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校大型仪器区域化共享管理机制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本文介绍了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周期,提出了构建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机制和协调运行机制的相关措施。指出,在构建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机制方面,要成立仪器设备管理委员会;完善大型仪器设备购置论证环节;建立区域化共享管理平台;做好大型仪器设备区域化共享的后期效益评价。在协调运行方面,要出台相关规章制度;推进高校内部设备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共享管理平台技术队伍建设。
【关键词】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区域化共享;管理;协调运行
仪器设备作为实验室进行教学、科研、生产实习等活动的必备条件,是高校教学实践、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中不可缺少的硬件基础。二十世纪中后期,我国高等院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基本设施投资急剧增加,科研和教学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在高等学校中,大型仪器设备的购置,不管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极大地提高。[1]因此,如何充分发挥这些大型仪器设备的作用,使其为国家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做出贡献,成为高等学校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周期
大型仪器设备,作为高校科研和教学的辅助设施,同样有一定的使用周期。其使用周期的长短一般是由设备论证、设备购置、设备验收、设备使用、设备维护以及设备报废等多个环节共同决定的。[2]其中,每个环节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做好各个环节的协调工作,使其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才能实现仪器设备的区域化共享管理。
二、构建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机制
1、成立仪器设备管理委员会
建设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区域化的共享管理平台,需要高校内部各个院系相互配合,将一些经常用到的,昂贵的大型仪器进行网上平台登记,并且开放共享管理平台,使得校内各院系科研教学人员可以充分享受到共享平台的益处。因此,有的高校为了实现校内各院系大型仪器设备的统一协调和管理,成立了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委员会来协调解决共享管理中遇到的诸如仪器的预约时间,预约方法,仪器的维护维修等问题。
管理委员会由学校领导、院系领导以及长期从事仪器设备的维护使用专家组成。管理委员会主要通过大型仪器设备的购置论证、购置验收、共享平台的建立和运行以及综合效益评价等机制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协调。[3]依据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周期流程,其共享管理机制应如图1 所示。
图1 仪器设备共享管理机制图
2、完善大型仪器设备购置论证环节
共享管理机制所有环节中,大型仪器设备购置论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论证环节一般包括学科论证和专家论证。前者是各具体预购部门对所要预购的仪器设备进行初步的论证,包括仪器的生产厂家、生产年限、使用功能、先进程度以及对学校今后教学科研所起到的作用等,最后提出书面申请。后者是指学校收到书面申请后,组织校内外相关专家进行审议和论证。[4]在专家论证通过之后,相关部门进行购置设备,做好设备的验收,以及后期的维护维修等一系列管理环节。因此,只有完善仪器设备购置论证,才能使得共享管理机制中所有环节都能正常运行,从而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率,改善效益低下的状况。
3、建立区域化共享管理平台
高校各院系对本部门大型仪器的使用是有阶段性和局限性的。由于各院系教学科研时间段是有限的,因此,大型仪器设备在完成本部门的教学科研任务后,会有间歇性的闲置,而校内外其他高校或者企业有需要这些仪器进行检测的,并不能得到共享使用,而且,高校内有些部门重复购置了同样功能的仪器设备,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如果建立区域化共享管理平台,实现共享开放,这样会使得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最大化,从而增加了仪器设备的综合效益。但仪器设备的公有产权私有化现象屡见不鲜,很多高校用政府经费购置的仪器设备没有共享使用,严重影响了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降低了大型仪器设备应有的教学和科研作用及社会效益[5]。因此,高校仪器设备管理部门必须将大型仪器设备进行网络化管理,充分发挥局域网的作用,建立大型仪器设备的区域化共享管理平台。校内外科研人员均可以通过共享管理平台了解到所需仪器的使用说明,使用时间和使用费用等信息。因此,共享管理平台的开放使用不仅提高了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率,还为校内外其他使用者提供了方便,拓宽了共享渠道。
大型仪器区域化共享管理,不仅需要建立网络化平台,而且需要一支结构合理且稳定的技术队伍。这支队伍中既要有学科带头人,也要有具备较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学术背景的分析测试人员,还要有仪器设备的维护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等。实践证明:只有加强仪器设备技术队伍的建设,提高相关学科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质,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发表高质量的科研论文,培养高层次的科研人才。同时,还要鼓励在仪器使用及维护技术上有特长的科研人员积极参与管理工作,使得共享管理平台发挥更大的作用。
