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面部浅刺配合闪罐法治疗黄褐斑49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面部浅刺配合闪罐法治疗黄褐斑49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黄褐斑 面部浅刺 闪罐

黄褐斑是指发生于面部的淡褐色或深褐色的色素沉着斑,多对称性分布,又称为“蝴蝶斑”。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采用面部浅刺配合闪罐法治疗黄褐斑49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自门诊,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9例,年龄最大48岁,最小24岁,平均36岁;病程最长4年,最短2个月,平均25个月。对照组49例,年龄最大52岁,最小22岁,平均37岁,病程最长5年,最短4个月,平均32个月。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基本一致,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故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主穴据发斑部位:额部为阳白,鼻部为印堂、迎香,颧部为颧、四白,颊部为颊车,再取斑重部位阿是穴,每次取4~5主穴。配穴据辨证远端取穴:肝郁者加太冲、行间、肝俞,脾虚者加丰隆、三阴交、脾俞,肾阴亏虚者加太溪,气血不畅者加血海、膈俞。操作方法是:先用小号火罐在面部行闪罐20~30次,尤其是发斑较重的区域,然后用1寸毫针浅刺于面部皮下,远端穴位可适当深些,得气后留针25分钟出针。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2.2 对照组:根据黄褐斑部位取穴,如治疗组。针刺后使患者得气,留针25分钟出针。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实施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治愈:皮损消失,颜面皮肤呈正常或接近正常肤色,随访半年无复发者。显效:皮损消退60%以上或色素斑明显变浅者。有效:皮损变浅或消退30%。无效:经治疗皮损无明显变化。

3.2 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2疗程后,疗效比较见表1。

4 病案举例

张某,女,50岁。2006年5月10日就诊。患者半年前面部出现黄褐斑,两边对称分布于颧部颁,呈淡褐色,神疲面

黄,舌淡脉细。自诉曾用美容品出现过敏现象,颜色逐渐加深。该患者就诊后,笔者采用本法,局部闪罐后取穴阳白、四白、太阳、颧、迎香、脾俞(快针)、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治疗10次后斑点变浅,中心露出正常肤色,30次后斑点逐渐淡化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

5 体会

祖国医学认为,黄褐斑的发生与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有密切关系。情志不舒,思虑伤脾,惊恐伤肾等使气血逆乱,不能上荣于面所致。治疗时既要着重改善面部的血液循环,增加其供血供氧,又要注重调理脏腑的气血功能。局部取穴可疏通面部经络,调和气血,促进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促进表皮细胞的新陈代谢,减少色素沉着,而面部闪罐可激发经气,达到治标的目的。辨证取穴则有调整脏腑,疏通经络,消瘀散斑,达到治本的作用。针刺治疗以疏肝解郁,健脾补血,滋肾养阴为主。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故取脾经的三阴交,可调血气;面部为阳明经的循行之处,足三里为足阳明经合穴,而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故二穴共奏行气活血之效。太冲有疏肝解郁的作用,脾俞为背俞穴,可调节脏腑气机。由于十二经脉都直接或间接地联系于面部,故可疏通脏腑经络,使各经脉气血运行通畅,减少色素沉着,以使皮肤恢复正常。

收稿日期 2007-03-06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