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绘声绘色 童心飞扬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绘本,英文称Picture Book,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绘本不仅是讲故事、学知识,而且可以全面帮助孩子建构精神,培养多元智能。绘本辅助小学品德教学,就是利用并开发绘本里蕴藏的“教育元素”,通过画面阅读、故事讲述、情景表演、动态演示等多种手段,在品德课的课前、课中、课后各个环节把绘本“形”“色”“声”“线”等“图画语言”有机地结合到品德教学相应的课文教学中,实现教学的有效运用。
1.绘本为品德课堂提供了视觉型的学习材料
(1)画面导入,实现学思迁移。绘本里那些意境优美、色彩鲜艳、耐人寻味的画面,可以使学生获得较深的印象,可以化抽象为具体,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鲜明地揭示事物之间的关系。教师在导入时充分发挥其作用,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习的兴趣,收到良好的效果。
比如教学一年级上册“拉拉手 交朋友”,让学生感受到每个人的不同之处,可通过绘本《我》辅助导入教学。
(2)故事导入,增添学习情趣。精彩的故事能引人入胜、扣人心弦,令人回味无穷,对学生而言,则更能引起他们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倾听欲望。抓住小学生这个心理特征,通过一些短小有趣的绘本故事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注意,既可以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又容易使学生领悟教材的内容。
比如,一年级下册“小手拉小手”,让学生体会到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伸出援助之手,可以通过绘本《彩虹色的花》辅助导入教学。
(3)表演导入,促进学习感悟。课堂表演,就是把课文内容通过玩玩演演的形式再现出来。它形式自由、方法灵活,是低年级学生最感兴趣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通过表演绘本故事,获得学习的乐趣、审美的乐趣、创作的乐趣,获得能力的提高,从而使品德教学活动真正成为生动活泼、自我满足、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活动。
比如,一年级下册“我的一家”,让学生明白家庭成员的个性特点,感受家庭生活的快乐和幸福,通过绘本《我家是动物园》辅助教学。课前,学生表演绘本剧《我家是动物园》,让学生一下就明白了家庭成员的个体特征,他们的性格鲜明,一家人其乐融融。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幸福而美满的家庭,那么你的一家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来学习《我的一家》。
2.绘本为品德课堂呈现了儿童化的教学方式
(1)利用绘本进行比较教学。比较教学法就是对事物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进行比较分析的方法。它吻合了品德课程“探究性”性质,介入比较,更强调基于儿童的社会生活基础,从学生的生活切入,基于他们的经验展开学习,帮助学生逐步从身边最基础的事物开始,学习关注周围和更广泛领域的社会现象、事物,形成对社会的理解和认识。
比如,一年级上册“拉拉手 交朋友”,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点,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喜欢并接纳他人,通过绘本《我的名字叫克丽桑丝美美》辅助教学。教学中,老师首先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名字、爱好等,揭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接着调查学生对自己的名字是否喜欢,并说说理由;最后讲述绘本故事《克丽桑丝美美》,让学生说说克丽桑丝美美对自己名字的态度前后有怎么的变化。在师生的对话中,引导学生和克丽桑丝美美进行比较,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学会接纳“不一样”的自己。
(2)利用绘本进行体验教学。体验以情感目标有机沟通的动态过程为途径,在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产生与教育目标相适应的多种内心情绪体验,以达到情感共鸣的效果。基于绘本开展“心理换位”的体验教学,换个角色体验,换个角度思考,即对人对事进行具体的设身处地的思考体验。
比如,二年级上册“我不任性”,让学生知道任性的害处,学会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学会换位思考,懂得尊重他人,通过绘本《不是我的错》辅助教学。教学中,学生表演绘本剧《不是我的错》,引导学生将心比心,假如自己受到指责心情会怎么样。让学生在换位思考中,体会他人的心情,我们不该任性,不该嘲笑他人,而是应该安慰、帮助他人。
(3)利用绘本进行榜样示范。榜样示范法是教育者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影响学生,促使其形成优良品德的方法。学生可塑性大,模仿能力强,有了生动具体的形象作为榜样,他们便容易具体地领会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有助于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比如,一年级下册“在爸爸妈妈关心下成长”,让学生向别人大方地介绍自己的父母,为父母感到自豪,学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尊敬和爱,通过绘本《我爸爸》辅助教学。教学中,教师展示绘本《我爸爸》,并用饱含深情、无比自豪的语气讲述绘本,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学生一改课前缩头缩脑、无话可说的颓势,自信大胆、滔滔不绝地介绍自己的爸爸,对爸爸的崇拜之情自然地流露出来。
绘本所呈现的多元而丰富的主题和题材,让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选择需要的绘本,拓展和延伸我们的课堂,让绘本为品德教学、儿童教育插上腾飞的翅膀!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