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特立独行”的海丝之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特立独行”的海丝之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萧春雷

人文作家,民间学者,资深媒体从业者。

推荐线路:李贽故居 草庵 y埔渔村 九日山

线路主题:猎奇

旅行时间:2-3日

“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总有那么一点点和中国传统文化不一样,而这些不一样的地方,正是海丝给这座城市留下的最宝贵的遗产。

因为从事媒体工作的关系,我从几十年前就开始陆陆续续地接触跟海丝相关的文化。泉州我去了许多次,每去一次就有更深一点的了解,也成为了我现在重新发现海丝最重要的素材。

泉州在海丝上最大的魅力,在于这片土地与传统中国文化的不同。许多人关于海丝的理解停留在纸面上,而如果将整个视角放大到历史的时间线上,我们则会有不同的收获。

在整个中国海洋对外通商的历史上,最重要的有四个港口:泉州、广州、明州(今宁波)还有杭州。在历史上,广州一直是最大的港口,一直到宋元时期才被泉州超越。说来有几个原因:第一,南宋定都于杭州,离福建非常近。有交通上最直接的便利,让城市的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第二,在南宋末年最辉煌的时候,在蒲寿庚家族的手中,泉州被经营得非常成功,而也正是因为当时历任泉州太守成功的“对外招商”,让泉州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王朝统治的政策改变,与泉州的区位优势相结合,对这片土地产生了不一样的影响。泉州人热衷于经商,也带着浓浓的海洋文化气息,不同于传统中国文化中“农本商末”的思想,泉州人认为能挣钱就是硬道理。一直到现代改革开放之后,泉州虽然没有政策上的支持,依然有这么多的民营企业,在我看来,这就是海洋文化对现代泉州最重要的影响。即便现在我们看来在历史上中断了的海洋文化,到了明朝也产生了不一样的拐点。安平港的崛起、海商的出现,都是海洋文化发展到很高峰的一个体现。而这些文化,在整个中国的版图上,只有闽南地区是最特别的。

到泉州来看海丝,要看古迹、看文物,更要想到,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总有那么一点点和中国传统文化不一样,而这些不一样的地方,正是海丝给这座城市留下的最宝贵的遗产。

萧春雷的海丝猎奇之旅

李贽故居

特立独行的反叛者

鲤城区南门万寿路

在萧春雷看来,看李贽故居不是去看房子,而是站在李贽居住过的房子里,想象李贽这个“特立独行的怪人”生活的那个社会。李贽出生的年代海禁已经开始,但泉州自由开化的风气已经形成。作为中古自由派的鼻祖,李贽是“离经叛道”的。在社会价值导向方面,批判重农抑商,扬商贾功绩,倡导功利价值。在儒家文化占据主导地位的明朝时期,李贽的哲学形成,与泉州的开放有着重要的关系。

草庵

被弘一法师错认的摩尼佛

晋江华表山南麓

草庵始建于宋代绍兴年间,是世界上现存唯一的摩尼教遗址。摩尼教虽不为人所知,它的俗称“明教”却在金庸笔下被发扬光大。公元3世纪中叶在波斯创立,唐武后延载元年(公元694年)传入中国。草庵一直到建国后才被历史学家证实为摩尼教遗址,之前一直被当作佛教寺庙。摩尼教供奉摩尼光佛,一说弘一法师在草庵居住时,也没认出它的“真实身份”来,还将它作为佛祖祭拜。

y埔渔村

为何簪花y埔女

丰泽区东海片区法石社区

y埔渔村位于泉州市区东海,位于法石古港附近,从而形成了规模庞大的渔村。现在的y埔依然以渔业为主,海神妈祖是这里的“境主”,每年冬天都会举行盛大的妈祖巡境仪式。而萧春雷觉得最为有趣的莫过于y埔女,萧春雷曾经出版过惠安女研究的著作,y埔女与惠安女有几分相似,头戴簪花,有属于自己的传统服饰,但是因何而起,至今仍没人能给出有考据的答案。

寻访古窑口

黄明珍

泉州市博物馆陈列部主任

推荐线路:德化窑 南坑窑 磁灶窑

线路主题:陶瓷

旅行时间:2-3日

“我想,对于我们专业研究人员而言,这就是‘海丝’和陶瓷对于我们最重要的时刻吧。”

