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课改下数学课堂任务型教学活动实施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改下数学课堂任务型教学活动实施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任务型教学活动作为新课改要求下的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方式,以其所具有的目标指向性、要求具体化、探知有序化等显著教学功效,得到深入、广泛的应用。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基于数学课堂任务型教学活动所遵循的教学原则,对如何有效实施任务型教学活动进行研究。

关键词:新课改;数学教学;任务型教学;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4-0062-02

一、前言

任务产生压力,压力催生动力。没有任务和目标的实践活动,只会方向不明、目标不清、毫无头绪,难以达到预期的“彼岸”。任何实践活动,都应当在一定标准要求下、一定程度压力下有序地组织开展和深入实施。教师在课堂教学进程中,要始终围绕培养学生主体学习能力、促进智力发展以及培养品质情操等任务和要求,实施行之有效、务实管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期达到教师讲解和学生学习的深度融合、有机统一。让学生带着情感、带着任务、带着目的,开展和实施有序、有效、深入的学习实践探知,是新课程标准实施纲要对数学教学工作者提出的根本要求。任务型教学活动作为新课改要求下的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方式,以其所具有的目标指向性、要求具体化、探知有序化等显著教学功效,得到深入、广泛的应用。近年来,任务型教学活动的教研和实施,表明该类型教学方式不失为师生合一、教学合一的有效教学形式和手段。现结合日常的教研实践,对新课改下数学课堂任务教学活动实施进行研究

二、任务型教学活动实施的原则

1. 遵循因生施教的教学原则

任务型教学活动实施的对象是学生群体,学生学习活动效能的高低决定了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教师所开展的任何教学活动,实施的任何教学策略,都必须抓住和紧扣学生主体这一关键因素。数学教师在任务型教学活动进程中,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观念,预设的任务内容、布置的学习任务、开展的任务教学等等,都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现状和学习探知实情,实现学生学习实际能力与任务型教学活动的“对等”和“融合”。例如,“一次函数的图像”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探知任务的设计上,紧贴学生当时的认知实际和现有的学习实情,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了“已知一次函数的图像过点(0,2),则该函数的图像与轴交点的坐标是多少”“一次函数的图像过点(0,2),且函数y的值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增大,请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函数解析式”等具有递进特性的探知任务。同时,借助现代化教学软件和器材,对一次函数的图像进行直观、动态的展现,有效避免“教”和“学”之间脱节,从而实现“学”与“教”之间的平衡。

2. 遵循启示引导教学原则

传统任务型教学活动,是一种直接展示、灌输式、强制式的教学方式,不能引发和促动学生根据探知任务内容,进行更为深入、更加有效的思考和研究。而新课改下的数学任务型教学活动,倡导的是助推学生进行更为有效的实践活动,让设置的学习任务成为学生有序、有效探知,进行研究的“指明灯”和“风向标”。因此,数学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活动时,所设置的学习探知任务要具有启示性、引导性等功效。要能够使所设置的学习任务和探究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学生进行新知学习、数学问题案例解析、思维推导研究等有效数学实践活动的“前进标杆”和“科学指南”。从而保证学生所实施和开展的数学学习活动,都能够在预设的教学轨迹及预定的活动范围内正确前行、有效探究、高效实施。同时,借助教师所设置的学习任务内容,学生遇到认知疑惑、解析卡壳时,通过对学习任务内容的研习和体会,就能够做到触类旁通,获得进一步的思考,进而找出认知疑惑的“关键处”以及解析困难的“要害点”。例如,在“三角形的三边大小关系”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教材内容分析以及以往学生学习情况研究,针对学生感知“三角形三边性质”知识点中存在的“为什么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的认知疑惑,可以有针对性地设置“用事先准备好的小木棒拼接三角形”的学习任务予以呈现。学生在感知和完成“拼接三角形”学习任务的进程中,一方面认识到“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引起他们的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由此及彼,了解到“拼接一个三角形的基本要求”,从而由表及里,对“三角形的三边大小关系”的内在关联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思考,有效解决学生在学习认识中的疑惑和不解,为学生更深层次地学习认知该节课内容,打下深厚的基础。

3. 遵循巩固性教学原则

巩固强化已有的知识经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技能,是教师开展和实施课堂教学的根本愿景和现实遵循。任何学科、任何教师,组织实施课堂教学,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学生主体更好地巩固、强化、升华所学知识技能。数学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手段时,要始终遵循巩固性教学原则的要求,让所设置的学习任务和学习要求,成为学生有效巩固和强化所学数学知识与数学技能的重要“介质”,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题技能。

