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山区更适于水稻抛秧栽培技术的推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山区更适于水稻抛秧栽培技术的推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吉林省通化县金斗乡是一个典型的东北山区盛产优质稻米之乡,水稻生产可以说是该乡的农业支柱产业,传统的水稻栽培技术在这里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曾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优质、高产、高效的佳绩。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劳动人民的更新换代,实际情况与生产技术、生产成本产生了矛盾,尤其在水稻插秧方法上是我们山区急于深思的解决课题。经探究山区今后适合水稻抛秧栽培技术。

关键词:山区;水稻;抛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0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6-0112-1

水稻抛秧栽培是水稻营养钵育苗抛秧栽培技术的简称。它综合了水稻旱育苗和直播栽培的优点,具有减轻劳动强度,节约劳力,钵苗不伤根,不缓苗,根部入土浅,分蘖节位低,分蘖多,增产增收等优点。一般每人每天可抛栽6—8亩,比人工插秧提高工效3—4倍。抛秧栽培技术特点如下:

1 秧苗素质好

采用塑料营养钵秧苗,每个钵内只有3—4粒种子,独立的秧体形成了独立的营养体和一定的生活领域,因此,容易培育出健壮秧苗。

2 伤根少、返青快

水稻插秧栽培,秧苗移栽到本田后需要有5—7天缓苗期,而缓苗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秧苗素质和插秧植伤所至。所以,在插秧栽培过程中,秧苗植伤越重,缓苗时间越长,分蘖推迟时间越久,水稻生育期也越拖后。采用营养钵育苗的秧苗,根系大多数盘集在营养体内,起苗时不伤根,抛栽时营养块随同秧苗一起落入稻田,也就无须缓苗,这就为水稻生育前期生长旺盛提供了基础条件。据调查抛秧秧苗比手插秧苗平均根数多2.2条,根长多1.35厘米,根鲜重多0.5克,叶数增加1片叶,分蘖增多1.43个。

3 秧苗根部入土浅,分蘖节位低

水稻秧苗根部入土深浅,对水稻成苗率的高低、返青快慢、分蘖早晚、多少及产量影响很大。水稻抛栽根部入土深度为0.6-0.7厘米,比插秧栽培根系入土深度的2—3厘米浅1.4—2.3厘米;水稻抛秧栽培分蘖节位在2—3茎节,比插秧栽培低2—3个节位;有效分蘖数抛秧比插秧多3个,有效分蘖率提高到75%。

4 秧苗耐低温能力强

抛秧栽培的出叶速度明显快于插秧栽培,分蘖速度快于插秧,抛秧稻株比插秧生长速度快。

5 抛秧栽培育秧方法

种子处理、置床处理、床土处理等同常规秧苗,播种时先将钵育盘摆好,然后装入配制好的床土,土面与钵面一平,浇水后床土自然沉降,播种后覆土与钵面平。播期4月10日—15日,播量3—4粒/穴。秧田管理同常规秧苗。

6 抛秧技术

6.1 整地要求

抛秧田面要求地平、泥浆软,秧苗能均匀地扎入到泥浆中。整地不平时高处秧苗扎不进泥浆中,易倒苗;低洼处水深容易造成漂苗,都保证不了抛秧质量。抛秧一定要在花达水泥浆状态下进行,根据稻田土壤状况在水整地后半天到一天(搅浆平地需要3—5天)泥浆沉落适宜时进行,大风、大雨天不能抛秧。抛秧后一天稳灌浅水,不然灌水会冲动秧苗,造成漂苗。

6.2 抛秧时期

气温稳定通过13℃,5月18日—25日抛秧。由于抛秧根系入土浅,一部分秧苗又可能在抛秧时倒伏,只有气温较高时秧苗才能迅速发生新根,促进生长。

6.3 抛秧密度

15—20穴/平方米,抛秧密度较插秧密度稍稀些,因为抛秧较插秧的分蘖早6—7天,分蘖多30%—40%,有效穗多,产量高。

6.4 抛秧方法

人工抛秧,用手大把抓起秧苗块向空中抛出2—5米高度,使秧苗块均匀分散落到田间,抛秧入泥深度0.6—0.7厘米为宜。为保证抛秧均匀,抛秧时先抛计划抛秧量的60%—70%,另40%—30%看田找抛,抛秧后进行人工调苗和补苗,捡出步道。

7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适应山区的原因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特点正好迎合我们山区水稻栽培所面临的瓶颈问题,具体是:

(1)山区特点造成水田地块以分散、不规整的小块田为主,致使落实农业机械化受到制约。

(2)传统的人工插秧技术由于劳动者的新老更替,会人工插秧技术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人工插秧上出现严重的用工荒问题。

(3)近年来插秧用工成本太高,甚至影响到农民的种地积极性。因此,为了节本增效,使优质、高产、高效的水稻生产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下去,我们要大力推广水稻抛秧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1] 宋世枝,段斌,何世界,李慧龙.水稻抛植苗原床泥质露天育秧法的设计与效果[J].中国稻米,2007年01期.

[2] 黄年生,张洪熙,戴正元,谭长乐,刘广青,李爱宏,刘晓静,周长海.我国水稻旱育抛秧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江苏农业科学,2006年06期.

[3] 徐少安,刘建,沈锦根,王学军.塑盘旱育抛栽后季稻大田期间生育特性及产量构成[J].江苏农业学报,1997年04期.

作者简介:李永富(1971-),吉林通化人,通化县金斗乡农业站中级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