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西方发型的演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西方发型的演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古典时期至文艺复兴时期

古典时期是对以地中海为中心,包括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一系列文明的长期文化史的广义称谓。古代世界精神文化的楷模当属古希腊,古希腊人崇尚理性主义,肯定人的力量,赞美人类是宇宙中最伟大的创造物。希腊的雨量很少,夏季河流经常干涸,缺水导致物产不太丰富,粮食缺乏,因为这个缘故古希腊人的生活极为简易和朴素。表现在发式上,古希腊人的头发流露出自然、流畅、简洁、精炼的风格。当时男子最普遍的发式是头发短而卷曲,并用一根带子将头发束住,束发的带子成为日后头箍的雏形。妇女则喜欢把长发盘成髻,她们用骨制的朴素发针,也用螺旋形的金线作为装饰。花冠也是她们喜爱的一种头饰,用紫罗兰和桃金娘做成的花环是古希腊妇女常佩戴的。古希腊人崇尚金发,他们也常染发、戴假发。

古希腊的鼎盛之光黯然失色后,古罗马取而代之,但古罗马文化在各方面却深受古希腊文化的影响。古罗马人的服饰、发型与古希腊人极为相似,身着长袍的古罗马男子亦留着短短的卷发。女式的基本发型是头发从中间分开。在后颈上挽一个发髻。但公元前1世纪前后罗古马从海外掠来大量财富,这时的发式从崇尚自然质朴转向华丽奢侈。男子对头发、胡须的修饰也很讲究,大街口多设有理发店。全盛时期的古罗马贵妇每天在修饰头发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并使用经过专门训练的女奴隶,每日梳出来的花样不计其数。著名的古罗马诗人奥维德在《爱经》一书中对发式的心得和技巧的记载,使之成为现存的最早的关于发式的典籍。

处在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和近代之间的“黑暗中世纪”,在基督教道德原理的支配下不许讲究发型。早期基督教的长老们厌恶女性妆饰,反对把头发染成黄色或像火一样的颜色。公元692年的宗教会议上还做出了对于卷发者、染发者及使用假发者开除出教的决议。严格的禁欲主义甚至认定女子的长发会引发人们邪恶的。由于基督教教规的束缚,中世纪的男女都戴头巾,将头发遮住。

摆脱中世纪的黑暗沉闷,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让人重新认识自己,对自然和人的个性相当重视。这一时期自由精神表现在发式上是对金发的崇敬得到了・恢复,当时的女性对金发的酷爱近乎极端。16世纪时。意大利的费伦佐拉在《论妇女美丽》一书中认为金黄色是头发中最美丽的一种颜色,这种颜色在我们看来是一种近于棕色的淡黄色。英国诗人弥尔顿也在其诗作《失乐园》中将夏娃的头发描绘成了金色。在意大利,男子的头发多为中长或齐肩长,前额留有刘海儿。由于教会统治的松懈,这一时期的女性公然打扮自己,像但丁在《神曲》中所描写的那种不愿意装扮自己的女性是很少见的。大多数女性的发式为卷发垂耳,当时的人们喜欢在头上所束缎带的正前方挂一颗珍珠。由于这一时期人们在装饰方面对珍珠偏爱有加,因此这一时期也被誉为“珍珠时期”。

17世纪至18世纪

17世纪流行“巴洛克”风,“巴洛克”一词源于西班牙及葡萄牙语的“变形的珍珠”。作为形容词,此词有“俗丽凌乱”之意,“巴洛克”风格实际上是对文艺复兴的一种恶化现象,现今这个词已失去了原有的贬义,仅指17世纪风行于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巴洛克”风格表现出过度的想象,故作庄严和狂妄的热闹情调,失去了真正的实事求是的手法。这种风格最早体现在意大利的建筑上,17世纪中叶推移到了法国,达到顶点。17世纪法国的路易十三时代和路易十四时代。国势达到了顶峰,国力的强盛推动了衣饰向浮华的方向发展。这一时期法国发式的巴洛克风格表现为重装饰,多用曲线,形状复杂迂回,使用夸张的纹样形式而不管纹样的功能。路易十三时代的女士外出时不戴任何头饰,路易十三的奥地利妻子安娜给法国带来一种新发式:前额饰一条流苏,两侧的头发剪得很短,耳朵上方的头发做成小发鬈,其余的头发在脑后挽成发髻。这一时期男子流行一种叫做“同心锁”的发型,又称垂式发辫:一侧的头发编成辫子,或做成发鬈和发串,披在肩上,末端用饰有玫瑰花的线带或丝线扎住。男子还有一种波浪形的头发,与大毡帽相配,头发长及双肩,导致了戴假发的风尚。到了路易十四时代,披肩的假卷发变得越来越豪华。这一时期女性发式流行“尼龙发型”,两边剪得很短,卷发垂肩,常用发央固定前额上的短卷发,头顶上的头发梳向脑后挽成一发髻。由于国王对朋友丰唐夫人的高髻大为赞赏,宫中还吹起“丰唐热”之风。

