在不知不觉中给家人和邻居带来一些尴尬,喜剧效果由此产生。

(二)不同点:喜剧人物的人性深度比较

诚然,情景喜剧中对人物的塑造大都运用了扁平化的艺术手法,但是扁平化的人物并不是不会思考、没有个性的机器人。“有内涵、具有丰富性的人物才是鲜活的、真实的。因此扁平人物一样可以具有人性的深度,他们面对艰难的抉择时也会挣扎和纠葛”。[3]就这一点来说,中美情景喜剧在创作中表现出了很大的差异。

中国情景喜剧中的人物倾向于脸谱化,他们身上缺少个性十足的魅力。如《闲人马大姐》中的马大姐、《我爱我家》中的老傅等。再比如《家有儿女》里面的姥姥和爷爷,这两个角色的性格从一开始被剧本设定好之后就一成不变了。姥姥娇惯孩子,对孩子百依百顺,从来不会打骂孩子。而爷爷对孩子的教育倾向于军事化管理,强调无规矩不成方圆。姥姥和爷爷碰面的时候就一直在“死磕”,谁也不服气谁。他们的性格中并没有很强的个性魅力,和日常生活中大多数观众的长辈一样。所以中国的情景喜剧中对人性深度的描绘并不是很深刻。

在美国的情景喜剧中,其主要人物往往是既有鲜明的个性又具有一定人性深度,比如《老友记》中的莫妮卡、《老爸老妈的浪漫史》中的泰德等,从这些人物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放大的个性与丰富细腻的内心得到了和谐统一。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人物在剧中不再只是扮演引人发笑的喜剧性人物,而是拥有了一定的人性深度,这也丰富了剧中人物的舞台形象,增强了人物的艺术魅力和戏剧张力。

从一个个经典的喜剧人物形象上,我们可以看到中美情景喜剧在塑造手段上有一定的相同,但是美国情景喜剧更注重情景喜剧人物的内心勾画,“这一点对于情景喜剧营造戏剧性来说具有不可替代的美学意义。具有一定人性深度的人物给情景喜剧带来了更多的人生思考和人文关怀,这大大增强了情景喜剧的审美格调”[4]。

三、中美情景喜剧人物表演风格比较

情境喜剧的表演既需要所有演员夸张的肢体动作和面目表情,又要注意到这种夸张不能突破一定的“度”,不能给人虚张声势、虚假空洞的感觉。[4]而对于这个表演的“度”来说,中美两国的情景喜剧演员在创作时既有着相同之处但同时也具有很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