4、做好大型仪器设备区域化共享的后期效益评价
高校区域化共享管理平台的正常运行需要仪器设备使用后期的综合效益评价。其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有效机时、科研项目、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情况、平台的实际服务收入、科研人才的培养等。相关单位通过对仪器设备进行综合性全面的效益评价,才能使仪器设备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发挥最大作用,在使用周期内达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
三、完善大型仪器区域化共享管理机制的协调运行
为了更好地推进大型仪器区域化共享管理机制的运行,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实现大型仪器设备在教学科研的效益最大化,各高校均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1、出台相关规章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型仪器区域化共享管理机制的协调运行也是需要上升到法律层面,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加以保障。高校各院系需要制订出一个既能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增加仪器设备的综合效益,又能起到法律规范作用的权威性的规章细则。只有通过建立制度,才能更好地保证大型仪器区域化共享管理机制的协调运行。
2、推进高校内部设备管理体制改革
在高校内部,各院系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在大型仪器的管理上会出现“走后门”、“托关系”的现象,关系比较好的相关单位占用仪器设备时间长些,关系一般的单位甚至不给安排使用时间,或者安排较少时间。同时,管理人员在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上,也会出现一定的惰性,使得大型仪器设备很难达到区域化共享。要从根本上协调运行的自觉性,提高共享管理的效率,高校就必须对设备使用人、设备管理部门以及财务管理的责、权、利关系做出根本性的调整和改革。使用人只负责设备的购置申请;设备管理部门只负责将设备经费分发到各实验室以及保证采购到位;财务部门只负责设备经费预算与设备实际效益。实践证明:实行管理重心下移,管理责任明确,才能克服共享行为动力不足的问题。
3、加强共享管理平台技术队伍的建设
在现行职称评定中看重的是课题与论文,忽视了仪器的实际操作和维护维修等基本能力。然而,发表的科研论文中,实验数据都是实验技术人员默默工作的劳动成果。科研论文中,注明实验数据来源出处,这是对实验技术人员劳动的尊重。因此,要提升实验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需要把仪器操作技术水平和实验数据分析作为实验系列技术管理人员晋升职务的重要指标。同时,还要在项目和论文中对实验数据的来源做注释,进一步强化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的重要性。只有提高对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的认可度,才能激励他们积极地参与到仪器设备的操作使用以及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中,从而提高大型仪器的使用率,使区域化共享管理更合理,更有效。
四、结语
大型仪器设备作为高等院校的重要辅助工具,为培养教学科研人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今,科学技术愈来愈发达,就需要高校做出适应发展的具体措施,即提出大型仪器设备区域化共享管理新机制,新机制要求高校各院系建立并开放大型仪器设备区域化共享平台,使得大型仪器能为更多的研究人员以及单位所使用,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新机制的建立不仅提高了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而且拓展了大型仪器的使用范围,为不具备实验和测试条件的教学科研单位提供了必要的支持。高校也可以通过新机制来了解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管理情况,掌握平台共享管理后期的科研成果、效益增收和人才培养情况。因此,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区域化共享管理机制的建立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李小寒,周勇义,张黎伟.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3)156-158.
[2] 陈敬德,周海涛,贾延江等.高校贵重仪器设备资源共享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5)11-14.
[3] 张少羽.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低效益原因的产权理论分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8)176-178.
[4] 郭锦平,张伟光,蓝叶芬.市属高等学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机制的建设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12)165-167.
[5] 温光浩,程蕾,陈敬德等.当前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5)8-10.
【作者简介】
赵大洲(1985-)男,山西朔州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无机材料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