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信息技术中的基本工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信息技术中的基本工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技术―工具:技术往往需要通过工具来体现。对于大众来说,信息技术是用“针对信息的工具”还是“信息的工具”,或者“处理信息的工具”并不是首要问题。更重要的是这些工具需要对生活、对工作有作用。

软技术:教育技术界一般认为教育技术可以划分为智能形态的教育技术和物化形态的教育技术,前者是无形的技术,后者是有形的技术。智能形态的教育技术是指那些以抽象形式表现出来,以功能形式作为教育实践的科学知识,它包括系统方法等理论阶段的技术。这些是无形的技术,通常又叫软技术。与其对应的是物化形态的技术,它包括从黑板、粉笔、课桌椅、教室等到现在的计算机、网络等。从这个方面理解,工具也可以分成“软”与“硬”或者“无形”与“有形”两类。有形的、硬技术大家更好理解一些,无形的、软技术大家关注的相对较少。

软工具:信息就是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维纳。那么针对信息或者处理信息的工具的首要的目标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技术与工具密切相关,与“软技术”相呼应的主要针对信息的“软工具”应当成为特别关注的方向。

这些针对信息获取、处理、行动的软工具会对教学活动中的各个方面都有作用与意义,也会对学习者、教师等在教学活动台前、台后的所有人都起到相对应的作用。

――惟存教育工作室 武健

摘要:信息技术并不简单地指计算机。信息技术更强调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应用。本文尝试将促进加工、处理、应用的,有一定工具性的表格、文本、图形等归类为软工具。以软工具的不同形式分析表明,微视频和任务单,既能提高显性信息的获取和传递效率,又能为学生的思维成长提供系统的帮助,是提高学生应用信息科技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好帮手。

关键词:信息科术;软工具;分类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05-0005-03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如何从海量的信息中找出我们需要的?如何更好地对信息进行深度加工?如何把信息用合适的方式表达出来?……这些是现在和未来我们都必须面对的问题,也这是现代社会中大众面临的困惑。

在目前的信息技术课教学实践中,学习软件的操作和训练计算机操作技能占有很大的比重。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软件的操作越来越简单化。学生不需要教师的讲授,也可以掌握这些基本操作。如果仍然坚持各种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教学,课程就会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这是信息技术课程面对的困惑。因此,促进课程的发展,使之适应社会的需求。这对于信息科技课来说越来越重要。

工具是什么

在信息科技的教学中,笔者经常会使用作品教学法,让学生利用网络获取的素材来完成一件作品。不过,不少学生只是把网络上的素材直接复制粘贴到作品中,这样的学生作品的质量并不高。也就是说,在“获取信息,甄别信息―处理信息,形成观点―完成作品,表达观点”的作品创作过程中,更深入地加工信息十分重要。这首先需要提高学习者的甄别信息的能力。当学生知道了如何从网络搜索信息后,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如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筛选:删除不需要的信息,保留需要的信息;记录原始来源,以便需要时进行查找等。

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相关的任务,教师设计了这样一张表格(如下表)。

“序号”栏中填写的是信息的编号。用以方便排序与统计。

“信息”栏中需要填写的是从网络上搜索到的有用信息。这些是直接获取的素材。

“处理后的信息”栏中填写的是对“信息”栏进行筛选后的信息(删除不需要的信息),这些是经过初步处理后的信息。

“来源”栏中记录的是“信息”栏中信息的原始来源。来源可以为进一步深入分析、处理提供依据。

这虽然只是简单的一张表格,完成的只是简单的信息筛选处理,但会让作品出现很大的变化。更为重要的是,当学习者养成了这样的信息分析、处理的习惯后,信息处理能力能有真正的提高。这种能力的提高不仅仅会体现在完成信息技术课的作品中,还会体现在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

在信息科技课的教学中,演示是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是在教学中,常发生这样的问题:不管教师怎么演示,学生实践时,总有一些学生会问接下来做什么。为什么学生记不住呢?原因在于人类大脑的短时记忆容量是有限的,大概是7±2。也就是说,有些学生最多只能记住5个步骤。事实上,计算机的操作步骤很多时候远远超过5步。那怎么办呢?

为此,笔者首先对音频处理的操作过程进行了归纳,然后用流程图的形式表示出来(如图1)。

……

这些类似的工具物化形态并不突出,但都有着加强信息的获取、处理、行动等环节的作用。我们把这类工具称为“软工具”。

软工具就是一个可以帮助我们在信息过程各环节更好地处理信息的工具。信息过程包含四个环节: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执行。[1]在信息获取环节,它可以帮助我们从大量的信息中收集需要的信息,选择出重要的信息,记录需要的信息;在信息传递环节,它可以帮助我们将信息处理的结果转化为可见的文字、图表等形式,以方便交流;在信息处理环节,它可以帮助我们对信息进行分类、比较等处理,使信息易于理解;在信息执行环节,它可以帮助我们对信息进行编码,便于信息发挥效用。

软工具的分类

依据外在形态的不同,可以把软工具分为3大类:语言文字类、图形类、表格类。

1.语言文字类软工具

可以以问题或填空的形式,给出提示,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分析信息(如下页图2)。

提示语可以提示学生在面对照片或图像时如何进行分析,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进行分析。黑板中的板书可以展现出来本课学习的要点和相互关系。这样的文字对于活动和教学来说,起到了工具的作用,是文字形态的软工具。

2.图形类软工具

善于表现信息的结构与关系、范畴与层次。常见的有流程图、概念图、思维导图、鱼骨图……图1音频处理的过程,是流程图形式的软工具。类似的图形类软工具有很多种(如下页图3)。

科学课中可以利用维恩图对知识进行分类,帮助学习者更深入地理解知识;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使用四象限分析图可以更好地进行时间管理……这样的图形对于活动、教学来说,起到了工具的作用,是文字形态的软工具。

3.表格类软工具

一般用于甄别、评价信息,分类、整理信息等。常见的有T型表、左手栏等(如图4)。

不管软工具的外在形态是文字、表格,还是图形,它都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思维能力为目的的工具。[2]

软工具的特点

软工具是一种特殊的工具,它的特点之一是可视化,看得到而摸不到。借助软工具,把原来隐性的、更深层的信息显性化。

如果把一张照片放在一个学生的面前,他能够告诉你他从照片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尽管有的学生获得的信息比较多,有的学生获得的信息比较少。如果你再问他是如何获得这些信息的,他也许无法说出来,因为分析照片的过程是在大脑中自动完成的。有的时候甚至过程很短。但是这种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是可以培养的。

“分析照片”的提示语这个软工具,本质上就是总结和归纳了专家们在分析照片时会考虑的一般性问题,把专家们分析照片的过程显性化,然后提供给新手们进行使用。新手们借助这个软工具,就可以像专家一样对照片进行分析,从中获得更多的信息。这样的转变有利于学生进行模仿,从而掌握该方法。

软工具还具有支架的作用。所谓支架,原是建筑行业的术语,又译作“脚手架”。本文中意为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提供的软工具,并在他们能力增长时撤掉软工具。

比如,学生在初次接触照片分析时,往往不知道该如何着手进行分析,不知道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教师给学生提供软工具(“分析照片”的提示语),相当于给学生一个支架,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对照片进行分析,能够从照片中获得更多的信息。

当学生熟练掌握该软工具后,不借助该软工具也能够完成对照片或图像的分析,此时软工具功成身退,内化为学生的一种信息意识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