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云斑尖塘鳢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催产试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云斑尖塘鳢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催产试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的基础上,揭示了云斑尖塘鳢的生物学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人工繁育的探索,发现2龄种鱼经HCG催产,水温29 ℃条件下40 h产卵,受精卵56 h孵出仔鱼,仔鱼孵出4 d后卵黄囊全部被吸收,仔鱼开口并进入平游阶段。

关键词云斑尖塘鳢;生物学特性;人工催产

中图分类号 S961.2;S965.19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8-0326-01

云斑尖塘鳢(Oxyeleotris marmoratus)俗称泰国笋壳鱼,属鲈形目(Prciformes)虾虎鱼亚目(Gobicidei)塘鳢科(Ele-otrida)尖塘鳢属(Oxyeleotris)。原产于湄公河水系的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和越南,因其具有个体大、生长快、无细刺、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等优点,在国际上享有较高知名度,是热带和亚热带的优质淡水鱼之一,市场潜力巨大[1-2]。我国的引进途径比较复杂,目前进行了多次引种。云斑笋壳鱼成为广东、上海大批量进口的水产品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需进口笋壳鱼5 000 t以上[3-4]。因此,进行笋壳鱼的人工繁育技术研究,对于充分利用江浙沪地区的资金优势和技术优势,调整渔业产业结构,发展高效渔业具有积极意义。

1云斑尖塘鳢的生物学特性

1.1形态特征

云斑尖塘鳢形状酷似笋壳,体形长且粗壮,前段呈圆柱形,后部稍扁。头宽大而扁平,眼小而高,位于嘴唇上方、头背部最高处。口上位,吻短而钝,下颌突出。背鳍2个且分离,前背鳍条为硬棘;臀鳍圆;胸鳍大,呈扇形;腹鳍胸位;尾鳍圆形。体被栉鳞,头背被圆鳞,体色为黄褐色,体侧具5~6个纵向大深褐色斑块,背部有暗绿色线纹,腹部淡黄色,体色会随生活环境变化而改变,鳍上也常有纵向的深褐色条纹或小的深褐色斑点。

1.2生活习性

云斑尖塘鳢为底栖穴居鱼类,喜居于水质较清或有微流水的水体的底部、草丛、砂石缝隙或洞穴之间。游泳速度较慢,不能长距离游动;性温驯,对低氧环境适应力较强,离开水体可存活15 h以上,在潮湿淤泥中可存活24 h以上。云斑尖塘鳢多在夜间活动,最适生长温度15~35 ℃,最适温度为25~30 ℃,22 ℃以下摄食不正常,15 ℃以下活力明显减弱,长时间10 ℃以下会大量死亡[1-5]。

1.3食性

肉食性,但生性并不凶猛。仔鱼开口饵料主要是单胞藻和微小轮虫,幼鱼阶段以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底栖水生昆虫幼体和环节动物等为主,成鱼主以小鱼、小虾、甲壳类、软体动物、水生昆虫及幼体为食[1,5-6]。在人工培育条件下,1.5 cm以上鱼苗可摄食虾苗和家鱼鱼苗,经驯食后可摄食新鲜或冰冻鱼糜、碎鱼块或人工配合饲料。云斑尖塘鳢的耐饥饿能力很强,一次饱食后可多天不摄食。

1.4生长

幼鱼生长缓慢,体重达75~100 g/尾以后生长加快。放养的鱼苗当年体长可达15~20 cm,体重可达50~l00 g;次年体长可达30 cm以上,体重达400~700 g[1,5-6]。

1.5越冬

云斑尖塘鳢为热带、亚热带鱼类,怕寒;当年繁殖的鱼苗需经越冬阶段才能上市,越冬后体重可达50~100 g,5~7个月后可达到商品鱼规格。越冬水温必须高于l5 ℃,我国江浙沪一带人工养殖冬季需要有保温、加温设备。

l.6繁殖习性

云斑尖塘鳢2龄时达性成熟,25 ℃以上开始产卵,成熟亲本最小个体体长l5 cm以上,体重75 g左右。性成熟的雄性个体一般较大且色泽较黑,外生殖器突出,末端尖细,尾端红肿,轻压腹部就有流出;雌性个体体色较浅,外生殖器末端钝形并且红肿,腹部膨大,卵巢轮廓非常明显。在我国江浙沪一带云斑尖塘鳢的生殖季节为6—10月,云斑尖塘鳢的相对怀卵量为70~220粒/g,产卵适宜水温为27~32 ℃,雌鱼多在其居住的洞穴、瓦片或杂草中僻静处产卵。产卵前,雄鱼选择合适的巢穴,然后诱赶雌鱼进入穴中产卵。产卵结束后,雄鱼就会驱赶雌鱼,独自守卫在鱼巢中直至仔鱼孵出离巢为止。

