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妇科血症中医调治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妇科血症中医调治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由于多种原因致使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疾患,统称为血证[1]。而妇科血证是妇科常见病之一[2],是指除正常月经之外的一切不规则阴道流血,引起妇科出血病因复杂,病种多,范围广,本文就妇科血证的诊断、辨证论治,治则用药做一探析。

1.妇科血证的诊断

1.1四诊首重问诊

中医临证诊治疾病是通过“四诊”了解病情和收集临床资料的,问诊对于妇科血证的诊断尤为重要。问诊即通过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主观感受及疾病的发生、发展、现在症状和治疗情况,是诊治患者时做出诊断思维的第一步,明代医家张景岳认为问诊“乃诊治之要领,临证之首务”,对于妇科出血性疾病首先围绕主症进行询问,即出血时间、出血量、血色、血质、末次月经及上次月经的时间;其次问伴随症状,如月经病的出血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的异常改变;带下病出血可表现带下兼夹血性分泌物,可伴带下量、色、质、气味的异常;妊娠有关出血可伴腹痛、腰酸等;产后病引起的异常出血可夹血块,淋漓不尽,时多时少等;妇科其它病引起的出血临床表现、兼症各有不同,临证当抓住其特点。

1.2辨病与辩证相结合

中医诊断疾病讲究辨病辨证相结合。宋.朱肱《南阳活人书》中:“因名识病、因病识证、如暗得明,胸中晓然,反复疑虑,而处病不差矣”;明•周慎斋曰:“病有标本,多有本病不现而标病见者,有标本相反不相符者,若见一证即医一证,必然有失。唯见一证,而能求其证之所以然,则本可识矣”。阴道出血是多种妇科疾病的共有表现,而妇科血证的病因复杂、病种多、范围广,发病缓急、病情轻重、治法用药、预后转归各有不同,临证首先应辨别阴道异常出血是哪类及哪种病所致,即辨病。一般而言妇科出血病主要可分为以下六类:

1.2.1与月经有关的不规则阴道流血

常见于月经失调出血,如月经过多、崩漏、经间期出血、经断复来等。

1.2.2与产科有关的阴道异常出血

包括妊娠病中的胎漏、胎动不安、堕胎小产、异味妊娠等,及产后病中恶露不绝、人工流产或药物流产后引起的阴道出血。

1.2.3与节育措施有关的不规则阴道流血

主要包括宫内节育器及服用避孕药引起的阴道出血。

1.2.4与生殖器器质性病变有关引起的出血

包括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滋养细胞病等。

1.2.5与炎症有关的阴道不规则出血

如阴道滴虫炎、宫颈炎、盆腔炎。

1.2.6阴道异物、创伤等引起的出血

1.3结合辅助检查

近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医学研究日新月异,中医诊断疾病也同样讲究与时俱进,传统中医的望闻问切只局限于疾病的宏观范围,缺乏微观指标,善于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诊断疾病同样体现了中医“治病求本”的原则,如妊娠试验、阴道及宫颈细胞学检查、性激素测定、B超、诊断性刮宫、病变局部活组织检查、宫腹腔镜检查等技术,既能深刻认识局部组织器官的微观病理改变又能从整体上把握病情,有利于妇科血证的明确诊断从而更好地发挥中医药治疗优势。

2.妇科血证的病因病机

妇科血证可由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多产房劳、久病、跌扑闪挫等致病因素影响,使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常,终致冲任督带损伤而引发多种妇科出血病。主要病因病机不离虚、热、瘀三方面[3]。

2.1虚

虚,是以正气亏损为主的病理反应,主要表现为机体精、气、血、津液亏少和功能衰弱,而妇女以血为本,经、孕、产、乳多易耗血伤气,临床以气虚、血虚多见。气血相互依存,血虚可致气虚,气虚无权摄血,而致出血。而气虚中以脾气虚、肾气虚为多。

2.2热

热邪易损伤胞宫胞脉,妇科血证多与热邪为患。热邪又当分虚实,感受热邪或湿热之邪、饮食过于辛燥、阳盛热或肝郁化热,均可损伤冲任,迫血妄行,致各种妇科血证,如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经间期出血等;阴虚血热、虚热内扰同样可致妇科血证,如月经先期、崩漏、胎漏、胎动不安等病。

2.3瘀

妇女经期产后,离经之血,阻滞胞宫或外邪(寒邪、热邪、痰浊等)客于胞宫,阻滞脉络,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停滞,血不循经,引起出血,正如《血证论》:“此血在身,不能加于好血,而反阻新血之极化”。如产后恶露不绝、流产、宫外孕等出血病。瘀血积久甚或成症瘕肿块,如妇科肿瘤等出血。