“洛可可”艺术风格是继巴洛克艺术风格之后,源于法国并很快遍及欧洲的一种艺术样式。此艺术风格,最初是为了反对宫廷的繁文缛节的艺术而兴起的,发端于路易十四(1643~1715)时代晚期,流行于路易十五(1715~1774)时代,风格纤巧、精美、浮华、繁琐,又称“路易十五式”。洛可可艺术在女士发式上的体现便是高髻的流行,18世纪中叶,发型还比较简便,贴在头上的头发从前额梳向头顶,在后脑上束起来,但自1760年起,头发逐渐增高,额前高高梳起的头发,垫上羊毛垫,再往头发上抹上润发油和香粉,把头发编成小圈和小球。-高髻的流行促使结发师们在发型设计和创造上争相斗奇,各种各样的发型被赋予各种有趣的名称,流行于法国的就有“世界地图”、“十二宫”、“爱的摇篮”等。结发师们还制作出了些能反映时代形势的发型,1778年法国在海战中打败了英国,法国妇女的头上马上就出现了战船式样的发型,并以战船之名来对发式加以命名。

对于高髻这种经过精心设计梳理的复杂发型,梳好后,至少要保持3到4周。头发因长时间的不梳理而变得不洁,久而久之,虱子开始在头上的“金字塔”里互相追逐,好在那时社会各阶层对卫生都不重视。对于这种华丽而肮脏的头发,西欧的天才还发明了一种安上象牙钩的棒用来搔痒。这一时期的男子个个头戴假发,扑上香粉,直到法国大革命时期此风犹存。

18世纪后半叶,欧洲世界的政治历史发生了具有深远意义的变革,随着以中产阶级为代表的第三等级的日益壮大,对服饰的要求走向简朴化。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无情地"摧毁了上层阶级的种种特权,一切华丽的风气皆消失了,几乎无人敢在公共场合展示优雅的服饰,人们把服饰的朴素看作“爱国派”的标志。这时期的男子多将脑后的头发编成很短的发辫,用细丝带扎起来,假发仍继续为人们使用。罗伯斯庇尔执政期间还戴着扑粉的假发,拿破仑也是在远征意大利后才摆脱这个恶俗的。这一时期的女性发式以朴素见长,梳低髻,或将头发中间分开,在头部两侧较低处做成蓬松的卷发,后边的头发梳成发髻或长卷发。当时还流行一种不加梳理的乱发,短短的头发稍加挽卷盘在头上,余发任其自然垂下。

19世纪至21世纪

18世纪末、19世纪初浪漫主义思潮兴起,敬仰自然,反对崇拜理性,对形式主义蔑视,这一时期的发型表现出多样化的风格。浪漫主义促使发型回归自然朴素,自18世纪的最后几年一直到拿破仑执政的第一帝国时期,法国m"推崇古希腊罗马的古典风格,法国的时尚家们再次回头注视那个久远的年代。法国的妇女再次接受了将背后的头发绾成发髻并用发网罩 住的古典发式。用这种发式,要把头发像古希腊罗马妇女那样梳成辫子或把头发卷成波浪形,再用“古式油”使头发光滑。古典发式之后,当时的纨绔子弟也改变了长卷发,推崇粗浓蓬松的“布鲁托”式和类似折角的“狗耳”式短发。王政复辟时期,男子的头发都剪成了中等长度,把直发卷成小卷。女子则把头发从耳朵上方梳起,将脑后的头发梳高,鬃角边的头发理成蓬松的发卷。