这条寻访古窑口的线路出现有些机缘巧合。2008年时,中国古陶瓷协会的年会在泉州举行,年会当时是主办方与泉州博物馆合办的,我刚好参与其中。作为其中的一个项目,我们策划了这样一条“寻访古窑口”的线路。如果从窑和陶瓷的专业角度上看,这条线路是很权威的,线路中所选取的三个古窑:南坑窑、德化窑、磁灶窑,都是泉州最具有代表性的窑址。

在许多人眼里,参观古窑址可能是一件很无聊的事情。但如果事先对陶瓷和窑址有所了解,这条线路便会变得活泼生动起来。我走完这条路线最大的感触是:“丝路”也被称为“茶瓷之路”是有原因的。当时瓷器远销海外之后,许多人以拥有中国的瓷器作为财富的象征。同样是产自泉州的陶瓷,三个窑之间依然各有不同,釉色是最大的区别。德化窑和南坑窑宋元时期是生产青白瓷,德化窑明代最出名的白瓷,清代是青花瓷。磁灶窑宋元时期主要生产酱釉小口瓶和绿釉军持。不论是哪种瓷器,在质地和工艺上都是世界顶尖水平。

而在这些窑址中,名气最大、且目前还仍在继续烧制的,莫过于德化窑。德化窑在历史上的重要影响不再赘述,德化瓷器的外销,直接影响着福建几大港口的兴盛。早至汉唐时期福州港的开辟,到宋元时期泉州港的兴盛,再到明代福州港的继续发展,以及清代厦门港的兴起,德化陶瓷都是这些港口的重要输出品。可见陶瓷对于泉州、或是对于海上丝绸之路的意义有多么重要。

带了许多人走这条线路,每一次都有不同的体验。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年冬天带人到德化去找窑址,那天下着雨,天气比我想象中还要冷。窑址在山上,路上坑洼泥泞,而很多专家年纪都很大了。但是只要看到挖出一小块瓷器的碎片,他们就非常兴奋,因为他们能从这小小切片的质地中,得到他们想要的历史线索。我想,对于我们专业研究人员而言,这就是海丝和陶瓷对于我们最重要的时刻吧。

黄明珍的寻访古窑口之旅

德化窑

德化的“中国白”

德化瓷器始于宋代,明代后得到巨大发展。以白瓷塑佛像闻名,在雕刻和造型上都首屈一指。元代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到达泉州港,在游记中提到“并知刺桐城附近有一别城,名称迪云(戴云)州,制造碗及瓷器,既多且美。”在东南亚,精美实用的德化瓷改变了当地“多以葵叶为碗,不施匕筋,掬而食之”的生活习俗;在欧洲,德化瓷引发了当地的厨房革命,所生产的啤酒杯、碗等,堂而皇之替代了原有的金银厨具,甚至引发了当地仿制德化瓷的热潮;在非洲,基尔瓦岛的大清真寺遗址、苏丹墓地都出土过德化窑瓷……洁白如玉、精巧雅致的德化白瓷被推为中国白瓷的代表,称之为“中国白”(Blancdechina)。

南坑窑

瓷香弥漫在晋江两岸

南坑是闽南一带烧制篾点划花青瓷(被日本学术界称为“珠光青瓷”)最大规模的瓷窑,堆积范围连绵数里。被马可・波罗誉为“瓷香弥漫”的晋江两岸,130多处瓷窑出产的一批批青瓷、白瓷,装进木船经泉州刺桐港,从海上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运往日本、朝鲜、东南亚以及非洲。《马可・波罗游记》中提到的“距城十里”的产瓷地,被日本学术界称为“珠光青瓷”的宋元古瓷的产地,逐渐被近年考古专家所证实,它便是位于南安南坑一带的古窑址。

磁灶窑

重返千年古窑址

磁灶镇位于晋江,从名字不难看出是因陶瓷而得名。磁灶窑是具有浓厚地方特色和时代风格的民窑,距今已有1500多年。磁灶窑瓷器的胎质一般呈灰色,颗粒较粗,胎质不够致密。宋元时期,磁灶窑产品外销到日本和东南亚诸国,为福建古代外销陶瓷的主要生产地之一。其中专门为销往东南亚国家而特制的产品“军持”,显得特别引人注目,这种产品在磁灶窑古窑址中常有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