2人工催产试验

2.1材料与方法

催产试验在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吕四海水增养殖技术及苗种中心进行,选2.5 m×2.5 m的水泥池为斑尖塘鳢催产池,用小型增养机24 h连续增氧,繁殖用水为经曝晒的地下水。

2011年7月23日从启东养殖户中优选22尾2龄以上成熟的云斑尖塘鳢亲本,体重在340~1 580 g,经过30 d强化培育,再从其中挑选18尾体形健硕、体表无伤病、无畸形的亲本按雌∶雄=1∶1配对成8组进行催产。催产剂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由宁波第二激素厂生产,催产采用一针法,HCG剂量为900~1 000 IU/kg,注射部位为胸鳍基部,催产水温为28.2~29.0 ℃。

2.2产卵孵化

将长40 cm且三面用棕榈片覆盖的三棱柱形鱼巢安放在产卵池内,注射催产剂后约40 h,云斑尖塘鳢亲本自然产卵,可观察到鱼巢的棕榈片上分布着许多鱼卵,受精卵吸水后呈椭圆形,卵径长端约为2 mm,短端约为0.8 mm;雄鱼有护巢行为,且在巢内不断扇动胸鳍以保证孵化有效水体的含氧量。

(下转第330页)

(上接第326页)

在水温29 ℃条件下受精卵56 h孵出仔鱼,刚孵出的仔鱼长2.3~2.6 mm;仔鱼刚出膜时体无色透明,无色素;孵化后4 d,卵黄囊几乎吸收殆尽,口器和食道开始作用,肠蠕动明显,鳔已经形成,开始进入平游阶段,开口并摄食水中的单胞藻和轮虫等饵料。

2.3讨论

云斑尖塘鳢为热带、亚热带鱼类、生性畏寒,养殖15~17个月才能达上市规格,在我国江浙沪地区5—10月可采用土池养殖,10月以后要进行保温或加温越冬养殖。可充分利用各地废弃的养鳗鱼或育苗池等保温设施进行越冬培养,以便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云斑尖塘鳢是肉食性鱼类,苗种培育和规模化养殖技术有待进一步完善,养殖过程经常出现互残现象,故在人工养殖过程中最好投放规格整齐的鱼苗,并适时分池、捕大留小,达到规格的商品鱼及时上市,小规格鱼再集中继续养殖。

云斑尖塘鳢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市场潜力巨大,而且云斑尖塘鳢对低氧环境适应力较强,有利于鲜活产品的运输,目前尖塘鳢的价格基本保持在120~160元/kg,江浙沪市场对尖塘鳢活鱼的需求量非常大,因而开展云斑尖塘鳢的人工养殖具有广阔的前景。

3参考文献

[1] 陈永乐,刘毅辉,朱新平,等.泰国尖塘鳢的生物学及其养殖[J].淡水渔业,2005,35(1):59-62.

[2] 张宪中,戈贤平.泰国笋壳鱼肌肉营养品质的评价[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5(1):23-27.

[3] 张邦杰,梁仁杰,张瑞瑜,等.尖塘鳢(笋壳鱼)的生物学及养殖概况[J].淡水渔业,2004,34(6):58-61.

[4] 黄晓荣,庄平,章龙珍,等.人工养殖云斑尖塘鳢的生长特性[J].生态学杂志,2008,27(10):1740-1743.

[5] 陈永乐,吴光明.淡水鱼之星—笋壳鱼[J].农村百事通,2005(9):17.

[6] 张宪中,尹文建,曹晓东,等.泰国笋壳鱼养殖概况及展望[J].科学养鱼,2007(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