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响下传统村落环境的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响下传统村落环境的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研究以关中西部的哑柏镇的村落为目标,分析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村落环境二者之间的关系,并对其整体性保护发展和利用提供有效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字]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村落环境

引言:本文以周至县哑柏地区为研究主体,在分析传统村落环境与该村落非物质文化的基础上,意图从不同层面对哑柏镇的传统村落环境进行研究,分析哑柏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相关传统村落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支持的关系,寻找出非物质文化在人民生产、生活中创造的价值。通过研究哑柏镇村落的形态、非物质文化遗产哑柏刺绣工艺在民居建筑、庙宇建筑以及村落公共空间的存在形态,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相关的村落环境整体性保护利用的有效建议,为当今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同时让村落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保护与传承。

一.哑柏传统村落形态分析

村落形态主要指村落总体布局形式以及街巷、民居、水系等物质要素的格局、肌理和风格。它不仅体现规划布局的基本思想,也记录和反映一个古村落格局的历史变迁,更印刻着一定历史条件下人的心理、行为、与村落自然环境的互动、融合的痕迹。

哑柏位于传统的关中平原地区,按空间形态划分,属于多种形态的村落,根据不同村落形态将其分为集村,散村。因哑柏属于周至县的一个较大的镇,包括15个行政村落,所以这些村落集了各种形态于一体:面状聚集型带型(哑兴村、仰天村、六屯村、景联村、七曲)、现状聚集型(裕盛村、槐花村)、多核心团聚型(昌东村、昌西村、西阳化)、放射性团聚型(联兴村)。

在这些各异的村落形态中,街巷空间、民居建筑、公共建筑,公共基础设施和村落绿化景观形成了传统的村落环境,也是在这些传统的村落环境中,容纳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哑柏刺绣的兴起、发展与逐渐的衰落。那么,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村落环境是以怎样的形式得以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或者说是它以什么样的形态展现在村落环境中的?

二.哑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村落环境的关系

在村落文化空间中,文化活动集中于村落的公共场所(文化广场,特定的文化活动场地),但是随着农户经济的发展,除一些公共活动外,部分文化活动散布于各家庭的室内空间和庭院空间,也就是逐渐的将文化活动集中于家庭的生活区,同时,在村落的公共场所中,也逐渐建立了村落文化广场,文化活动基地等。村落中家庭的建筑空间在形成文化空间的同时,也在积极的塑造公共场所成为村落中的文化空间。

这种文化空间在哑柏镇的村落中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主要体现在居民住所、庙宇建筑、村落广场、集市这些传统的村落环境中。而这些传统的村落环境作为哑柏刺绣的制作空间,展示空间、贸易空间,这些空间环境就成为承载哑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空间。

1.哑柏刺绣与居民住所的关系

哑柏刺绣是在全镇的每个村落范围内展开的,几乎各家各户都有参与,尤其是村子里要过庙会了,村里就会组织各家的女人们一起来做庙宇里展示的那些绣品,或者是哪家姑娘要嫁人,年轻的姑娘们都拿着自己的绣鞋绣枕互相串门到各家去,这时候各家各户的住所和院落就成为其制作的主要空间。另外,在居民住所内,生活用品处处是绣品,与其说居住建筑在这个时候成为一种展示空间,不如说是绣品展示与这里的人们生活息息相关。

2.哑柏刺绣与庙宇建筑的关系

在形态上,常常是宗祠,庙宇布局在村落中心,或在村落的一侧集中布置,成为村民社交、娱乐、集市等活动的中心。村落中建设有一些小的庙宇,供奉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神。庙宇多设在村口或村中心广场边,形成大众的活动中心之一。

祭祀空间不仅承载着人们的信仰,同时也和所在地方的历史、结构、环境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祭祀空间所反映出来的文化体现了艺术美,会引发人们的情思和操守,它在无形中形成了一条地方的文化脉络,是有着丰富内容的地方历史画卷,大家只要看到它就会唤起本土的文化情怀和亲切感。每一个地方的庙宇都有它自己装饰内涵和供奉的神明,祭祀空间装饰主要包括:主要祭祀的神明、庙门及庙内各楹联、彩色绘画、和墙上小故事,装点庙内的颜色、物品等。

哑柏镇的每个村落大小庙宇有五六个,其内部装饰主要以刺绣的大大小小的物品来呈现,在庙宇建筑室内,用妇女们手工制作的百花帐、桌帏、伞,团垫等绣品来装饰庙宇建筑内部空间,富有色彩的饰品也是人们对神灵的信仰。在庙宇建筑室外,庙会或是每月的农历初一、十五都会将庙宇室内的刺绣展品移至室外,供烧香拜佛的信徒们膜拜。

3.哑柏刺绣与村落广场的关系

广场位于哑柏镇政府所在的哑兴村与仰天村两村的交界处,这里常常是那些村里绣女们过年过节的时候聚集的地方,有的村落离这里比较远,他们都会徒步来到这里,展示他们平日里在家制作的绣品。广场分制作展示区、成品展示区,他们自觉的安排好各自的位置,在这里有说有笑,一边制作一边展示着自己的绣品。各个村落来往的大人、小孩穿梭在他们自觉形成的“一”字型展示队列中,看着那些色彩各异的绣品。这也许就是特色取胜吧!

4.哑柏刺绣与集市的关系

集市,即农村或小城市中定期买卖货物的市场。古代也叫“墟市”、“集墟”。“集”含“人与物相聚会”之意。到集市买卖称“上集”、“赶集”,到集上随便看看称“逛集”、“赶闲集”。

一个县内相邻着的乡镇,将集互相隔开,以免相犯,如甲为一、四、七,乙为二、五、八,丙为三、六、九。而哑柏每月逢农历的初三、初六、初九、十三、十六、十九、二十三、二十六、二十九为集,每逢每月的这个时候,集市常常是绣品展示的最佳时间,各种绣品琳琅满目,整齐的排列在集市街道两侧,供买家观赏和选择。因为村落中的集市喧闹并且缺少管理制度,所以在向普通大众展示的角度上,集市还是缺少特定的环境提供给哑柏刺绣一个合适的展示空间。

三.哑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村落环境的整体性保护与发展

有形的传统自然村落环境是无形文化遗产存活的基础条件,二者相互维系,相互依存。那么,在改善村落人居环境及其周边自然环境条件的同时,也需要保护好文化环境,也就是在保护非遗的同时,也要重视承载和容纳非遗的物质环境—传统村落。

为此,在对哑柏镇村落的调研之后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整体村落空间形态的重构。2.塑造民居建筑室内空间和院落空间的特性。3.重构村落公共活动空间(庙宇、集市、广场)。4.优化村落景观环境。5.打造非遗展示区的宣传。

四.结语

哑柏刺绣工艺的发生与发展依附于其村落的物质空间环境,而村落的建设在改善哑柏刺绣工艺的生存与成长环境上起到重要的作用。然而这些非遗体现了人们对村落乃至地方的认同感,我们要对这些传统文化进行抢救和保护,以便更好的传承和延续。

参考文献

[1]王文章主编.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2]乔家君著.中国乡村社区空间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3] 段进、龚恺等著.空间研究—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古村落空间解析[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