三、任务型教学活动实施的方法

1. 紧扣教材要点内涵,设置学习任务

教学活动的巩固性教学原则,决定了教师所开展的教学活动,必然成为学生主体知识素养提升和升华的重要“路径”。数学教师在课堂任务型教学活动实施进程中,不能脱离数学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要求,随意性地设置较为肤浅、与教材内容关系不紧密的认知任务或探究要求,而是应该紧紧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教材教学意图和目标要求,设置具有针对性、紧贴性、实效性的学习任务和要求,从而让学生借助教师所设置的有的放矢、紧扣教材的任务内容,获得更为深刻的数学知识认知。例如,在“平行线的性质”一节课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该节课“理解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的判定是相反的问题,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会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等教学目标要求,以及该节课教材知识点中的学习认知重难点等内容,设置“我们都知道平行线的画法,请同学们画出直线AB的平行线CD,结合画图过程思考画出的平行线,找一对同位角看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是不是每一对同位角都相等呢”等学习任务予以呈现。学生在教师设置的学习任务驱动下,有的放矢地侧重于对重点内容的认知和探索。

2. 融入能力素养要义,开展任务教学

学习技能和素养情操的培养,是每一位教师必须肩负和承担的教学重任与根本职责。能力培养应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并成为教师必须完成的第一要务。任务型教学作为课堂有效教学形式之一,同样要予以贯彻和落实。因此,数学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时,应该树立学习能力培养为本的教学理念,将学生主体的数学学习能力培养和锻炼,落实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开展自主探知、合作探讨、深入探究、推导研究等数学实践活动,实现任务型教学活动与探究思维实践活动二者之间的高度统一,达到教学任务达成和学习能力锻炼的双重目标。例如,在“三角形”章节教学中,教师根据该节课学生认知掌握的实际情况,设置“如图1所示,在ABC中,AD是高,AE、BF是角平分线,∠CAB=50°,∠C=60°,求∠DAE和∠BOA的度数”的探究任务,组织学生开展该探究任务的解答研究活动。此时,教师针对该案例探究任务,组织开展“以生为主” 的合作探究教学活动。学生自主探知案例的题意及解答要求,认识到该问题主要运用“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中线”等数学知识点,同时也能够考查学生的实际运用情况。在合作探析、讨论后,学生指出该案例解析的思路为:“先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ABC,然后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理,求得∠DAE的度数,在此基础上,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求得∠BOA的度数”。教师适时进入合作探讨过程之中,参与指导学生的讨论,并根据学生的解析思路进行点评:“该问题解答的关键,在于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答出∠EAF和∠CBF的度数,然后再运用其外角性质求解。”这样,学生在教师布置的探究任务探知研究中,互助合作、动手操作、思维探析、推导归纳等方面的数学学习能力都得到有效锻炼,实现教学目标和能力培养的“双丰收”。

3. 紧扣个体之间差异,设置任务要求

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这是客观现实,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将这种差异拉近和缩减。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内容时,不能忽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特性。在设置学习任务时,要紧紧抓住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进行有效的设置。布置面向不同类型、不同群体的学习任务和探知要求,使得学习任务统筹兼顾,贴近每一个学生、紧扣每一类学生,促进不同类型学生群体进步发展,从而实现整体进步、共同提升的教学目标。例如,在“梯形”一节课巩固练习环节,教师在该环节学习任务的布置中,可结合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特性,设置如下问题:“如图2,在梯形ABCD中,AD//BC,延长CB至E,使BE=AD。(1)求证:M为AB的中点。(2)用直尺作出CD的中点N,并在图上标上理由。连AN交DE于O,设AD=3,BC=5。求DO/OE的值。”一题多问的数学问题探析任务,采用从易到难的解题任务和要求的方式呈现,让三种类型的学生群体在获得思考、锻炼机会的同时,获得发展、前进的动力。

4. 强化科学指导评价,保证教学实效

任务型教学活动的实施,学生自始至终都参与其中。任务型教学活动的成效,包括学生在其中的表现和学习成果,需要教师进行科学、客观的点评和指导。数学教师应将评价教学作为任务型教学活动的有效延伸和重要补充,对学生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中的表现和效能,多给予肯定、积极的评价,以此增强学生参与解决学习任务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教师一方面要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自己评判自己的学习表现,促使学生深刻思考和自我剖析,另一方面,要创新评判方式,对存在的不足委婉地予以点明和提示,引起学生的注意、主动思考和纠正。

四、结束语

数学课堂任务型教学活动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其要求和标准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任务型教学活动作为新课改要求下的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方式,以其所具有的目标指向性、要求具体化、探知有序化等显著教学功效,得到深入、广泛的应用。数学教师要遵循教学原则,创新施教形式,坚持生本理念,科学组织实施任务型教学活动,一定能够充分放大任务型教学的功效,实现学与教的良性发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朱海祥.数学课堂教学任务认知水平的评价模式探究[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4(02).

[2]邵锋.浅析高中数学任务型教学模式下分层教学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1(01).

[3]朱昌宝.初中数学教学中任务型阅读设计的研究[J].江苏教育,2015(09).

[4]陈勇.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任务型教学实践策略[J].成才之路,2015(20).

[5]徐小玲.中学数学课堂活动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

[6]贾音.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思考[D].辽宁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