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人类精神历程的文学表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人类精神历程的文学表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里快的小说《狗祭》讲述了一个并不复杂的故事:一条天性善良、造福一方的良犬受了某人的引诱而变成了一条凶恶、为害一方的“疯狗”,最后被他的主人老骆驼杀死。围绕这条狗的前后变异,小说真实地揭示了当今西部地区工业化特别是耗能、污染的工业与传统生产、生存形态的自然家园的对立和冲突。作者的笔触深入老骆驼一家三口人的心理层面,通过这条狗的遭遇,成功地完成了当代人类精神历程文学表述

小说开头,便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一片得天独厚的草甸风光:“沿着库伦图草原月牙形的边缘,恩格尔河把蓝天白云深情地揽在怀里,在肥美的草地上描绘出一个九曲十八弯的图案,然后泛动着碎银般的涟漪,悠然自得地向着远方流去……”而来此观光旅游的人们则“享用了这片得天独厚的草甸风光之后,便怀着一种像牧人在黄昏到来时的惬意,仔细地回味、咀嚼着一天的愉悦,然后朝着意想中的安然走去。这时,在客人们面前极尽所能地表现了一天的草原陆续安静下来。夜,带着草原的寂寥和空灵,开始向着毡包逼近。此后,周围就变得静悄悄的了。”

细细品味这篇文字,仿佛在观赏一幅祥和、美丽的油画,而此后的每一章开篇,作者都要情不自禁地将这片草甸子礼赞一番,形成交响诗一般的重奏或变奏,但这不仅仅是客观的环境景物描写,因为在老骆驼看来:“草原是腾格里专意赐给咱蒙古人的恩物!它同时赐给我们的,还有那些可爱的牛羊、骏马、骆驼。为了让咱们有一个祥和、安宁的环境,它还在草原上布下宽阔的大河、甘甜的泉水、通灵的山鹰、奔突的黄羊、漂亮的梅花鹿,还有歌喉婉转的百灵,就是枝叶枯了的时候,也散发着芳香的鲜花――草原,那是咱蒙古人的根啊!”在此,作者赋予了草原双重含义:即是人们得以生存的物质形象的家园,同时也是人们的“根”――“精神家园”。在这片净土上,人与自然、人与人都处于一种和谐的审美关系中,即使在小说主要人物老骆驼、额吉、孙儿的安排上也体现了“天・地・人”三者合一的匠心。老骆驼的睿智、良知和悲悯情怀;老额吉心中装载着一切,惟独没有自己的无私奉献;孙子任性和对情感的不成熟与执著――恰恰呈现了“天・地・人”三者的主要品格表征。因此,在这片盛载着牧人们“精神之根”的草甸上,一只天性善良、勇敢机智的良犬也受了熏陶而成为一只有根性的神犬。夏天,一场洪水把一家的牛羊困在了草原上,它“凭着自己特殊的嗅觉,很快就找到了那些正在与死神搏斗的牛羊,然后把牛羊的主人准确地领到出事地点,从洪水中把它们一个一个地救了出来。”冬天,一场暴风雪使一户牧民的牛群走失了,它冒着风雪帮主人找回了牛。良犬哈日巴拉成了草原上的守护神,得到了牧人的赞赏,老骆驼也为此十分荣耀。作者展现了一幅生存家园与“精神家园”相统一的祥和世界。

然而,当历史的发展以物质财富的积累为目的而对自然资源疯狂掠夺时,受到伤害的就不仅仅是自然环境的被破坏,而更为严重的是人的精神家园的被颠覆。

美丽的大草甸子也无法逃避历史车轮的辗压。“过多的人、畜践踏,频繁的割、采食,加上连年罕见的干旱,已经使得库伦图草原这个最为漂亮的大草甸子变得十分憔悴了。”再加上要上马的工业项目,它是与草甸子世代生活着的牧人们的生存观念相悖的举动。因为:“草地、树林、芦苇、河水……所有这些东西,都是生存在库伦图草原上的这些牧民们的命根子……多少年来,人们谁都没有轻易地动过它们一下,因为谁都知道,对它们的践踏,其实就是在践踏自己的生命。”于是,在致富还是维护家园问题上形成了尖锐的矛盾,“连家园都没有了那富裕是不是从草原上划过的一阵风?连自己、后代都不存在了,这样的工业项目还有什么意义……”于是当它需要牧人们支持时,遭到了拒绝甚至对抗。此时,作为草甸子守护神的良犬哈日巴拉却遭遇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在推行工业项目人的引诱威逼下,背叛了主人老骆驼和所有的牧人,助纣为虐。勇猛变成了凶残,守护神变成了瘟神,良犬变成了疯狗。它以恶助恶,效力于项目人威逼牧人们屈服。作者将违背科学发展和人类生存利益的盲目的工业项目,上升为人对于自己的背叛行为而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这是一种文学意义的批判。老骆驼能够怜惜毒蛇,容忍吃掉自己羔羊的恶狼,但不能宽恕背叛。最后施计处死了完全丧失善良天性的哈日巴拉。在这场工业化开发和家园保护的斗争中,老骆驼虽然无法与历史的发展抗争,无法有效地保护自己生存的家园,但他在精神上却守住了自己的心灵家园。致此,本来物质与精神相统一的家园分裂开来,在人们无法抗拒历史的发展而日渐丧失生存家园的时候,“精神家园”作为生存之根和生命的支撑就成为了人们的追求。

