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语文新课程管理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文新课程管理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说老实话,我对于新课程的认识比较肤浅,没有长篇大论,只有自己的一点感悟。今天,我就拿自己的历史课堂来简单说明一下吧。虽然,在初中,历史课还是无法与所谓的主课相提并论的。毕竟,历史是什么东西,也许不是东西。但先生说得更实际些:“历史是这样的东西,是人类生活的行程,是人类生活的联续,是人类生活的传演,是有生命的东西,是活的东西,是进步的东西,是发展的东西,是周流变动的东西;他不是些陈编,不是些故纸,不是僵石,不是枯骨,不是死的东西,不是印成呆板的东西。我们所研究的,应该是活的历史,不是死的历史。”看来,按照李先生的观点,历史确实还是东西,是一种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且是活的东西。既然,历史源于生活,我们就无法割裂它与生活的联系,那么,学习历史就应该从现实生活开始了,特别是在教育第一线的执行者,更要关注这一点。至于如何实现它,根据在教学中的体会,笔者总结一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初始阶段

1、分析情况

白居易曾经强调写诗是“功夫在诗外”。笔者认为学习历史知识也是这样的,可以在课外获得。因为,学生在课堂上所获得的历史知识毕竟是相当有限的,应该适当的补充,但该选取什么样的时间,什么样的内容,怎样补充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因为,我毕竟是个初出茅庐的行者,又不知道现在的孩子到底喜欢上,还有初中的历史充其量仅仅是个“副课”,总不能去挤占所谓的“主课”的时间吧。况且,在应试教育还是主流的情况下,如果我做得太过分了,学生的家长、学校的领导也不会容忍的。经过深思熟虑,笔者决定放手发动学生,让学生自己动起来。

2、把学生拉进来

在课堂上,讲完内容之后,我总留下一部分时间,我不会具体要求学生做些什么,我要看他们有什么可忙的。笔者发现许多同学就会各行其是:有的预习未学到的内容,有的问到一些课外的问题,还有的在翻阅报刊、杂志。这给我的启发很大:特别是那些报刊、杂志上有许多历史知识,很值得关注,而且可以充分利用起来。于是,经过充分的酝酿,我推行了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发一小本子给每一位学生,要求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历史图片,并且,每半个月交上来一次。但是,我又补充了一句,“同学们,我不勉强你们,你们可以自愿参加”。即便如此,许多学生还是唉声叹气,因为其他科目的作业已经足够多了。这我明白。

半个月后,历史课代表收集上来的作业充其量只有25%,这更加说明自愿是有原则的。我并没有批评未交作业的同学,而是认真的审阅了交上来的,精心挑选出完成较好的同学。当我把这些的作业,不,应该是“作品”展现在全班同学的眼前时,无论他们是故意的,还是诚心诚意的,都发出了赞叹声。从他们的眼神当中,我可以看出:同学们在惊叹、羡慕,感悟到历史原来是这么的丰富与多彩,这么的贴近生活……

等到下一次的时候,很多同学都交了作业,说明他们的参与热情明显地增强了。再来一次,这项活动已经得到绝大部分同学的认可,他们刚开始的观望、抵触的情绪已经荡然无存。我认为该实施第二阶段了。

二、指导阶段

虽然,初二的学生已经比较成熟了,但是他们对历史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的、肤浅的,这就需要有人来指引他们。当然,这个历史任务是历史老师的分内的事情了。资料是收集到了,可还需要条理化、系统化。笔者给学生详细地上了一课:资料是资料,而没有编排,那是不行的,我们也不能“大鱼、小鱼一线穿”,就得有轻、重之分,我列举出例子,可以像邬丽鹃同学那样,来给资料分类,这样才会条理清晰。我们身边不是有许多的课本吗,大家注意一下,就会发现这些书本编排都有一定规律,如书名、说明、目录、正文、甚至还有尾声。当然,我们不需要这样的详细,但最起码要有名字,目录和正文,以及出处呗。其中,最重要的是目录。目录要详细分类。这一点已经有许多同学已经做的相当好了,有的从一开始就给资料分类:人物、动物、植物……还有的是按照区域来分的:国外的、国内的、地方的,还有的按时间来分的:古代的、近代的、现代的、当代的,这都可以。所以,同学们应该根据自己收集到的资料的具体情况来分类。至于,名称吗,也可以酌情考虑的。例如,舒蕾钰的题名为“点心集”,就很别致,而且有新意和创意。这样,在我给出具体的意见后,学生们重新设计了自己的作业,使之面貌焕然一新。

三、升华阶段

学生们对历史的看法已经发生了变化,而且能真正参与进来,这从他们收集上来的资料的全面性、详细性、欣赏性、审美性可以体现出来。现在,我的历史课已经不能“满堂灌”了,每一节课至少留下三分之一的时间给学生自己支配。他们把收集到的资料堆放在课桌上,而忙碌了起来:剪裁、张贴是那么的一丝不苟。这个时候,历史对于他们来说,已不是一门学科,而是一项爱好,就像爱好集邮的人一样,他们运用自己的辨别能力,鉴赏水平,审美观念,给生活中的历史贴上标签,而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这要比历史老师在课堂讲千遍、万遍还管用。他们从自己的动手过程中,体会到乐趣,感受到人类历史的菁华,从而不断地根据自己的性情参与到历史中去,使历史人性化。并且,他们的个性也在实践中得到了塑造。这个时候,学生的学习历史不在是为学校的荣誉、班级的荣誉,个人的职业问题而学习,而是成为一种内在的行为,化作高尚的情操。他们获得知识也是极其深刻的,而且会终身收益。

这样,历史从生活中来,学生又从生活中走进了历史,从而实现了历史的回归。我也终于发现自己的课堂似乎与新课程挂起钩来,新课程不是突出强调学生的发展吗?!我想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应用、验证、扩展、深化了所学的知识,一定会体会到这一点的,从而真正认识到学习的意义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