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专题案例”课堂教学法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专题案例”课堂教学法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针对《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特点,对其课堂教学法模式进行探索和实践,提出了基于“专题案例”的课堂教学法,对课程体系进行整合,建立系统、科学的“专题化”知识系统,并以案例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推动该课程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专题;案例;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7-0165-02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是高等学校工科专业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介于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机械制造相关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基础。该课程涉及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毛坯成型和机械制造工艺等内容,内容繁多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对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工程技术人材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传统教学方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实践性很强且内容繁多,对缺乏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无形之中给课程的教学带来了困难。目前,在传统的《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中,大多存在着种种问题,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薄基础学习,难以激发学习兴趣。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在进入《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学习阶段之前,接触到的专业相关课程及实践环节仅有《工程图学》课程和金工实习,因此,学生几乎是在对“机械制造”的概念十分茫然的状态下直接进入课堂理论教学阶段的。被硬性地灌输抽象、晦涩的专业知识,所接触的理论缺乏实际的、形象的实例的支撑,使得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存在障碍,久而久之,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逐渐减退甚至排斥。

2.教学内容繁杂抽象,“学”、“用”结合困难。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涉及内容覆盖了工程材料、毛坯成型和机械加工工艺、检测技术等多个方面,可以说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知识系统繁杂、系统协调困难。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大多是上述知识的简单堆砌,对各类知识的传递和讲述大多繁复、枯燥,内容抽象,缺乏规律性知识的总结和提炼,无法引导学生建立自身的理解和记忆体系。从而造成即使经过理论教学、实习实验的一系列训练,学生也往往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感到茫然,“知道它是什么,不知道它该怎么用”成为课程学习中学生面临的最大问题,难以激发学生主动性。

3.重“教”轻“学”,难以激发学生主动性。目前《机械制造基础》的课堂教学大多停留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阶段,教学模式陈旧,教学过程中缺乏必要的互动和讨论,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老师说“这是什么”,却不能主动地去探究“这是为什么”、“这可以用来做什么”。对于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的疑惑,教师难以及时发现并给予解答,使得问题积累,达不到预期教学效果。

4.教学效果评价重“结果”、轻“过程”,难以保证评价的全面性。目前《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将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现在作业、考勤、考试等环节的硬性比例计算值上,很大程度上无法顾及这些环节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实际运用能力的高低,对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长此以往,往往造成学生片面追求成绩、忽略学习过程的问题。

上述种种问题,归根结底,造成的后果就是学生上课听不懂、下课学不懂,最终失去对课程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

根据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成长的规律,以“专题案例”为基础,对《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进行整合。选取有代表性的专题案例,通过合理的设计将课程各独立知识模块进行有机的整合,建立以“专题案例”为载体的相对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将分散、独立的知识点以“知识链”的形式溶入整个教学过程的同时,以“选题”的形式为学生设计并下发“学生选题”,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的基础上以“选题组”为单位,通过协作、调研完成“学生选题报告”,并安排“学生选题汇报课”,让学生对自身选题成果进行展示。从而构建以“专题案例”为基础展开的综合化、系统化课程模式,优化《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课堂教学效果。

1.课程内容“专题化”系统的建立。根据《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各部分内容特点,对知识内容进行合理的重组,将课程教学内容划分为10个专题,并将其按照实际工作过程进行安排、组织,建立起系统、科学的“专题化”知识系统。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

2.教师“专题案例”及学生“选题”的设计。教师“专题案例”是课程课堂教学展开的基础和核心,其设计的合理性、系统性、科学性、完整性直接决定教学开展的流畅性和教学效果。教师“专题案例”的设计,应围绕着如何应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来进行,从生产实际中选取。学生“专题报告选题”的设计,应以教师“专题案例”为基础,对相关、相似专题进行设计。在“选题”中,应设置相应的引导性提示,以便于学生把握研究开展的基本思路和方向;同时,“选题”的设计应注重层次性、差异性,不同“选题”应保证不同的侧重点,以满足对不同选题小组考察的平等性需求。

3.基于“专题案例”的“拟实”学习的展开。教学的展开应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认知规律,通过教师讲授基本储备知识、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等过程来实现教学目的,改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理论知识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将这一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进行全面的融合,建立起“模拟工作现实”的“教”―“学”互动过程,对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举一反三、将各知识点融会贯通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实施方案与方法

1.教学过程设计。调整《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计划中的安排,将部分必要的基础预备知识的教学完成后,以工程实践为来源选取的针对性的专题案例,对工程材料及热处理、毛坯成型和机械加工工艺等部分内容进行延展式设计,对解决专题案例所需的知识进行合理的选择和组织,按照实际工作过程展开教学过程。

具体展开过程如以下框图所示:

2.教学过程展开。改革传统作业模式,由学生主导、教师引导,完成选题报告。由学生分组选择选题,通过查阅资料、调研、实地考察、与教师或企业专家讨论等方式,获取所需信息,并能够初步判断信息的正确性、方案的合理性,从而引导学生学习工程知识,增加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以“专题:典型机械零件的热处理”中的“选题:连杆”为例,设计选题内容及结构。选题应包括“选题引入选题目标选题实施选题总结”等内容,并以此作为学生完成选题报告的指导性资料,引导学生完成选题报告研究工作。

通过上述《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专题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课程组经过两年的积累和不断的完善,在《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形成了较为科学、系统、成熟的教学方法,并在较大程度上改善了理论抽象及实践困难的问题,有效地建立并强化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得到了师生的一致肯定。“专题案例”教学法在机械类各专业的实际教学中,也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必将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意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杰.案例教学法在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12,34(11).

[2]佟永祥,江树勇,吴滨.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案例教学法的应用[J].高教论坛,2010,(07)

[3]张家军,靳玉乐.论案例教学的本质与特点[J].中国教育学刊,2004,(01).

[4]龙慧灵,熊黎,龙海明.论研究性教学和研究性学习[J].社会科学家,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