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课改实施中的点滴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课改实施中的点滴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新课改;教师;反思;展望

【中图分类号】 G423.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23―0071―01

课改给每一个教师提出了新的思考,改革不可能照葫芦画瓢一蹴而就,一帆风顺。改革首先要从学习开始,只有努力做一个主动学习型、勇于实践型、善于反思型、勤于积累型、敢于创新型的教师,才会少些迷茫,多些理性。也只有这样,才能从从容容地走进课改,并使素质教育这面旗帜,在课改浪潮的探航中更鲜明与飞扬,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课程学习的多姿多彩!

一、对课改中教师行为的一些反思

1.放任自流与教师主导。教学中,如果一味地放任自流,是无法达到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培养学生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发展目标等要求的。课堂是课程教学改革的主阵地,教师应起启发引导、点拨指导、解疑辅导、因势利导的作用。教师围绕学生这个主体而发挥主导作用,才能帮助学生在学习与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新知,培养能力,激感,和谐发展,才能更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观。

2.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作为一名新世纪的教师,正确认识和重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势在必行。在新课程标准中,鲜明地提出了“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和研究性专题,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那么,对教师而言,无论是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还是作为主要教学方式,都应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与创新意识。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反之,封闭自守的教学行为已不符合时代的要求。

3.辩证地看待教学模式。准确把握各学科个性,对各种课型作出正确定位,遵循学科教学的规律,是改革课堂教学,进行素质教育的基础。当前的课堂教学,施教者主宰课堂,已风光不再。放得过多,有放任自流之嫌;问得过多,又有观念陈旧之嫌。那么,是否有一个可以套用的模式,而且这些模式一般都是由专家或权威人士提出来的。实践中发现,模式不是万能钥匙,以不变去应万变,未必可行。课程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与学的主体千差万别,所以模式的运用应随不同课型、不同内容、不同课时而定。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第一,教学活动进程包括教师、学生、媒体和教学内容等四个相互联系的要素;第二,教学过程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以模式不是定式,它随要素的变化又会成为变式。

二、对新课堂教学的展望

当我们都在为课改积极探索和付出时,可曾想过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否已经接受了我们的课改行为,我们是否为他们的发展做好了一切准备,他们是否真正在为自己的发展和未来而拼搏努力……这一切也需要我们思考。当我们都在思考时,我觉得营造一个让学生乐学的氛围应该是最重要的,它会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真正的快乐和成就感。

1.学生乐学的源泉是能感受到老师对他(她)的尊重。当他做对了老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当他犯错时老师也能对他的行为给予足够的理解和宽容;当他在进步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给予他温暖的关怀和帮助。很多时候因为我们的不经意之举把他的善良给扼杀了,把他的羞耻之心给泯灭了,慢慢地他们也就没有了羞耻之心,善的内力也将渐渐退却,想改变他已经是难上加难了。我们何不在他迟到时站在门口笑脸相迎;在他不能按时交作业时说上一句“没关系,需要老师的帮助吗?”;在他违反纪律尤其是小问题时,我们何不给他一个笑脸,开导一下,让他没有犯错感,让他没有自责感。因为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能不犯错误,但我们一定要给学生改错的机会,而且要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包容他们,这样最终才会感化他们。

2.学生乐学的动力是成功感。在与学生打交道的任何时候都要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肯定的话语和赞许的目光:打扫卫生时一句亲切的“辛苦了!”会让学生动力倍增;课堂上学生展示时无论好与不好老师总能抛给学生一句比较好的鼓励话语或莞尔一笑,让他得到自信;在批改作业时别忘了附上一句简单的鼓励,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支持;考试时我们命题者可以让学生得到较好分数的同时千万别忘了对学生进行中肯的评价和鼓励,让他感受真实的成功(因为学生很在乎分数)。在新课改的氛围里有更多为学生创造成功感的机会,关键是我们能不能以平常心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论他是优秀的还是不优秀的,都把学生当做是一个肯定能开花的花蕾,只是时间的早晚。

3.学生乐学的关键是会学,每一个人不是生来就会学习的,他需要培养和正确引导。新课改对老师的要求就是组织者和引导者。要用相当长的时间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当学生遇到困惑时我们是站在他身边的答疑者;当学生迷茫时我们是站在他前方的引路人;当学生需要救助(学习、生活、心理)时我们是及时伸出援手的施救者。无论是来自学习或者是生活上一切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只要我们积极、乐意地接受并解决了,学生就会努力地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