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中学校引入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中学校引入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阐明朋辈心理辅导的内涵,阐述高中学校引入朋辈心理辅导的必要性,提出在高中学校可以尝试构建“学校―年级―班级―宿舍”的多级朋辈心理辅导机制,健全现有心理健康辅导模式,为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必要支持。

【关键词】高中学生 心理健康 朋辈心理辅导 心理需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B-0079-02

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及转型的当前,青少年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不论是学界还是实践界,对我国青少年群体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度都有了显著的提升。高中学校作为青少年学生的集中场所,如何在高中学校实施行之有效的心理辅导,缓解青少年因心理健康问题而引发的诸多失范行为,是当前高中学校教育面临的迫切问题。在此背景下,朋辈心理辅导作为一种具有自发性强、覆盖面广、情感联系紧密的心理辅导方式,引入高中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进程中成为一种可行选择。

一、朋辈心理辅导概述

朋辈是“朋友”和“同辈”的合称,用在高中学生群体身上,指高中学生的基本同龄朋友关系。朋辈心理辅导(Peer Counseling)在学校一般是指非专业心理工作者经过选拔、培训和监督,向需要帮助的受助者提供具有心理咨询服务的人际帮助过程。从起源看,它源于 20 世纪 60 年代的美国,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二战后大量的军人回到家乡,他们在经历战火后心理遭遇创伤,之后又遇到越南战争,他们需要心理咨询人员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治疗,因此出现全社会心理专业辅导人员缺乏的现象。在此背景下,精神卫生领域掀起了一场非专业心理咨询运动,其中在学校领域,有学者尝试探索在学校培训一部分学生,让这些学生对其他需要心理辅导的同学提供必要的心理帮助。这一举措的实施效果究竟如何呢?美国学者威兰德(Vriend)于 1969 年对此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在咨询团体中他利用受训的高成就学生帮助低成就学生的方式。他的研究对朋辈心理辅导的价值给予了积极肯定,并写成朋辈心理辅导领域的第一篇经典性论文。其后,欧美发达国家的相关学者受其启发,也在本国开展了朋辈心理辅导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朋辈心理辅导在欧美国家逐渐成长为一种重要的心理辅导模式,被普遍地引入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之中,为这些国家在校学生的心里健康发展提供强力支持。

朋辈心理辅导之所以能在学校被普遍实践并推而广之,与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一些特点紧密相关。朋辈心理辅导具有亲密性、自发性、简便性和普遍性等四个方面的特征。第一,朋辈心理辅导具有亲密性特征,专业心理辅导要求辅导者和被辅导者建立较为亲密的情感关系,而朋辈心理辅导正好是发生在亲人、熟人或相互熟知的同学、朋友之间,具有先天的优势;第二,朋辈心理辅导具有自发自愿性特征,一般意义上讲,辅导行为是一种利他行为,是基于朋友、同学之间的关爱、友爱而自愿发生的,正常情况下不存在当事人要给心理辅导人员予物质报酬的问题。而学生的同侪关系正好契合这样一种情感维系关系;第三,朋辈心理辅导具有简便性特征,朋辈心理辅导要求辅导者和被辅导者共同生活,交往便利,高中生通常是共同生活和学习的,这为朋辈心理辅导提供了现实基础;第四,高中生的朋辈心理具有普遍性,对于大多数高中生而言,他们更喜欢跟自己的同辈群体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困惑,当其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一些困难时,他们通常会选择同辈的好友进行倾诉,但对其父母和教师则通常采取回避态度,这一现象在高中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