19世纪70年代,妇女们将头发梳往后脑勺,露出脸部和耳朵,发端扎成发髻,卷发或环形发辫垂在肩上。发辫往往梳得特别松,有时还用垫箍,额头上或梳刘海儿或佩饰带。到了19世纪80年代,发式变得更为简单,头发扎在脑后,有时卷成低低的发髻,前额的头发常常剪短,在额前卷成一个小团卷。1890到1900年之间,以前理发业追求的油亮效果被人们抛弃,这样一来,细卷发使颈部显得柔软。20世纪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入忙碌的工作,闲暇时间大为减少,这时要求一种简单、易梳理、易成形的发式。许多时髦女性甚至剪去了长发,她们认为与发髻相比短发更具时代气息。从结发转向短发,这是一个重大转折。

与以往的时代相比,20世纪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由于受战争和经济危机重创,这个时代也是一个变化无常的时代。这一时代的发型不仅只作为装饰手段,也是人们思想、情绪变化的外在体现,因而发型更加个性化、功能化。

20世纪初的 十年间,短发之风几乎吹遍了世界的各个角落,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短发式样。1914~1918年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向社会,她们受训担任护士或军队中的其他工作,她们对自身修饰的要求变得简单,讲求功能,简洁洗练是这一时期女子发式的普遍特点。妇女更多地外出就业,参加社会工作,也需要轻松和随意的发型。

同20年代相比,30年代头发留得长了一些,遮住耳朵。由于电烫技术的改良和推广这一时期流行一种在发梢处略加卷烫的较为松散的发式,到了30年代末,这种发式演变为“长波式”,齐肩的头发烫出长而大的波浪,这种波浪发一直到今天还是女子的主流发型。到了40年代,欧洲大部分地区成了战场,战争又一次使发型变得简单,有的妇女甚至只用头巾把头发束住。三四十年代男士的头发一般都很短,向后梳理整齐,或在额头上方吹出一点小波纹,年轻人喜欢不用发油,让头发显得自然随意。

50年代是经济发展、生活安定的年代。妇女发式无论长短都很流行,短发经过理发师依据头发的生长状态削剪,留长发的年轻女孩爱用缎带把头发在后脑束成束,任其自然垂下,这种“马尾式”是50年代的一大特色。这一时期人们对明星发型的喜爱程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烈,《罗马假日》中奥黛丽・赫本的发型曾风靡全世界,一时间,许多妇女竞相来到理发店要求修剪与她同样的发式。

60年代因其动荡成为20世纪最具特色的年代。1960年左右,妇女的高发髻受到崇尚,时髦的女子将头发从额前往后梳,在脑后盘成高耸的发髻或复杂的发卷。随着摇滚乐的兴盛,摇滚歌手因其具有反叛气质而成了公众偶像。猫王埃尔维斯・普莱斯利作为摇滚乐的先驱者,头发在前额烫成波纹,再抹上大量的头油和发蜡,梳向耳后,鬓角留得很长,这种发型成了当时青年人尤其是蓝领阶层的时髦打扮。1964年后,甲壳虫乐队的以圆圆的刘海儿式样为特点的学生头也曾在英国和美国青年男子中掀起一股模仿的热潮。1963年以后,妇女运动的发展促使西方兴起了一种新的“无性别趋向”运动,妇女们的头发越剪越短,和男孩子差不多。

70年代开始妇女们摒弃梳理费事的发型,当时主要流行的发式是把头发逐层削剪,依据头型略略堆起,再吹出一些波纹,梳向颈后。男子对发型的讲究在70年代达到顶峰,70年代前半期男子流行长发,后来连从事比较保守职业的男子也留起了长发。70年代末,在一些较下层的青年中“朋克”风格流行,头发理得极短,有时甚至几乎把头发剃光,仅在头的一侧或正中间留出一束,由前向后梳,用发胶使头发根根直立,像鸡冠一样:或在前额的两鬓保留一撮,还常把头发染成红、蓝、黑、绿等不同颜色。

80年代人们开始注重发型的精致,除了剪、削、梳等手段外,人们开始大量使用美发工具和各种定型剂,电吹风成了妇女的美发帮手,定型摩丝也开始在市场上走俏。这一时期最时髦的发型要属英国王妃戴安娜的齐耳短发,这种发型修剪层次分明,波纹自然,易于梳理。

90年代流行一股“自然”风,法国前卫的发型设计师创造了“光头”。过去,光头在西方社会被认为是女同性恋者的标记,而这时却转变为时尚的宣言,90年代至今的时尚潮流则无奇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