3.妇科血证的治则治法

3.1与月经有关异常出血治则

月经病的治疗原则重在治本调经。治本即消除病因,平衡阴阳;调经是通过治疗,使月经恢复正常。论治过程中:首先应注意辨别他病与经病的不同,若因他病引发经病则当先治他病而后调经;若由经病引发他病,当先调经,经调则他病去。其次注意标本缓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如崩漏暴崩之际,急当先止血,而后理血调经;再者,选方用药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如青春期治肾、育龄期治肝、绝经后治脾;顺应月经周期各阶段不同生理特点,如经前血海充盈宜于疏导,行经期血室正开,宜调和气血以助经血排出通畅,经后血海空虚,宜于调补气血。调经大法可归为补肾、健脾、疏肝、调理气血等。

3.2与产科相关出血治则

3.2.1胎漏、胎动不安

妊娠病治则是治病与安胎并举。临证重视四点:(1)若胎元不正,胎堕难留或胎死腹中,安之无益,宜速下胎以益母。 (2)分清母病、胎病。因病而胎动不安者,重在治病,病去则胎自安;因胎动不安而致母病,重在安胎,胎安则病自愈。 (3)安胎之法以补肾健脾,清热养血为主。 (4)妊娠用药当谨慎,凡峻下、滑利、祛瘀、迫血、耗气、散气、有毒之品应禁用或慎用。

3.2.2异位妊娠出血

临床分为未破损期和已破损期。治疗始终以活血化瘀为主。未破损期保守治疗关键是杀胚,已破损期休克型应立即手术治疗。

3.2.3堕胎、小产出血

二者均有腹痛、出血表现,辩证应顺应病情进展采取相应措施。治疗宜活血逐瘀、下胎益母。若胎已殒而未排除当配合手术使死胎完全排出;若堕胎、小产不全而阴道出血休克者,当配合手术予输血、抗休克清宫治疗。3.2.4产后恶露不绝以调理气血,固摄冲任为主,遵循“虚者补之,热者清之,瘀者攻之”的原则,分别采用益气、清热、化瘀之法。

3.3与节育措施有关出血的治则

3.3.1宫环出血指放置宫内节育器后表现为子宫异常出血为主的疾病。环卧胞宫,金刃损伤为主要原因,其核心为“瘀血”,治疗以化瘀止血为大法。

3.3.2人工流产或药物流产后出血

本病以瘀血为主或兼气血虚弱、湿热邪毒。故治疗以祛瘀固冲、益气养血、清热利湿为主。

4.医案

本文选取一例子宫出血病症,对本文所述调治方法做一辅证。刘女士,年三十三岁,经期尚准,但时间逐渐延长,近一次竟经来半月未止,心跳,气短,头晕,腰疼,精神委靡,经某医院检查诊断为崩漏,西医治疗无好转,求诊中医设法。

辩证立法:素日体虚,脾胃不健,后天补给不足,肝气郁结,头晕胸闷,气不摄血,冲任失固,渐趋淋漓,按本文3.1所述,本例病患治则对应与月经有关异常出血,拟用止血法助气摄血,扶脾健中疏肝解郁。

处方:当归18g,升麻3g,芥穗5g,杭白芍10g(醋柴胡5g同炒),大熟地9g (砂仁5g同捣),制首乌12g,沙苑子、白蒺藜各15g,炒川杜仲、川续断各9g,焦远志9g,花旗参5g,酸枣仁12g(生炒各半),炒山萸肉12g,陈阿胶10g,龟板胶10g,柏子仁9g,鹿角胶6g (另烊兑服)。

方义:下者上升之,本方用升阳汤为主,佐以二胶,既养血,又能修补血管;杜仲、续断、山萸、蒺藜治腰疼;首乌治头晕;花旗参、焦远志、酸枣仁、柏子仁强心;柴胡既可疏肝,又有升举之功。此方服两剂,血下渐少;三剂血即停止再出。本方用引血上行之法调治,非收涩止血药,辩证得当。

5.小结

妇科血证的治疗,中医古籍中所载治则治法也有不少可借鉴之处,如《血证论》中提出的止血、消瘀、宁血、补血四大原则。 《妇科玉天》提出的“塞流、澄源、复旧”止血三法,对妇科各种出血都有较广泛应用并收效良好,为发扬中医特色体现中医独特的诊治方法,临床还需广读经典名著,将中医经典广泛应用于临床,更好的服务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