二、高中生朋辈心理辅导的可行性和现实意义

(一)朋辈心理辅导有利于满足学生多层次的心理和情感需求

S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正在迈向工业化社会的全面转型时期。伴生于社会急剧转型的,是多元价值的碰撞和旧有传统价值的震颤、断裂。对于身处此时代的青少年学生而言,他们一方面享受到了更好更多的教育机会,但另一方面,也要承受这种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多元价值的冲击。在此背景下,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心理问题的需求也更加多层次、多元化,因此对传统的心理咨询工作提出了挑战。对于高中生群体而言,他们的心理健康咨询需求也是多元化和多层次的,从一般的学校教育环境、教育教学方式等的适应问题,到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甚至是精神疾病等都可能发生。据调查发现,当前青少年学生患心理抑郁症的情况非常普遍,每年都有数量不少的青少年学生自杀事件发生,这一次次事件提醒我们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相当严重,也提醒我们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严峻性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性、危机性,在高中学校的心理健康辅导中,传统的诊所式辅导因其所固有的弊端(专业辅导人员少、场所固定等)而不能完全满足高中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求,亟需寻找更加适合青少年心理辅导的方式作为补充,以满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求。朋辈心理辅导作为一种新近引进的心理健康辅导模式,其具有主动性、随时性和普遍性的特征,恰好可以满足青少年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学生之间可以随时随地地就心理困惑问题进行沟通和疏解,有助于及时化解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并有助于满足青少年学生多层次、多频次的心理援助需求。

(二)朋辈心理辅导有助于完善高中生心理辅导体系

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的目的是要及时、有效地化解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所面临的问题,其附带效应是可以完善现有的高中生心理辅导体系。在当前大多数高中学校中,普遍没有心理辅导相关的从业人员,也没有专门的心理辅导场所。而这些学校的心理辅导,仅仅限于一些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我们发现,这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多也只是流于形式的,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不能获得足够的重视。在任课教师方面,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也通常不是专业对口的教师,而是由其他专业的教师兼任,其教学质量值得怀疑;在课时安排上,普遍每周只有一节课的安排,课时量过少。即便如此,在临近高考或期末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常会被作为不紧要的课程而被挤占,为高考课程的教学留出时间。而即便有条件设立心理咨询工作室的某些城市学校,面对诺大一个学校,却通常只有一名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完全不能满足日益庞大的学生心理咨询需求队伍。在此背景下,朋辈心理辅导作为一种全新的形式,可以对学校层面的心理辅导方式(不论是专门的心理咨询室,还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形成有效的补充,从而完善高中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体系。

三、高中学校推行朋辈心理辅导的探索与实践

(一)构建科学、多层次的朋辈心理辅导工作体系

建立多级、多元化的朋辈心理辅导体系,构筑严密的朋辈心理辅导网络,有助于及时缓解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构建健康的心理环境。笔者认为,高中学校应该自上而下构筑起“学校―年级―班级―宿舍”的多级朋辈心理辅导体系。在学校层面,由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部门牵头,联同教务处、团委、学生会、年级、班级,成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机构,并由学校主要领导作为机构的负责人,从而保证机构的各项活动能够较为顺利地开展;在年级层面,分年级建立由专业心理教师牵头,班主任、科任教师参与的心理辅导中心,涵盖年级组的所有班级;在班级层面,强化班主任在学生心理辅导中的主导责任,在班级中设立心理委员,与学习委员、体育委员并列,专事负责班级内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宿舍层面,建立心理信息员制度,及时掌握在课外生活中的心理健康问题,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向上汇报,防患于未然。

(二)建立基层的心理援助和心理干预机制

基层心理辅导是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在基层心理辅导方面,笔者认为前文已经提到的班级和宿舍应该发挥关键作用,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理信息员,应及时发现和反馈本班级、本宿舍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健康咨询需求,并承担心理问题的预警和后期跟工作。笔者认为,班级心理委员所要承担的主要工作有: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传播心理健康理念、提供心理健康咨询帮助、向上反馈学生心理咨询需求等。宿舍心理信息员所要承担的工作与班级心理委员有一定相通之处,但其主要在课外时间,学生休息的时间里发挥其作用。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信息员通过对学生在学期间和放学后课外时间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全程跟踪了解,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早发现、早咨询、早治疗。

【参考文献】

[1]Murry,P.The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of student-to-student and faculty advising programs[J].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Personnel,1972(13)

[2]汤舒俊.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心探索――朋辈心理辅导[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7)

(责编 卢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