作为小说主人公的老骆驼,他的一系列冲撞、游荡的心理活动,是历史发展与家园丧失这一特殊时段的社会矛盾的反映,是人类无限的物质追求与有限的物质资源之间无法调和的矛盾在人的精神层面引起的痛苦和悲哀。老骆驼作为世代生存在草原上的一位有良知、有学识、善于理性思考的老牧民,像一位文化巨人似地独自面对历史的挑战。他固执得像匹骆驼,坚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他面对历史发展的巨大惯性,却又无能为力,他明知哈日巴拉的疯狂是那些人恶意造成的,却又无法去责怪那些人,他的愤怒只好降落在这条原本无罪的狗身上,处死哈日巴拉只能使他获得心理上和道德上的胜利,而哈日巴拉不过是替人受过而已。所以在处死哈日巴拉后他就病倒了,“开始是发高烧,接着是昏迷,等这些症状全部消失了以后,却又陷入了臆想和错乱中,他嘴里忽而念叨着哈日巴拉的名字,忽而又猛地大声喊着:‘罪过啊,罪过!’脸上的泪水怎么擦也擦不干。”现实生活中的重重矛盾引起了复杂心理的情感冲突,使他的精神几乎崩溃。在他假意寻找失踪的哈日巴拉的日子里,他对这一事件的全过程进行了审视,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从而更加坚定了自己对“家园”的执著。“眼下,草原就面临着这么多的不幸……面对这种情况,任何一个有血性的蒙古人,都不会漠然置之吧?因为这里有他们的根啊!对于他们来说,不管在什么情况下,这个根都无论如何不能丢掉!”为“根”而战,使他获得了一种强大的正义感和做人的尊严。然而,他又显得那么渺小而无能为力,因为工业项目的开发,代表着历史发展的强大意志力,这是谁也无法抗拒的历史必然。而对这一严峻的现实,他从哈日巴拉的异化中寻找答案,“在这个世界上,不管什么地方,只要有利益存在,诱惑就是必然的。它的制造者们,既有卑贱,也有高贵。但不管是谁,隐藏在背后的都是自利――因此,不管是谁,都大可不必因为诱惑的存在而怅惘。所需要的是它的反面:识别、抵制和反抗。而你恰恰从这一点上失去了理智和输了骨气。这样,你就从根子上背叛了自我,也背叛了你的主人。”老骆驼承认了诱惑存在的客观必然性,也等于他承认了开发草原办工业的现实,但同时他认为,对这种诱惑的认同和被诱惑,甚至同流合污,是一种根本的背叛。承认人的物质需求同时反对人的精神趋同,老骆驼将人的灵与肉分离对立,而上升为对这一切的形而上的思考,他的精神历程超越了现实(红尘),从而演绎了最震撼人心的一场“祭狗”。“哈日巴拉,经过这些日子的思考,我最终明白了一个道理”,“从表面上看,你的悲剧是由你自己造成的――其实,从根本上讲,事情并不是这样。”反思中,他了原来置哈日巴拉于死地的理由――对自己及主人的背叛,那应该怎样呢?“而是因为你的无知把自己推向了一个旋涡中。”这是什么样的旋涡?“为了保障自己的生存权利,各类生命之间的矛盾冲突相当激烈,由此而形成的旋涡所激荡起的大浪,简直触目惊心,不管是谁,一旦卷进了这样一个旋涡里,那它的后果就是非常可怕的。哈日巴拉,你恰恰就是这样”――痛苦的反思中,老骆驼的精神一步步走向巅峰,他拒绝了人世间的恩恩怨怨,而是驾临于世态之上,鸟瞰世界,于是他把哈日巴拉的罪过,归咎于沦入“旋涡”。是因为哈日巴拉太热衷于“旋涡”中的俗事了。从对哈日巴拉背叛行为的谴责到恼怒于自己尊严的损失最后抵达了对人世间的超越,终于到达了精神的彼岸。小说通过一位老人的反思,完成了对人类精神历程的文学表述。

当老骆驼把哈日巴拉的皮送到了生命之河后,他祈祝哈日巴拉“漂吧,漂吧,一直漂到一个谁也见不到的地方去。到那时,所有的事情就都改变了样子!”“而当终点出现在你眼前的时候,东方,那轮金色的太阳就又辉煌地升起来了!”于是他完成自己的精神历程后,便“果断地背剪起双手,迎着太阳落下去的地方大踏步地向前走去,一直走进苍茫的暮色里。”他与天地融合为了一体。

《狗祭》成功地给我们塑造了一位精神老人的形象,对“家园”的执著追求,使他在一场历史大变革的激荡中,陷入了情感冲突的痛苦深渊,面对哈日巴拉的遭遇,他反复深入地反思了造成这一悲剧的种种原因,摒弃了世俗的思维习惯而进入形而上的追溯,从而走过了人类精神历程的全过程,实现了自我超越,抵达了精神的彼岸,这标志着我国小说创作的一个新的领域的开拓,既着笔于对人类精神世界的追述和呈现,又在当代人文形势下完成了对文学本质价值的还原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