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谈培训新型职业农机手的实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培训新型职业农机手的实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规范管理,注重培训效果

为此学校提出农机普及技术进村组、农机实用技术进镇村、农机知识更新培训到市校、继续教育到省市的培训思路。(1)因地制宜,普及农机知识。针对部分农民文化水平低,种植随意性大,把种田当副业搞,对新技术、新知识认识度不高的现状,学校加大信息宣传力度,送教进村组,让农民了解农机主推技术,合理使用农机。(2)突出重点,培训农机技术。对有初中文化、年龄50岁以下的农机手、种田大户、农机合作社成员,让他们参加阳光工程、获证奖补等培训班,学习农机集成技术。近三年全市共有2320人经过培训取得初、中级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成为新型职业农机手。让持有初、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到省里参加培训学习,近三年共有39人取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复合型农机人才。(3)以赛促练,提升技能水平。农机技能竞赛结果代表本地区技能培训质量,也反映职业农机手的水平。在省、市农机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该市1名选手荣获“江苏省农机系统技能标兵”“扬州市劳动模范”称号;在扬州市2012年“全球通杯”农机行业技能竞赛中,该市4名技能选手取得“全能第三,3个单项第一”的好成绩。

2存在的不足

高邮是农业大市,农作物种植模式多,近三年,在本地区农机技术推广过程中,出现“三多三少”的现象:参加培训的农民多,自愿参加技能鉴定的农民少;从事单一农业生产的农民多,从事规模种植的农民少;掌握简单农机技术的农民多,掌握复杂农机技术的农民少。培育职业农机手的道路还很长。原因如下:(1)农民学历不高。农民实用技术是建立在科学有序的基础上,是收获、耕作、栽插、植保等环节机械化技术的综合运用。大部分参加培训的学员不是年龄偏大,就是学历不高,又不长期坚持参加学习,农业机械的使用率不高,收入不稳定。(2)种植效益不高。受田块、种植模式等因素制约,种植效益不高,导致有文化的青壮年农民不愿种田,老人和妇女成为种田的主体,先进的农机技术推广成效不明显。(3)培训机制不灵活。很多参加培训的农机手缺乏长期学习热情,技能操作考试还可以,遇到理论考试就“头痛”。所以,参加培训的农民多,成为职业农机手的不多。

3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宣传身边典型事例,鼓励有知识的青壮年农民回乡务农,把农机培训办到田间、地头,让更多的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机手。(2)选择培养对象。重点培训大学生村官、村组年轻干部、农机合作组织的青壮年社员,让他们率先成为“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的新型职业农机手。(3)培训项目向培养对象倾斜。通过获证奖补、阳光工程、科技入户等培训项目,对培养对象进行农机实用技术短期培训。对有潜力的农机手,培训基地要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不断加大技能培训指导力度,让他们掌握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技能,逐步成为种植大户、农机大户,进而发展家庭农场。(4)典型带动,示范引领。大多数农机手是有较高文化素质和较好身体素质的中青年农民,其中农机大户和农机服务组织负责人懂农艺技术、会操作机械,善于经营管理,是新型职业农民的代表。培训基地特别是示范培训基地,要总结本地农机手典型成功经验,结合农业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技术要领,根据省教材,编写本地农机农艺融合的培训教案,做好农机知识普及培训和技能等级培训,逐步提升农机手的技术水平,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机手。

作者:戚常同 闵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